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把握记叙文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
【作者】 韩毓平 李爱敏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实验小学
【正文】 通过具体典型的事或物反映生活,表情达意的文章,是记叙文。记叙文又可分为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四类记叙文既有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阅读教学中,这四类记叙文的阅读指导,教师不但要把握它们的共性,更应该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写人的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一件或几件具体、感人的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二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记叙文,必须抓住这两个特点。
例如:学习《穷人》一文,一位教师大致是这样设计的:
1.在导题中,通过让学生回忆原来学习的反映人物悲惨命运的《小珊迪》、《凡卡》、《小音乐家扬科》等外国作品,导入本课的学习,并让学生知道学习写人的课文应注意哪两个特点。
2.细读课文,自主学习,把握两个基本问题:(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表现了人物什么思想品质?(2)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几段,每段写的什么?
3.精读课文,在合作中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句段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例如:《穷人》一文中课文将要结束之处,有这样一段精彩传神的描写: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根据训练指导的需要,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大致是这么操作的:1.自主学习,先让学生用“……”线画出神态描写,用“——-”画出语言描写,用“( )”画出动作描写;然后在旁边分别写出自己对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的理解;2.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看法。教师巡查学情,并不时小声与学有困惑的学生对话交流。(2)全班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再次在学生困惑处不失时机的适度启发诱导。3.有感情朗读,分角色美读。
通过以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等之间形式的对话交流,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很轻松地理解到:“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这一处的神态描写说明渔夫在思考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这一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说明渔夫在征求桑娜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一语言描写是说渔夫很果断,迅速做出了决定:即使自己吃再大的苦,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抚养。
从这段话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渔夫性格是多么的果断,心地又是何等的善良!他和他的妻子桑娜一样,都有一颗仁爱之心。分析理解至此,学生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感情的波澜涌向高峰。
最后,通过有声有色地朗读,声情并茂地分角色美读,把学生这种情感再一次掀起,推向高潮。
这样通过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训练指导,让学生充分领悟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充分感受到主人公的人格高尚。
二、叙事的
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四个要素。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四大要素,通过抓课文的记叙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领会课文的表情达意。
例如:学习课文《捞铁牛》,有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
自主学习,把握基本内容:事件(怀丙打捞被水冲进黄河的八只铁牛),事情发生的时间(宋朝时候)、地点(黄河)、人物(怀丙和尚等)、起因(重修浮桥)、结果(打捞起八只铁牛)。
在精读中,抓住重点段、句,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弄清事情的经过,即“怀丙怎么打捞八只铁牛”这一中心内容。那么怀丙和尚到底怎么打捞这八只铁牛的呢?首先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摸清八只铁牛沉的具体水域;2.准备两只大木船,把两只大木船并排紧紧地拴在一起,然后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3.把两只船舱里装满泥沙的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4.把铁牛和木架两端用绳子紧紧相连。然后,怀丙和尚让人从船舱里铲下泥沙,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分别打捞上岸。
只要学生掌握了记叙文几大要素,比较透彻地理解了课文的中心内容(事情的经过),课文的记叙顺序,课文的脉络(作者的行文思路)及课文的表情达意等,就都会迎刃而解。
三、写景状物的
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记叙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抓住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写方法。
所谓的景物特点,就是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区别标志。阅读写景状物的课文,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
例如:学习老舍先生的《林海》一文,我们应抓住大兴安岭给人“亲切、舒服”感受这个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重点句、段的品读、分析、领悟,深刻地理解、体会、想象大兴安岭岭的“温柔”之美,林似“海”;花的多姿之美,“花类多”的特点。如:“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句话。作者寥寥数笔,二十五个字,把一个身着盛装的妙龄花季少女——大兴安岭,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不仅写出了兴安岭的美丽,而且写出了兴安岭给人“亲切、舒服”感觉的特点,更写出了兴安岭的青春朝气与非常活力,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无限热爱和褒扬之情。联系前后文,仔细品味,这句话实在是惟妙惟肖之笔!实在是生花传神之笔!
写景状物贵在写出景物的特点。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记叙文时,仅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分析、领悟到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写方法。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抓住桂林山水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弄清作者按照由部分到整体(或由具体到概括),从近到远的观察顺序(先具体写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再概括写桂林山水美如画卷),采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叙述、描写、抒情等写作手法,把桂林的山水之美,写得栩栩如生,美幻美伦,令人心驰神往。
对于描写方法的问题,为了让人心里更明白,我想这里有必要再举一例。例如:《桂林山水》一文的第二段:
我看见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静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针对这段话,教师可做如下训练指导:1.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2.这段话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果有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用“——”线画出文中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说说作者这样写对描写景物、表达情感的作用?
这样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训练指导,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描写方法的重要性,并意识到描写景物的方法不外乎有以下几种:1.抓住景物的特点;2.恰如其分地运用词语;3.贴切地运用修辞手法。
学是为了用,自如地用,发挥地用。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教师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记叙文,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并通过“举一反三”的训练指导,把这种方法传授给学生,我们的教学就定会如鱼得水,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写人的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一件或几件具体、感人的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二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记叙文,必须抓住这两个特点。
例如:学习《穷人》一文,一位教师大致是这样设计的:
1.在导题中,通过让学生回忆原来学习的反映人物悲惨命运的《小珊迪》、《凡卡》、《小音乐家扬科》等外国作品,导入本课的学习,并让学生知道学习写人的课文应注意哪两个特点。
2.细读课文,自主学习,把握两个基本问题:(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表现了人物什么思想品质?(2)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几段,每段写的什么?
3.精读课文,在合作中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句段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例如:《穷人》一文中课文将要结束之处,有这样一段精彩传神的描写: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根据训练指导的需要,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大致是这么操作的:1.自主学习,先让学生用“……”线画出神态描写,用“——-”画出语言描写,用“( )”画出动作描写;然后在旁边分别写出自己对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的理解;2.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看法。教师巡查学情,并不时小声与学有困惑的学生对话交流。(2)全班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再次在学生困惑处不失时机的适度启发诱导。3.有感情朗读,分角色美读。
通过以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等之间形式的对话交流,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很轻松地理解到:“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这一处的神态描写说明渔夫在思考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这一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说明渔夫在征求桑娜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一语言描写是说渔夫很果断,迅速做出了决定:即使自己吃再大的苦,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抚养。
从这段话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渔夫性格是多么的果断,心地又是何等的善良!他和他的妻子桑娜一样,都有一颗仁爱之心。分析理解至此,学生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感情的波澜涌向高峰。
最后,通过有声有色地朗读,声情并茂地分角色美读,把学生这种情感再一次掀起,推向高潮。
这样通过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训练指导,让学生充分领悟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充分感受到主人公的人格高尚。
二、叙事的
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四个要素。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四大要素,通过抓课文的记叙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领会课文的表情达意。
例如:学习课文《捞铁牛》,有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
自主学习,把握基本内容:事件(怀丙打捞被水冲进黄河的八只铁牛),事情发生的时间(宋朝时候)、地点(黄河)、人物(怀丙和尚等)、起因(重修浮桥)、结果(打捞起八只铁牛)。
在精读中,抓住重点段、句,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弄清事情的经过,即“怀丙怎么打捞八只铁牛”这一中心内容。那么怀丙和尚到底怎么打捞这八只铁牛的呢?首先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摸清八只铁牛沉的具体水域;2.准备两只大木船,把两只大木船并排紧紧地拴在一起,然后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3.把两只船舱里装满泥沙的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4.把铁牛和木架两端用绳子紧紧相连。然后,怀丙和尚让人从船舱里铲下泥沙,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分别打捞上岸。
只要学生掌握了记叙文几大要素,比较透彻地理解了课文的中心内容(事情的经过),课文的记叙顺序,课文的脉络(作者的行文思路)及课文的表情达意等,就都会迎刃而解。
三、写景状物的
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记叙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抓住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写方法。
所谓的景物特点,就是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区别标志。阅读写景状物的课文,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
例如:学习老舍先生的《林海》一文,我们应抓住大兴安岭给人“亲切、舒服”感受这个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重点句、段的品读、分析、领悟,深刻地理解、体会、想象大兴安岭岭的“温柔”之美,林似“海”;花的多姿之美,“花类多”的特点。如:“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句话。作者寥寥数笔,二十五个字,把一个身着盛装的妙龄花季少女——大兴安岭,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不仅写出了兴安岭的美丽,而且写出了兴安岭给人“亲切、舒服”感觉的特点,更写出了兴安岭的青春朝气与非常活力,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无限热爱和褒扬之情。联系前后文,仔细品味,这句话实在是惟妙惟肖之笔!实在是生花传神之笔!
写景状物贵在写出景物的特点。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记叙文时,仅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分析、领悟到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写方法。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抓住桂林山水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弄清作者按照由部分到整体(或由具体到概括),从近到远的观察顺序(先具体写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再概括写桂林山水美如画卷),采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叙述、描写、抒情等写作手法,把桂林的山水之美,写得栩栩如生,美幻美伦,令人心驰神往。
对于描写方法的问题,为了让人心里更明白,我想这里有必要再举一例。例如:《桂林山水》一文的第二段:
我看见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静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针对这段话,教师可做如下训练指导:1.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2.这段话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果有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用“——”线画出文中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说说作者这样写对描写景物、表达情感的作用?
这样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训练指导,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描写方法的重要性,并意识到描写景物的方法不外乎有以下几种:1.抓住景物的特点;2.恰如其分地运用词语;3.贴切地运用修辞手法。
学是为了用,自如地用,发挥地用。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教师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记叙文,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并通过“举一反三”的训练指导,把这种方法传授给学生,我们的教学就定会如鱼得水,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