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指导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读中学写
【作者】 杨金秀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第六小学
【正文】 【摘 要】 崔峦老师也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资源,掌握写作技法,以读促写,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循序渐进,经常练练笔,让学生感到习作就是那么简单,从而乐写作文,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 农村孩子;中年级;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同学们就可以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巧。”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三年级孩子普遍怕作文,尤其是农村孩子,作文感觉没内容可写,内容空洞,语句不通。简而言之,不知写什么,不懂怎么写。那么如何凭借这个例子让中年级学生练成作文技巧,乐于写作,提高作文能力?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读中学用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农村孩子的作文语句不通,内容空洞,很多孩子的作文是三四行而已。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农村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少,词汇贫乏,不会组织语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下功夫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引导学生多读多诵,积累语言。
俗话说:三天不读口生。要想有所积累,必须多读。在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多读生字、新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开火车读、小组读、比赛读等,激发学生有意识地读,强化记忆,扎实积累文中生字、新词。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优美句段品读,交流朗读所得,内化语言,有效积累课中优美句段。还可以利用课前一两分钟积累语言,每天安排一个诵读的内容,可以是几个词语、一首古诗或一个好句。这样坚持不懈训练下去,学生的语言积累一定会越来越丰富。
2.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农村孩子作文之所以内容空洞,原因之一是不知道如何写具体。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比较句子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准确用词的好处,懂得如何把句子写具体。如苏教版第五册课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有个句子“只见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我改写成“他们一个在板上划,一个听。”让学生读、比较,说说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有的学生说“原句写得好,它告诉我们用什么划”。有的说“原句写得明白,我知道小男孩怎样听。”我接着问:“作者怎样把句子写清楚写明白?你发现了什么?”有聪明的学生说“我发现用上了表示动作的词。”就这样学生初步知道写一件事用上一些恰当的动词可以把句子写得清楚明白。接着,我在黑板上写“聪明”两字,请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举动,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学生很快就写下:老师笑着拿起彩色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快速地写聪明两个字。”这样,针对不同类型的句子,经常练一练,别看只是一句话,积少成多,学生慢慢地掌握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天长日久,孩子们掌握的就不只是一句话了。
3.引导学生感悟修辞的精妙。
一篇文章中若有几个个充满灵性的佳句,就会锦上添花。而这些佳句多是用了一些修辞手法的句子。三年级学生主要掌握的修辞是比喻和拟人。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明白带修辞句子的意思,还要让学生懂得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读有所悟,尽得奇妙。如苏教版第五册《石榴》中:走近看,他们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在吹呢。不仅让学生找出这句话把 比作 ,还让学生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然后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仿写比喻句。先是填空形式,再自个儿写。这样练多了,学生的语言就会丰富起来,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二、读中学观察
作为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三年级孩子作文往往是无序的,想到什么写什么,有时前言不搭后语。主要是不懂得按一定的顺序写,或者说不懂得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让学生体会观察方法。如第五册《大作家的小老师》有一句描写外貌的句子。“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教学时,我出示小姑娘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句话具体写了小姑娘的 和
。我提示“白白胖胖”是小姑娘给人的整体感受,眼睛是身体的一部分。我指着图片让学生说说观察的顺序,学生说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头部按从下到上的顺序来观察。我板书在黑板上:外貌描写先整体再局部,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然后请一个同学上讲台让同学观察,先说后写,写一段外貌描写的句子。有个学生这样写:我的同学张业长得高高瘦瘦的,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非常有神,嘴边有个黑痣,头发黑黑的,剪得短短的,多精神哪!我展示学生作业之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写作顺序两方面进行评点。最后进行总结拓展:观察顺序就是写作的顺序,写外貌先整体后局部,写活动可以先整体后个体,写景物可以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这样,学生不仅掌握外貌描写的要领,还懂得其他类型的观察、写作顺序。久而久之,作文便能做到言之有序。
三、读中学构段
三年级语文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说明”中指出:课文教学要学习常见的构段方式,根据课文特点安排小练笔,旨在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总分”结构是三年级阅读教材常见的构段方式。苏教版第五册有几篇课文段落是总分结构,《庐山的云雾》《东方之珠》《地球的两顶白帽子》段式结构明显,大部分是总分结构。如《庐山的云雾》第二自然段先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分述部分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从山头、山顶、山腰、山谷几个方位具体写庐山的云雾。教学中,在学生充分品读,理解构段方式的基础上,我安排仿写。请学生围绕“我们学校的小花园很美”写一段话。引导学生分述部分可以按方位顺序写。经过品读、练写、评点、总结,学生知道什么叫中心句,什么叫总分结构段,初步知道如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
四、读中学选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置身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却感到无内容可写,虽然习作里说什么都可以写,学生还是感到没什么可写。特别是写事,学生总感到没什么事可写。其实课文中有很多是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小事。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稍微点一点,渗透选材方法,学生也许会豁然开朗。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我不是最弱小的》写的就是一件小事让雨衣。初读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课文写了哪些人和物?生答:爸爸、妈妈、莎沙、紫薇花。他们做什么?让雨衣。谁让给谁?生说:爸爸让给妈妈,妈妈让给莎沙,莎沙让给紫蔷薇。学完课文后我请学生说说感受,有的说:他们一家互相关心。有的说:莎沙能保护紫蔷薇,莎沙不是最弱小的。我进行小结,让雨衣是一件很小的事,作者却写得很有意思。你们让过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让过苹果。有一次我把一个大苹果让给妹妹了;有的说我让过凳子,有一次我家来了几个客人,不够凳子坐,我让凳子给客人坐;有的说我让过电视,有一次我在看动画片,奶奶回来了,我让给奶奶看。我即刻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把自己让别人的事情用一段话写一写。还有《大作家的小老师》也是写一件很小的事,教学中我也让学生关注。我告诉学生: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多看看,多想想,小事情也可以写成大文章。这样,学生知道了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也可以写成好文章,写起作文来就有内容可写。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读写渗透,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涉取营养,借助学到的手段和技巧,运用到作文中去,由课内到课外,由仿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写好一段话。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阅读,又有利于作文,读和写的能力便会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关键词】 农村孩子;中年级;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同学们就可以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巧。”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三年级孩子普遍怕作文,尤其是农村孩子,作文感觉没内容可写,内容空洞,语句不通。简而言之,不知写什么,不懂怎么写。那么如何凭借这个例子让中年级学生练成作文技巧,乐于写作,提高作文能力?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读中学用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农村孩子的作文语句不通,内容空洞,很多孩子的作文是三四行而已。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农村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少,词汇贫乏,不会组织语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下功夫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引导学生多读多诵,积累语言。
俗话说:三天不读口生。要想有所积累,必须多读。在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多读生字、新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开火车读、小组读、比赛读等,激发学生有意识地读,强化记忆,扎实积累文中生字、新词。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优美句段品读,交流朗读所得,内化语言,有效积累课中优美句段。还可以利用课前一两分钟积累语言,每天安排一个诵读的内容,可以是几个词语、一首古诗或一个好句。这样坚持不懈训练下去,学生的语言积累一定会越来越丰富。
2.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农村孩子作文之所以内容空洞,原因之一是不知道如何写具体。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比较句子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准确用词的好处,懂得如何把句子写具体。如苏教版第五册课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有个句子“只见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我改写成“他们一个在板上划,一个听。”让学生读、比较,说说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有的学生说“原句写得好,它告诉我们用什么划”。有的说“原句写得明白,我知道小男孩怎样听。”我接着问:“作者怎样把句子写清楚写明白?你发现了什么?”有聪明的学生说“我发现用上了表示动作的词。”就这样学生初步知道写一件事用上一些恰当的动词可以把句子写得清楚明白。接着,我在黑板上写“聪明”两字,请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举动,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学生很快就写下:老师笑着拿起彩色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快速地写聪明两个字。”这样,针对不同类型的句子,经常练一练,别看只是一句话,积少成多,学生慢慢地掌握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天长日久,孩子们掌握的就不只是一句话了。
3.引导学生感悟修辞的精妙。
一篇文章中若有几个个充满灵性的佳句,就会锦上添花。而这些佳句多是用了一些修辞手法的句子。三年级学生主要掌握的修辞是比喻和拟人。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明白带修辞句子的意思,还要让学生懂得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读有所悟,尽得奇妙。如苏教版第五册《石榴》中:走近看,他们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在吹呢。不仅让学生找出这句话把 比作 ,还让学生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然后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仿写比喻句。先是填空形式,再自个儿写。这样练多了,学生的语言就会丰富起来,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二、读中学观察
作为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三年级孩子作文往往是无序的,想到什么写什么,有时前言不搭后语。主要是不懂得按一定的顺序写,或者说不懂得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让学生体会观察方法。如第五册《大作家的小老师》有一句描写外貌的句子。“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教学时,我出示小姑娘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句话具体写了小姑娘的 和
。我提示“白白胖胖”是小姑娘给人的整体感受,眼睛是身体的一部分。我指着图片让学生说说观察的顺序,学生说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头部按从下到上的顺序来观察。我板书在黑板上:外貌描写先整体再局部,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然后请一个同学上讲台让同学观察,先说后写,写一段外貌描写的句子。有个学生这样写:我的同学张业长得高高瘦瘦的,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非常有神,嘴边有个黑痣,头发黑黑的,剪得短短的,多精神哪!我展示学生作业之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写作顺序两方面进行评点。最后进行总结拓展:观察顺序就是写作的顺序,写外貌先整体后局部,写活动可以先整体后个体,写景物可以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这样,学生不仅掌握外貌描写的要领,还懂得其他类型的观察、写作顺序。久而久之,作文便能做到言之有序。
三、读中学构段
三年级语文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说明”中指出:课文教学要学习常见的构段方式,根据课文特点安排小练笔,旨在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总分”结构是三年级阅读教材常见的构段方式。苏教版第五册有几篇课文段落是总分结构,《庐山的云雾》《东方之珠》《地球的两顶白帽子》段式结构明显,大部分是总分结构。如《庐山的云雾》第二自然段先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分述部分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从山头、山顶、山腰、山谷几个方位具体写庐山的云雾。教学中,在学生充分品读,理解构段方式的基础上,我安排仿写。请学生围绕“我们学校的小花园很美”写一段话。引导学生分述部分可以按方位顺序写。经过品读、练写、评点、总结,学生知道什么叫中心句,什么叫总分结构段,初步知道如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
四、读中学选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置身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却感到无内容可写,虽然习作里说什么都可以写,学生还是感到没什么可写。特别是写事,学生总感到没什么事可写。其实课文中有很多是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小事。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稍微点一点,渗透选材方法,学生也许会豁然开朗。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我不是最弱小的》写的就是一件小事让雨衣。初读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课文写了哪些人和物?生答:爸爸、妈妈、莎沙、紫薇花。他们做什么?让雨衣。谁让给谁?生说:爸爸让给妈妈,妈妈让给莎沙,莎沙让给紫蔷薇。学完课文后我请学生说说感受,有的说:他们一家互相关心。有的说:莎沙能保护紫蔷薇,莎沙不是最弱小的。我进行小结,让雨衣是一件很小的事,作者却写得很有意思。你们让过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让过苹果。有一次我把一个大苹果让给妹妹了;有的说我让过凳子,有一次我家来了几个客人,不够凳子坐,我让凳子给客人坐;有的说我让过电视,有一次我在看动画片,奶奶回来了,我让给奶奶看。我即刻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把自己让别人的事情用一段话写一写。还有《大作家的小老师》也是写一件很小的事,教学中我也让学生关注。我告诉学生: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多看看,多想想,小事情也可以写成大文章。这样,学生知道了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也可以写成好文章,写起作文来就有内容可写。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读写渗透,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涉取营养,借助学到的手段和技巧,运用到作文中去,由课内到课外,由仿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写好一段话。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阅读,又有利于作文,读和写的能力便会相辅相成、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