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注重有效阅读 培养综合素养

【作者】 王巧珍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



【正文】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儿童要在阅读中学习书面语系统,从字词、语句到语段、篇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会从文字资料中汲取意义和获得乐趣,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阅读是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为此,我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积极贯彻实施《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对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取得“注重有效阅读,培养综合素养”的理性实践体悟。
  一、构建有效阅读教学模式是关键
  我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增大阅读训练的参与面,提高课堂效率。
  1.专题阅读式
  专题阅读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流程图如下:
  明确主题 查询资料 阅读整理 专题汇报
  今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1周年。在阅览课上让学生以此为主题展开阅读。学生们明确主题后,马上开始查询相关资料,有的在书架上找到《沧桑巨变》《祝福祖国》等书,有的在报架旁找寻有关新闻报道,有的利用图书馆中各类电教设备观看《国庆阅兵》等纪录片……在充分收集有关资料后,学生们动手加以组织整理。他们有的独自埋头苦干,有的三五成群,积极讨论。最后,组织全班学生举行一个小小专题汇报会。学生们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有读后感、观后感、读书笔记、剪报、自编小报、小品等形式。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受到教育,还提高各种能力。
  2.小组组合式
  小组组合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流程图如下:
  组合命名→组长分工→分头查询→汇总融合→成果展示
  在这一类课中,学生按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各种自由阅读小组,如:科普小组、民间故事组、寓言小组、童话小组……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每次活动前,由组长带领组员确定活动主题,向每个组员布置具体任务。组员们接受任务后,分头准备,多种渠道查询所需要的资料,然后把所有资料汇总在一起,组内讨论,决定取舍,确定展示形式,使之融合成一汇报作品,如:科技画报——《太阳与人类》、气象谚语集等。最后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培养了合作精神。
  3.信息积累式 
  信息积累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流程图如下:
  兴趣选择→自由阅读→笔记摘录→交流展示
  在这类课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展开阅读。学生们采用精读、泛读、选读等方式来阅读,同时作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摘录好词好句、优美段落,有的是记下读书心得,有的是列出提纲,有的是进行补写……每隔一段时间,就举行笔记交流展示会,让学生们互相交流所积累的信息,互相激励,互相促进。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们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大,信息量也增大了。
  实践证明,以上三种阅览课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面向全体、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和促进参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而学生们对这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热烈欢迎,又一次证明它的长处。
  二、培养语文综合素养是根本 
  1.有效激发阅读兴趣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就要求学生大大增加课外阅读量。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课外阅读要靠自觉,而自觉全靠内驱力。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教育学生阅读的乐趣。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假设教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长处,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教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语文这门课程。
  我经常结合课本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通过自助阅读及上网搜索等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类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外自觉进行阅读。为了真实地了解学生阅读兴趣的发展情况,我进行三次问卷调查——“购书情况的调查”“课外阅读时间的调查”“借书情况的调查”。从这三项调查的统计情况中可以看出,随着在图书馆中上阅览课次数的增加,学生购书、借书、看书的兴趣不断上升。许多学生一有空,就捧着各种各样的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很多学生在假日走亲戚度假时,书包里也不忘装一本课外书。自由活动时,不少学生情愿坐在一边看书看报。
  2.有效拓宽阅读面  
  自从进行开放性阅读教学,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刚开始时,许多学生的阅读面较窄,有的只读童话,有的只看科幻小说。渐渐地,许多学生在阅读自己偏爱的作品之余,逐渐扩大了自己的阅读范围,几乎涉及了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人物传记、科普小品文、诗歌、散文、传奇等各个方面,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使学生的触角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延伸到人类文化智慧宝库,从而打破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开放的姿态,使学生学得更广博。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使命,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批判性、创造性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我在中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拼音来识字,运用阅读巩固识字与拼音,对小学生进行“拼音引路,识字牵手”的实践与探索,取得拼音、识字、阅读交互作用的理性认识。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览课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阅读各种课外读物和各类报纸刊物的正确方法和步骤,其中包括让学生懂得怎样读一本课外书,怎样精读和泛读一篇文章,怎样写读书笔记等。两年来,学生的阅读速度在不断提高,记忆能力在不断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4.有效培养阅读习惯  
  叶圣陶曾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在阅览课教学中给予高度重视。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吸收、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和习惯。此外,学生的其它阅读习惯也得到了培养。一年来,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使用工具书和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得到培养,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阅读的态度越来越认真,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就查字典和词典,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工具书的使用率不断上升。
  总之,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综合素养,应成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老师要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方针,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让学引思”“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