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精神的培养
【作者】 于相贞
【机构】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七中学
【正文】 【摘 要】 初中生对美术的学习是不足的,是需要深入探索的。部分学生认为美术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不需要花费力气思考美术的价值。学生的错误认识,加重了学生对美术的偏见。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精神,能够改善学生的这一情况,让学生重新认识美术,了解美术的艺术价值。教师通过生活、情境、实践可以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由此,本文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精神的培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学生;美术精神
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精神,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喜爱,让学生能够将美术融入自己的生活中,适应美术的存在,感受美术的艺术价值。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选用生活的素材来帮助学生寻找美术在生活中的踪迹,使学生在美术作品中提炼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获得分析生活的美术学习精神;教师可以立足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看到五颜六色的色彩,看到流畅活泼的艺术线条,感受画家笔下的不同意境,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实践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让学生理解美术创作是一个需要静心、扎实发挥的过程,是不能存在侥幸心理的,使学生尊重美术实践,拥有创新的精神。
一、选用生活的素材,培养学生领悟生活的美术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精神,可以通过为学生选用生活的素材来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场景中来,使学生在生活场景的影响下,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知道美术是怎样展示生活的。例如在学习“吉祥物的设计”时,为了使学生了解知道吉祥物的意义,促使学生掌握吉祥物的基本特征和设计原则,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吉祥物,诸如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以熊猫为原型的吉祥物、亚运会的吉祥物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吉祥物来分析人们设计吉祥物的目的。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吉祥物之后,知道了这些吉祥物的特点,感受到了人们在吉祥物身上赋予的美好期盼。学生表示想要设计自己心中的吉祥物。笔者便向学生传播了吉祥物的设计原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把握吉祥物形象和色彩特点。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设计了自己心中的吉祥物,找到了生活与美术的联系。
二、选用情境的素材,培养学生领悟意境的美术精神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精神,可以通过为学生选用情境的素材来引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沉浸在美术创作的意境中,使学生能够形成领悟意境的美术精神。例如在学习“戏曲与美术”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戏曲的艺术特色,结合戏曲文化来品味戏曲与美术的关联,学习戏曲艺术,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不同类型的戏曲作品,让学生在观赏中寻找美术的踪迹。学生观看戏曲作品后,对戏曲有了新的了解,知道了戏曲是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继承下来的瑰宝,是智慧的结晶。接着,学生对戏曲中的美术价值进行了分析,看到了线条、色彩等在戏曲中的运用,赏析了戏曲人物、道具等的特点。学生感受到了戏曲与美术的联系,表达了对戏曲的喜爱,对美术的欣赏。
三、选用实践的素材,培养学生领悟实践的美术精神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精神,可以通过为学生选用实践的素材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感悟一点点渗透到作品中,形成領悟实践的美术精神。例如在学习“为文学作品配画”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体会文学作品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就自己的理解来为文学作品配画。学生为了顺利完成配画,对文学作品进行了阅读,与小伙伴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文学作品的主旨和情感。学生结合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了配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色彩、情境、构图等进行了思考和设计,突出了文学作品的情感,升华了文学作品的主旨。
四、积极组织课外教学活动
新时期,积极组织课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性,也是一种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方法。受到中国教学传统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初中生的课余时间被各种作业占据,美术教学时间也被限制。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展开教学活动,成为了困扰初中美术教师的首要问题。对于美术课程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实践的科目,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自己动手完成作品。但事实上,大部分美术内容都无法在课堂上实现。在此情形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将一些无法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内容,放在课外训练中,以此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结束语
综上可见,通过选用生活的素材、选用情境的素材、选用实践的素材,培养了学生领悟生活的美术精神,培养了学生领悟意境的美术精神,培养了学生领悟实践的美术精神。学生在美术探索的过程中,对美术在生活中的体现,在情境中的展示,在实践中的创新都有了深刻的思考,了解了美术学习的作用,懂得了怎样用自己的思想来影响美术,创作具有自己风格的美术作品。可以说,生活让学生看到了美术的多种表现形式,情境让学生看到了美术的多重意境,实践让学生看到了美术创新的可能,丰富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美术精神,让学生领悟了生活、情境、实践与美术精神的联系,促使学生掌握了体现美术精神的创作方法和理解途径,加快了学生的掌握速度。教师对自身的教学也进行了思考,能够围绕学生的需要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方式学习美术,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水平。教师与学生对美术认识的发展,让课堂有了新鲜的血液,增加了美术的魅力值,使师生获得了双赢,为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苗.初中美術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70):80.
[2]黄静.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J].内蒙古教育,2015(1):79.
[3]姜凤.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61.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学生;美术精神
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精神,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喜爱,让学生能够将美术融入自己的生活中,适应美术的存在,感受美术的艺术价值。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选用生活的素材来帮助学生寻找美术在生活中的踪迹,使学生在美术作品中提炼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获得分析生活的美术学习精神;教师可以立足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看到五颜六色的色彩,看到流畅活泼的艺术线条,感受画家笔下的不同意境,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实践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让学生理解美术创作是一个需要静心、扎实发挥的过程,是不能存在侥幸心理的,使学生尊重美术实践,拥有创新的精神。
一、选用生活的素材,培养学生领悟生活的美术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精神,可以通过为学生选用生活的素材来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场景中来,使学生在生活场景的影响下,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知道美术是怎样展示生活的。例如在学习“吉祥物的设计”时,为了使学生了解知道吉祥物的意义,促使学生掌握吉祥物的基本特征和设计原则,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吉祥物,诸如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以熊猫为原型的吉祥物、亚运会的吉祥物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吉祥物来分析人们设计吉祥物的目的。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吉祥物之后,知道了这些吉祥物的特点,感受到了人们在吉祥物身上赋予的美好期盼。学生表示想要设计自己心中的吉祥物。笔者便向学生传播了吉祥物的设计原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把握吉祥物形象和色彩特点。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设计了自己心中的吉祥物,找到了生活与美术的联系。
二、选用情境的素材,培养学生领悟意境的美术精神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精神,可以通过为学生选用情境的素材来引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沉浸在美术创作的意境中,使学生能够形成领悟意境的美术精神。例如在学习“戏曲与美术”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戏曲的艺术特色,结合戏曲文化来品味戏曲与美术的关联,学习戏曲艺术,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不同类型的戏曲作品,让学生在观赏中寻找美术的踪迹。学生观看戏曲作品后,对戏曲有了新的了解,知道了戏曲是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继承下来的瑰宝,是智慧的结晶。接着,学生对戏曲中的美术价值进行了分析,看到了线条、色彩等在戏曲中的运用,赏析了戏曲人物、道具等的特点。学生感受到了戏曲与美术的联系,表达了对戏曲的喜爱,对美术的欣赏。
三、选用实践的素材,培养学生领悟实践的美术精神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精神,可以通过为学生选用实践的素材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感悟一点点渗透到作品中,形成領悟实践的美术精神。例如在学习“为文学作品配画”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体会文学作品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就自己的理解来为文学作品配画。学生为了顺利完成配画,对文学作品进行了阅读,与小伙伴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文学作品的主旨和情感。学生结合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了配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色彩、情境、构图等进行了思考和设计,突出了文学作品的情感,升华了文学作品的主旨。
四、积极组织课外教学活动
新时期,积极组织课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性,也是一种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方法。受到中国教学传统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初中生的课余时间被各种作业占据,美术教学时间也被限制。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展开教学活动,成为了困扰初中美术教师的首要问题。对于美术课程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实践的科目,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自己动手完成作品。但事实上,大部分美术内容都无法在课堂上实现。在此情形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将一些无法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内容,放在课外训练中,以此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结束语
综上可见,通过选用生活的素材、选用情境的素材、选用实践的素材,培养了学生领悟生活的美术精神,培养了学生领悟意境的美术精神,培养了学生领悟实践的美术精神。学生在美术探索的过程中,对美术在生活中的体现,在情境中的展示,在实践中的创新都有了深刻的思考,了解了美术学习的作用,懂得了怎样用自己的思想来影响美术,创作具有自己风格的美术作品。可以说,生活让学生看到了美术的多种表现形式,情境让学生看到了美术的多重意境,实践让学生看到了美术创新的可能,丰富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美术精神,让学生领悟了生活、情境、实践与美术精神的联系,促使学生掌握了体现美术精神的创作方法和理解途径,加快了学生的掌握速度。教师对自身的教学也进行了思考,能够围绕学生的需要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方式学习美术,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水平。教师与学生对美术认识的发展,让课堂有了新鲜的血液,增加了美术的魅力值,使师生获得了双赢,为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苗.初中美術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70):80.
[2]黄静.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J].内蒙古教育,2015(1):79.
[3]姜凤.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