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 仁青才旦
【机构】 青海省兴海县第二民族寄宿制小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不断运用和普及,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论,以动态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思维的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数学知识学习体验。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的对策进行阐述,着重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及数学教学要求,分析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发散学生思维,拓展作业形式等方面的做法。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提供策略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农村;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推广。小学生认知能力较差,受到思维因素与年龄因素的影响,其数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不佳,知识理解程度较差,难以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信息技术具有可重复性、视听性特征,能够实现人机交互,改善传统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在快速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效果。文章将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一、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往往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更加上心,愿意主动投入其中,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持,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学习模式,彰显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以图像、声音等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及全方位的学习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因此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其以更生动、更直接、更具体的印象,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数学环境,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的学习思路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2]。以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第2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篇内容为例,其教学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明确各种角的名称,学会对比角的大小,在观察、操作及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动态化图像,比如引导学生观察“桌角”、“地角”等等。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将生活图片、视频等引入其中,指导学生观看和学习,判断各类角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应用直尺测量角度的大小。在学生观察与实践操作的方式下,使学生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师还可以通过动态模拟的方式,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凭空想象的问题,将静态的数学教学内容动态呈现出来,使学生在大脑中呈现出立体化印象,加深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掌握程度,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还原学生生活,发散学生思维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华罗庚曾说:“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而又难懂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3]。”将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相互关联,能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运用意义,能够主动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活动中,对其综合思维、数学素养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丰富教学的内容,更好的联系学生生活,使数学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具体。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五《认识人民币》这一项内容中,如果仅仅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知识,可能会使学生感觉枯燥、范围。教师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类人民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比如“你们知道这个是多少钱吗?那它可以买什么东西呢?”、“老师有1元钱,请问可以买一瓶水吗?”等等。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相互关联,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及灵活掌握有益。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超市的图片,引导学生一同创设超市中的情境。几名学生扮演顾客的角色,一名学生扮演收银员的角色等等。在“顾客”购买了一袋薯片、一袋果冻之后,收银员则需要结合其单价进行计算,比如薯片3片每袋,果冻4元每袋。“顾客”给“收银员”10元钱,“收银员”需要计算后找零,“顾客”也需要自主计算找零是否正确等等。在情境中检验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打造生动、互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真正融入到生活中,切实发挥教学指导的作用。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作业形式,减轻学生负担
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性格特点等展开[4]。常规小学生课后作业内容较多,形式比较单一,多指导学生大量练习相关习题内容,影响着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其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内容。比如在学生完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四《认识图形》这一项内容之后,则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各式各样的图形,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图形的特点,总结图形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主绘制图形。比如教师可以提出“借助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绘制房子”等要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图像适当呈现一些房子的图片,而后组织学生自主创造。这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布置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够实现拓展训练,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四、结束语
数学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内容,对学生生活及数学意识影响较大。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的氛围,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学习印象;联系学生生活,发散学生思维及拓展作业形式,减轻学生负担等方式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逐步形成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建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成千瑛.农村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策略[J].学周刊,2018(32):148-149.
[2]石秋香,杨倩茜,王丽影,等.网络学习共同体助推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计算思维教学能力探究[J].办公自动化,2018,23(20):30-32.
【关键词】 小学数学;农村;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推广。小学生认知能力较差,受到思维因素与年龄因素的影响,其数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不佳,知识理解程度较差,难以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信息技术具有可重复性、视听性特征,能够实现人机交互,改善传统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在快速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效果。文章将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一、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往往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更加上心,愿意主动投入其中,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持,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学习模式,彰显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以图像、声音等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及全方位的学习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因此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其以更生动、更直接、更具体的印象,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数学环境,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的学习思路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2]。以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第2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篇内容为例,其教学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明确各种角的名称,学会对比角的大小,在观察、操作及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动态化图像,比如引导学生观察“桌角”、“地角”等等。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将生活图片、视频等引入其中,指导学生观看和学习,判断各类角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应用直尺测量角度的大小。在学生观察与实践操作的方式下,使学生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师还可以通过动态模拟的方式,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凭空想象的问题,将静态的数学教学内容动态呈现出来,使学生在大脑中呈现出立体化印象,加深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掌握程度,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还原学生生活,发散学生思维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华罗庚曾说:“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而又难懂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3]。”将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相互关联,能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运用意义,能够主动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活动中,对其综合思维、数学素养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丰富教学的内容,更好的联系学生生活,使数学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具体。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五《认识人民币》这一项内容中,如果仅仅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知识,可能会使学生感觉枯燥、范围。教师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类人民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比如“你们知道这个是多少钱吗?那它可以买什么东西呢?”、“老师有1元钱,请问可以买一瓶水吗?”等等。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相互关联,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及灵活掌握有益。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超市的图片,引导学生一同创设超市中的情境。几名学生扮演顾客的角色,一名学生扮演收银员的角色等等。在“顾客”购买了一袋薯片、一袋果冻之后,收银员则需要结合其单价进行计算,比如薯片3片每袋,果冻4元每袋。“顾客”给“收银员”10元钱,“收银员”需要计算后找零,“顾客”也需要自主计算找零是否正确等等。在情境中检验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打造生动、互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真正融入到生活中,切实发挥教学指导的作用。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作业形式,减轻学生负担
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性格特点等展开[4]。常规小学生课后作业内容较多,形式比较单一,多指导学生大量练习相关习题内容,影响着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其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内容。比如在学生完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四《认识图形》这一项内容之后,则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各式各样的图形,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图形的特点,总结图形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主绘制图形。比如教师可以提出“借助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绘制房子”等要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图像适当呈现一些房子的图片,而后组织学生自主创造。这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布置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够实现拓展训练,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四、结束语
数学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内容,对学生生活及数学意识影响较大。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的氛围,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学习印象;联系学生生活,发散学生思维及拓展作业形式,减轻学生负担等方式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逐步形成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建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成千瑛.农村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策略[J].学周刊,2018(32):148-149.
[2]石秋香,杨倩茜,王丽影,等.网络学习共同体助推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计算思维教学能力探究[J].办公自动化,2018,23(2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