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生本理念下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多点探索
【作者】 1.张光鑫 2.王 斌
【机构】 1.福建省尤溪县第五中学 2.福建省尤溪县下川小学
【正文】 【摘 要】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不仅要抓细微处,还要从小事抓起,旨在取得精益求精的管理效果。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班主任要建立精细化管理认识,利用多种教辅手段,为班级管理带来丰富助力支持。它对学生教育顺利且成功开展具有重要辅助作用,同时对班级管理发展潜力的提升也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基于此,针对班级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探究十分必要。
【关键词】 班级管理;精细化管理;策略探究;素养提升
陶行知先生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班级管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特别的角色,它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引导。对精细化、个性化管理的合理应用,能迅速唤醒学生的班级集体认知,并培育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在新时期的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积极采取精细化、个性化管理措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教师具备耐心和责任心
学生受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们,因此教师应对自身的言行举止加以重视。教学时,教师应确保自身具备充足耐心以及责任心,细致化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给予关心,用情打动学生的身心。在这一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就是耐心,学生天性爱玩爱动,在教师开展管理工作中,有些学生很难做到听明白教师的要求,此时就需要教师充足的耐心,从关心爱护给予学生帮助,促使其认知和自我规范等能力的不断提升。
例如,课堂教学中,针对一些扰乱课堂秩序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教师应避免直接批评指责,首先需要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是否考虑到学生情况,如是否讲授时间过长、是否开展活动教学过少等,进而用和蔼可亲的态度询问学生具体需求,围绕学生的需求优化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此时为避免课堂教学再次出现扰乱课堂现象,教师就可以适当进行活动时间或组织小游戏,以此缓解课堂之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氛围;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教师也应尽量考虑到学生的天性,在保障教学任务完成得同时,组织一些趣味性学习活动,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应将更多的耐心给予认知能力尚未健全的学生,用关心爱护和恰当的方式帮助其改进,才是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所在。
二、教师进行角色有效转变
传统学生教学开展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往往是教师,相应的教学模式则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影响学习效率,师生间良好关系也难以有效建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新环境下,对现阶段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师应对角色转变加以重视,注重班级学生主体位置,而自身将引导和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即可,确保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更好地指引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给予学生主动选择权,基于对学生感受和意见进行考虑,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等能力,为教师精细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班级管理工作具体进行时,教师可以对相应的奖惩体系进行积极建立,具体的奖励和惩罚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共同探讨,探讨后将口头表扬以及实质性奖励给予表现较好的学生,同时适当处罚表现较差的学生,但同时对这部分学生还应给予鼓励,引导其向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努力,借此达到学生增长记性目的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努力进行自身行为的有效规范和约束,保障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班级管理,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现。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化特征,这些特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会随着学生认知的增长而日益明显。班主任以往的班级管理措施很难真正关注所有学生。教师在将个性化管理应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时,要明确学生在班級这一集体中的地位与特征,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各项班级活动。在开展班级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先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将活动内容交给学生来安排,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为了彰显班级管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教师还可以将班内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按照小组成员的兴趣特点来设置相应的活动任务。例如,在开运动会时,考虑到一些学生擅长运动,便可以鼓励这部分学生参加比赛,其他学生可以选择做啦啦队或后勤。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班内的所有学生都能产生责任感,并发挥自己的特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强班级凝聚力。
三、积极发挥出家长的能力
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就是家庭,家庭之中家长自身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等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家庭之中家长也应对自身的言行举止加以正确规范和约束,家长是学生最先接触且接触最多的人,家庭生活占据学生一天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家长更应该重视起家庭教育。家长应对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加以积极主动配合,同时与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交流,确保双方能够全面且细致化地了解学生总体学习情况,进而借助家校管理合力形成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为确保教师能够综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管理方式方法,教师可以积极组织相应的家长会,为教师和家长双方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此外,针对教师的一些有关家庭教育和管理意见家长也应积极听取,确保将对优化成长发展有利的教育以及管理方式进行共同制定,确保以学生教育为基础,根据相应教育管理方式促进家长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家长为榜样引导学生言行举止的有效规范,保障班级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良好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
新环境下班级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天性等给予尊重的基础上,从教师自身和家长两方面共同努力,确保将精细化管理目标有效实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夯实学生未来成长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丽萍.个性化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途径探讨[J].教师,2018(05):63-65.
[2]夏雨燕.柔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8):75-77.
[3]吕碧霞.探索班级管理新方法 提高班级管理效率[J].基础教育论坛,2020(03):91-93.
【关键词】 班级管理;精细化管理;策略探究;素养提升
陶行知先生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班级管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特别的角色,它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引导。对精细化、个性化管理的合理应用,能迅速唤醒学生的班级集体认知,并培育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在新时期的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积极采取精细化、个性化管理措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教师具备耐心和责任心
学生受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们,因此教师应对自身的言行举止加以重视。教学时,教师应确保自身具备充足耐心以及责任心,细致化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给予关心,用情打动学生的身心。在这一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就是耐心,学生天性爱玩爱动,在教师开展管理工作中,有些学生很难做到听明白教师的要求,此时就需要教师充足的耐心,从关心爱护给予学生帮助,促使其认知和自我规范等能力的不断提升。
例如,课堂教学中,针对一些扰乱课堂秩序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教师应避免直接批评指责,首先需要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是否考虑到学生情况,如是否讲授时间过长、是否开展活动教学过少等,进而用和蔼可亲的态度询问学生具体需求,围绕学生的需求优化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此时为避免课堂教学再次出现扰乱课堂现象,教师就可以适当进行活动时间或组织小游戏,以此缓解课堂之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氛围;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教师也应尽量考虑到学生的天性,在保障教学任务完成得同时,组织一些趣味性学习活动,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应将更多的耐心给予认知能力尚未健全的学生,用关心爱护和恰当的方式帮助其改进,才是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所在。
二、教师进行角色有效转变
传统学生教学开展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往往是教师,相应的教学模式则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影响学习效率,师生间良好关系也难以有效建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新环境下,对现阶段教育教学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师应对角色转变加以重视,注重班级学生主体位置,而自身将引导和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即可,确保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更好地指引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给予学生主动选择权,基于对学生感受和意见进行考虑,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等能力,为教师精细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班级管理工作具体进行时,教师可以对相应的奖惩体系进行积极建立,具体的奖励和惩罚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共同探讨,探讨后将口头表扬以及实质性奖励给予表现较好的学生,同时适当处罚表现较差的学生,但同时对这部分学生还应给予鼓励,引导其向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努力,借此达到学生增长记性目的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努力进行自身行为的有效规范和约束,保障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班级管理,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现。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化特征,这些特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会随着学生认知的增长而日益明显。班主任以往的班级管理措施很难真正关注所有学生。教师在将个性化管理应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时,要明确学生在班級这一集体中的地位与特征,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各项班级活动。在开展班级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先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将活动内容交给学生来安排,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为了彰显班级管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教师还可以将班内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按照小组成员的兴趣特点来设置相应的活动任务。例如,在开运动会时,考虑到一些学生擅长运动,便可以鼓励这部分学生参加比赛,其他学生可以选择做啦啦队或后勤。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班内的所有学生都能产生责任感,并发挥自己的特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强班级凝聚力。
三、积极发挥出家长的能力
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就是家庭,家庭之中家长自身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等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家庭之中家长也应对自身的言行举止加以正确规范和约束,家长是学生最先接触且接触最多的人,家庭生活占据学生一天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家长更应该重视起家庭教育。家长应对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加以积极主动配合,同时与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交流,确保双方能够全面且细致化地了解学生总体学习情况,进而借助家校管理合力形成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为确保教师能够综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管理方式方法,教师可以积极组织相应的家长会,为教师和家长双方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此外,针对教师的一些有关家庭教育和管理意见家长也应积极听取,确保将对优化成长发展有利的教育以及管理方式进行共同制定,确保以学生教育为基础,根据相应教育管理方式促进家长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家长为榜样引导学生言行举止的有效规范,保障班级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良好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
新环境下班级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天性等给予尊重的基础上,从教师自身和家长两方面共同努力,确保将精细化管理目标有效实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夯实学生未来成长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丽萍.个性化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途径探讨[J].教师,2018(05):63-65.
[2]夏雨燕.柔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8):75-77.
[3]吕碧霞.探索班级管理新方法 提高班级管理效率[J].基础教育论坛,2020(0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