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作者】 力 措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宗日寄宿小学



【正文】  【摘 要】 所谓的朗读,就是指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这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小学的综合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学;朗读;指导

  朗读能力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应该掌握的基础技能。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直接展现。同时,学生只有具备了朗读的能力,阅读能力才能够有所发展。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一、激发朗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喜欢朗读,爱上朗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朗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指导学生读好朗读内容的每一个字,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行进行朗读,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例如,在《要下雨了》课本内容朗读时,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直接进行讲解,没有给学生认识的机会,学生无法认识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导致学习兴趣不高,课堂表现不活跃。所以,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己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找出课文中自己不熟悉的字,和自己对于课文存在的疑问,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朗读一遍课文内容,然后让每一位学生进行朗读,这样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通过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想要表现自己,积极的进行朗读,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确立明确的朗读能力培养目标
  当前,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影响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前应该树立明确的朗读能力培养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应该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为指导,在符合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结合课程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摒弃以往按照自己的意志随意安排课时的错误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能温故也能知新,如此一来,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教学循环,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朗读能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示范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示范朗读也是提升学生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课文或者教师示范朗读都是示范朗读经常采用的形式。多媒体示范语音相对清晰、规范,而且可以反复循环播放,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在示范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观察朗读者的表情、感受朗读的氛围,这都是多媒体技术所不具备的。所以在小学的朗读教学中一般是采用两者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朗读示范的。小学生非常善于模仿,通过模仿可以更迅速地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反复的模仿和训练,学生可以很快达到与教师非常接近的水准。
  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之前做范读,或者播放文章录音,这是最经常采用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解文章之前做示范,同时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桂林山水的高清图片或者视频,将学生带入文中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教师也可以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示范朗读文章的段落和句子。这时候的朗读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
  四、训练朗读的方法,指导朗读技巧
  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又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学生学习书面语言主要途径是范文的内化,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方式,除采用一般的范读、自由读、齐读等,还应采用其他一些具有特色的新形式,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角色假想读、手势导读、打擂台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更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从而提高读的质量。
  朗读技巧方面,这里主要谈谈朗读的语调、语气和节奏。文章中句子的感情基调决定着朗读的语调,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以下几种:1.亲切爱怜;2.追忆缠绵;3.压抑悲愤;4.激越豪壮;5.深情赞扬等,对于以上感情基调,具体朗读时可分为两种情况,对于歌颂、斥责等感情色彩强烈的文字,应采用高调;对于婉约、低沉等感情色彩弱的文字,宜低调处理。语气方面,指朗读的轻与重,对于重要的、感情意味浓重的内容,要读得重一点,强一些;对于次要的、感情意味平淡的内容,宜读得轻一点、弱一些。节奏方面,指朗读的快与慢,大多数情况下,朗读的节奏应保持快慢适中的速度,以便于聆听者的理解和品味,而对于场面激烈活跃紧促、抒发感情浓烈的文字,要读得快些。
  总之,教无定法。在朗读训练中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又能溢于言表。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于朗读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读为本”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同时,寻找朗读指导的全新对策,也就成了现代阅读教学急待探究的焦点。相信经过我们每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潜心努力,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定能在学生、老师和作者这三者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张常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115.
  [2]王步刚.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81.
  [3]李彩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