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的几点思考

【作者】 拉太加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卡力岗寄宿制小学



【正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贯彻,新教材的内容增多了、要求提高了、课堂时间反而越来越少。而高效课堂就是要求教师在有限的40分钟内,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打造高效课堂呢?“乐学之下无负担”,让学生爱学、乐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使学生插上能自由飞翔的翅膀,这样的课堂充盈活力也更高效。以下是笔者20多年来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氛围平等和谐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教师应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要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和爱心留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以此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追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零距离。只有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才能看到课堂上学生个性的张扬,思维的灵动。做到这一点,除培养好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该从自身角度找差距,在数学教学中适时穿插幽默、谜语、故事、游戏等,营造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心理放松的状态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他们就能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
  二、创设情境,打造生动活力的课堂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欲望。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要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发展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上的创设的情境要符合两个条件:首先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其次创设情境以前一定要吃透教材,深挖教材,创设的情境要紧紧围绕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不要为了情境而情境。情境创设不但要激发其孩子的学习兴趣,更要从学生的内心引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从而真正让孩子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比如说:①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可以用买卖东西的情境;?故事化的情境。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都喜欢听故事,有些数学课我们可以用故事的情境导入;?动手操作。比如说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们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找大量的立体图形,上课后先让他们分类;④直接用数学问题创设情境。我们可以直接用数学问题作为情境导入新课。比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我们可以直接问学生: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在平移?哪些物体在旋转吗?
  2、让数学走进生活,使生活数学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不仅觉得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学习面积计算,就让学生算出装修教室所需瓷砖面积、数量及钱款,让他们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电都进行计算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走进数学。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教师先创设一个老师带领大家逛商店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商店里买学习用具,提数学问题,再来集中交流,讨论,从而得出层出不穷,标新立异的答案,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学生在这个不同算法的探究活动中,感受着创造的乐趣。
  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满活力
  1、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能力,才能在课堂上看到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良好的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如:这个问题要这样解答,它的主要根据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来考虑?问题的解答步骤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不是唯一的?其次,教师从低年级起就应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有可能是错误)的想法,以求通过讨论,甚至于争论,最终获得正确的答案。时代要求每一个人具有创新的意识,在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同时,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只有妥善处理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学习,然后由班上的尖子生汇报出个人的想法,代表小组观点,这种合作学习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关注合作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合作学习过程本身。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使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探究、交流,这样就会给不爱动脑筋和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能展示自己的探究的成果。
  四、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带着激情去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少批评打击学生,要宽容学生的过错与不足。俗话说:我们要瞪大眼睛发现学生的优点,眯缝着眼看学生的短处。数学评价要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促进其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使每个学生拥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之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为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尤其要为差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大胆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要让学生觉得他很重要、很厉害,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智能特征是不同的,接受问题有快有慢,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人,尽可能少批评多鼓励,鼓起他们向上的斗志,让每个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心情愉悦地学习。对学习落后的学生,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表扬优点,如讲卫生、不迟到等,并提出下一步的要求:如果学习再努力一点就可以算是优秀学生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在有限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领悟“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内涵。教师应用新理念打造新课堂,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快乐地学,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