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
【作者】 索 巴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宗日寄宿制小学
【正文】 【摘 要】 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方法存在较多问题,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初中历史教师积极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导入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他们呈现出一个质量更高的课堂。
【关键词】 初中历史;导入教学问题;方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课堂,巧妙地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可以创设出热烈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法
在平时的上课导入中,我大多数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特别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而且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我在讲授《秦末农民起义》一课时,设计的导入语是:秦朝建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秦始皇认为有了这些措施,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代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这样的导入语既达到复习了上节课内容的目的,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求历史的兴趣,而且把秦朝的灭亡与所采取的措施紧密联系起来,由此顺利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但是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竞猜迷语,获取新知
历史是—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无不涉及,历史知识浩瀚如海。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世界史的学习和中国史相比,给人的感觉就是记忆的任务繁重,尤其是对于一些外国人名普遍感到生疏,难以记忆,因而产生畏难情绪。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通过巧妙设计历史谜语的形式,以历史人物、事件和地点作为基本要素来导入新课,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达到牢固记忆基础知识的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克服上述弊端,更可以使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学习充满兴趣。
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可设计这样几则谜语导入新课。
(1)国家安宁、社会安宁、人民安宁。
——打前苏联一著名领导人物
(2)期待月下来一斤,天下唯有我独尊。十八十八好年华,克里姆林宫称霸。
——打前苏联一著名领导人物
三、故事导入
历史教学与故事密不可分,甚至有人误认为历史就是故事。把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很好,把经典故事作为导入更好。既可引到学生进入课题,又大大加深记忆,一举多得。在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第7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统一》中就可以用“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导入。“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师生齐读后将大意告诉学生: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人们都知道了左庶长言出必行,最终发布法令。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记住了商鞅,教师设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为什么要徙木立信呢?他的改革如何,成功没有?”带着这些问题思考课堂内容,必定事半功倍。讲三国历史时可用“三顾茅庐”;两汉可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秦汉可用“背水一战”“破釜沉舟”“霸王别姬”;两晋可用“闻鸡起舞、草木皆兵”;清朝用“文字狱”等典故。这些典故的应用既提高学生对史学的认识、又巧妙地引入教学内容,同时传承中华优秀典故。感受一言一语都是悠悠历史的凝练,字字句句都是华夏智慧的结晶。
四、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法是导入环节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教学开始之前为学生展现历史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带来的震撼,从而走入历史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视频、文字、音乐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产生独特的视听体验。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的时候,在课前导入环节,我为学生播放了《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结合歌词,对三国时期的人物和气势进行认识,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认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歌词的熏陶下,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三国时期孙权、曹操、诸葛亮等人物的身姿,对那个充满着权谋与战乱的年代充满了好奇之心,希望能够深入到教材中,对当年的历史进行细致研读。还有的学生对自己印象中的诸葛亮、曹操等人进行了讨论,使这个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以积极的态度走进教学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歌曲导入,抛砖引玉
用歌曲作为开场白极富有感染力,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适当引用,能调动学生情感投入,使其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如讲八年级上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一课时,可采用多种导入方式作为开场白,比如可以先给学生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低沉悲壮的旋律萦绕在耳畔,快速地把学生带入到这段历史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在国破家亡时东北人民的悲伤与哀婉。最后,在学生们满腔爱国热情的冲击下,我们开始进入新课。
诚然历史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能否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深入了解的兴趣,这就有赖于我们教师对每节课的充分解读和准备,进而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赞同,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
【关键词】 初中历史;导入教学问题;方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课堂,巧妙地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可以创设出热烈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法
在平时的上课导入中,我大多数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特别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而且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我在讲授《秦末农民起义》一课时,设计的导入语是:秦朝建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秦始皇认为有了这些措施,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代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这样的导入语既达到复习了上节课内容的目的,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求历史的兴趣,而且把秦朝的灭亡与所采取的措施紧密联系起来,由此顺利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但是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竞猜迷语,获取新知
历史是—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无不涉及,历史知识浩瀚如海。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世界史的学习和中国史相比,给人的感觉就是记忆的任务繁重,尤其是对于一些外国人名普遍感到生疏,难以记忆,因而产生畏难情绪。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通过巧妙设计历史谜语的形式,以历史人物、事件和地点作为基本要素来导入新课,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达到牢固记忆基础知识的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克服上述弊端,更可以使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学习充满兴趣。
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可设计这样几则谜语导入新课。
(1)国家安宁、社会安宁、人民安宁。
——打前苏联一著名领导人物
(2)期待月下来一斤,天下唯有我独尊。十八十八好年华,克里姆林宫称霸。
——打前苏联一著名领导人物
三、故事导入
历史教学与故事密不可分,甚至有人误认为历史就是故事。把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很好,把经典故事作为导入更好。既可引到学生进入课题,又大大加深记忆,一举多得。在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第7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统一》中就可以用“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导入。“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师生齐读后将大意告诉学生: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人们都知道了左庶长言出必行,最终发布法令。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记住了商鞅,教师设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为什么要徙木立信呢?他的改革如何,成功没有?”带着这些问题思考课堂内容,必定事半功倍。讲三国历史时可用“三顾茅庐”;两汉可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秦汉可用“背水一战”“破釜沉舟”“霸王别姬”;两晋可用“闻鸡起舞、草木皆兵”;清朝用“文字狱”等典故。这些典故的应用既提高学生对史学的认识、又巧妙地引入教学内容,同时传承中华优秀典故。感受一言一语都是悠悠历史的凝练,字字句句都是华夏智慧的结晶。
四、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法是导入环节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教学开始之前为学生展现历史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带来的震撼,从而走入历史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视频、文字、音乐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产生独特的视听体验。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的时候,在课前导入环节,我为学生播放了《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结合歌词,对三国时期的人物和气势进行认识,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认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歌词的熏陶下,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三国时期孙权、曹操、诸葛亮等人物的身姿,对那个充满着权谋与战乱的年代充满了好奇之心,希望能够深入到教材中,对当年的历史进行细致研读。还有的学生对自己印象中的诸葛亮、曹操等人进行了讨论,使这个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以积极的态度走进教学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歌曲导入,抛砖引玉
用歌曲作为开场白极富有感染力,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适当引用,能调动学生情感投入,使其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如讲八年级上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一课时,可采用多种导入方式作为开场白,比如可以先给学生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低沉悲壮的旋律萦绕在耳畔,快速地把学生带入到这段历史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在国破家亡时东北人民的悲伤与哀婉。最后,在学生们满腔爱国热情的冲击下,我们开始进入新课。
诚然历史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能否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深入了解的兴趣,这就有赖于我们教师对每节课的充分解读和准备,进而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赞同,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