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拓展教学有效性探索
【作者】 王 秀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永郎镇锦川中心完全小学
【正文】 【摘 要】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应该拓展课堂阅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采用最适合当前课堂教学的方式,创造出高效、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念,引进丰富的阅读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课文拓展阅读中吸取精华,提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行,许多学校的语文课程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而是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学到更丰富的知识,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可以使学生的看待问题的思维更开阔,使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和积极性。
一、创建阅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仅仅以语文课堂为活动的时空界限,然而这样的阅读时空具有时间短暂、阅读空间狭窄缺陷致使阅读难以持续性、深入地进行。因此,教学要引导小学生树立突破课堂阅读的时空界限养成处处可以阅读、时时可以阅读的习惯,让学生明白阅读是没有地域和时间限制的,只要有利于阅读的时间和空间都可以拿来进行阅读。例如在进行小学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先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平台,把“三国演义”中关键性人物诸葛亮的生平简介给予简述,但是对于诸葛亮生平中的丰功伟绩要以图片的形式给予全方位展示,就极大地吸引了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就为“草船借箭”的阅读活动埋下了伏笔。而后教师以视频的形式,把“草船借箭”的场景片段播放出来,这样的教学场景就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和兴趣提升到了高潮,教师还没有让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投入到教材中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创建这样的阅读教学场景不但最终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目标,而且提升了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二、打造个性化教学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世间百态都充满好奇。为了增强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效性,应从小学生的这种基本特点着手,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拓展阅读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可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开展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利用现代化媒体来辅助教学,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以微课为例,前期教师应制作好微视频,长度控制在8-10min,可将阅读的内容以视频的形式予以呈现,先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进而再引出相应的阅读材料。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时,为了方便理解,教师先通过短视频对“亡羊补牢”的故事进行介绍,在播放完毕后,教师应抽取学生对故事进行点评,并谈谈自身所受到的启发。利用短视频的方式来开展拓展性阅读,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再为小学生推荐相应的故事书,以调动小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适当设计问题,促进深入分析
进行语文的阅读教学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及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这要求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合理设计和应用相应的方式展开教学。其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方式。老师适当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相关联的地方,促进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不断探究,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所以,老师要重视引导问题的设计,以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果。比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时,老师组合了胡适和老舍的“我的母亲”两篇相同标题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同样是写母亲,三篇文章在写作手法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异同,每篇文章的特点是什么?如果你也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会应用怎样的表达方式?老师设计了几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促进学生积极分析和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使阅读效率得到了提高。
四、培养学生阅读中的朗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朗读是阅读方式中的一种,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师在阅读拓展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情感传递的目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下进行合理朗读,从而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好习惯。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既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更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齐读,最有效的朗读方式就是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读一篇文章中的不同情感部分,最终达到全班情感产生共鸣的效果。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产生思、想、创造,产生自己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使阅读更有深度。另外,教师还要将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积极挑选和诠释自己的朗读角色。如果说兴趣教学对于小学生阅读拓展来说是关键环节的话,那么朗读教学就是小学生阅读教学的锦上添花,这样的朗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文章主旨和中心,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过程就是潜移默化的阅读素质提高的过程。
五、课后延伸,课内课外相结合
新课标定义下的语文学习,并不是仅仅要学习完课内课外的内容之后就可以结束了,而是应该将课内课外的内容相结合,这恰恰是一个学习新知识的开始。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在孩子们的眼中很完美,他们在学完之后,在不停地谈论少年闰土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就随之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中年闰土是什么样子吗”,学生们当然会很感兴趣,然后教师就紧接着将“故乡”推荐给学生,学生在读完之后就讨论起来,闰土变傻了、变呆了,教师随之可以讲解闰土变化的原因,讲解当时的社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另一个层次上对人物以及社会产生深刻的理解。课内与课外的相结合,就更能够让学生感兴趣,促进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借助于精彩的课外世界,可以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将其带进“三国演义”;在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将其带进“西游记”;学习“春”时,让其走近朱自清;学习“猫”时,让其走近老舍,等等,将古代文化、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世界文化予以结合,融会贯通。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拓展阅读成为了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想在语文课堂更好地进行拓展阅读,教师应当立足课文文本内容,拓展学生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搭建阅读平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最终产生阅读兴趣,并在拓展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行,许多学校的语文课程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而是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学到更丰富的知识,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可以使学生的看待问题的思维更开阔,使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和积极性。
一、创建阅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仅仅以语文课堂为活动的时空界限,然而这样的阅读时空具有时间短暂、阅读空间狭窄缺陷致使阅读难以持续性、深入地进行。因此,教学要引导小学生树立突破课堂阅读的时空界限养成处处可以阅读、时时可以阅读的习惯,让学生明白阅读是没有地域和时间限制的,只要有利于阅读的时间和空间都可以拿来进行阅读。例如在进行小学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先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平台,把“三国演义”中关键性人物诸葛亮的生平简介给予简述,但是对于诸葛亮生平中的丰功伟绩要以图片的形式给予全方位展示,就极大地吸引了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就为“草船借箭”的阅读活动埋下了伏笔。而后教师以视频的形式,把“草船借箭”的场景片段播放出来,这样的教学场景就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和兴趣提升到了高潮,教师还没有让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投入到教材中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创建这样的阅读教学场景不但最终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目标,而且提升了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二、打造个性化教学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世间百态都充满好奇。为了增强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效性,应从小学生的这种基本特点着手,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拓展阅读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可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开展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利用现代化媒体来辅助教学,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以微课为例,前期教师应制作好微视频,长度控制在8-10min,可将阅读的内容以视频的形式予以呈现,先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进而再引出相应的阅读材料。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时,为了方便理解,教师先通过短视频对“亡羊补牢”的故事进行介绍,在播放完毕后,教师应抽取学生对故事进行点评,并谈谈自身所受到的启发。利用短视频的方式来开展拓展性阅读,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再为小学生推荐相应的故事书,以调动小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适当设计问题,促进深入分析
进行语文的阅读教学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及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这要求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合理设计和应用相应的方式展开教学。其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方式。老师适当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相关联的地方,促进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不断探究,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所以,老师要重视引导问题的设计,以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果。比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时,老师组合了胡适和老舍的“我的母亲”两篇相同标题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同样是写母亲,三篇文章在写作手法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异同,每篇文章的特点是什么?如果你也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会应用怎样的表达方式?老师设计了几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促进学生积极分析和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使阅读效率得到了提高。
四、培养学生阅读中的朗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朗读是阅读方式中的一种,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师在阅读拓展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情感传递的目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下进行合理朗读,从而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好习惯。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既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更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齐读,最有效的朗读方式就是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读一篇文章中的不同情感部分,最终达到全班情感产生共鸣的效果。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产生思、想、创造,产生自己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使阅读更有深度。另外,教师还要将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积极挑选和诠释自己的朗读角色。如果说兴趣教学对于小学生阅读拓展来说是关键环节的话,那么朗读教学就是小学生阅读教学的锦上添花,这样的朗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文章主旨和中心,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过程就是潜移默化的阅读素质提高的过程。
五、课后延伸,课内课外相结合
新课标定义下的语文学习,并不是仅仅要学习完课内课外的内容之后就可以结束了,而是应该将课内课外的内容相结合,这恰恰是一个学习新知识的开始。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在孩子们的眼中很完美,他们在学完之后,在不停地谈论少年闰土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就随之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中年闰土是什么样子吗”,学生们当然会很感兴趣,然后教师就紧接着将“故乡”推荐给学生,学生在读完之后就讨论起来,闰土变傻了、变呆了,教师随之可以讲解闰土变化的原因,讲解当时的社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另一个层次上对人物以及社会产生深刻的理解。课内与课外的相结合,就更能够让学生感兴趣,促进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借助于精彩的课外世界,可以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将其带进“三国演义”;在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将其带进“西游记”;学习“春”时,让其走近朱自清;学习“猫”时,让其走近老舍,等等,将古代文化、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世界文化予以结合,融会贯通。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拓展阅读成为了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想在语文课堂更好地进行拓展阅读,教师应当立足课文文本内容,拓展学生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搭建阅读平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最终产生阅读兴趣,并在拓展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