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实效性之我见
【作者】 山春霞
【机构】 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学校
【正文】 【摘 要】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生本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在一些教师的生本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课堂上热热闹闹,课下难见实效。
【关键词】 改革;实效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强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加大学生自身知识的积累量,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生本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课堂上热热闹闹,课下难见实效。下面就给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如何提高生本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注意政治学科和各门学科的联系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政治与各学科之间的关联和渗透,以启迪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讲到战争与和平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语文课上学过的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结合战争的相关视频,很快加深学生对战争性质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最后一课》时代背景和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证明,注意政治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适当增加趣味性材料、视频,引起共鸣
理解政治教材中的一些文字资料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我在备课写教案时,首先依据教学大纲,认真处理教材,尽量选取一些与教材关系密切的趣味性较强的材料和视频,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如讲到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时,光是文字资料就显得索然无味,于是我便增加了人口普查相关视频,资源环境被破坏的公益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形势严峻,解决问题刻不容缓,这不仅引发了学生听讲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身边热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转化到实际行动上,从小培养环保意识,这也就达到了政治学科德育的目的。
三、变讲师为导师、变良师为益友
教就是为了不教。相比于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应更注重学法指导,其实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因为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学法才是知识转变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如对当下时政热点进行评析时,首先应了解相关问题,再用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客观的看待事件,得出的结论就会中肯得多,只要掌握了方法,遇到此类问题便迎刃而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为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政治生本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书的执行者,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样就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而确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就是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和他们成为好朋友,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鼓励,相信他们的能力,撞击他们的思维火花,以不断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课堂设计多样化
政治教学中的很多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时政性极强,尤其是法律和国情,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法律案例、事实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出来,可以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到网络利弊一课时,可以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创设情景体验网络利弊,认识到沉迷网络而忽视、疏远了亲情,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投入学习,从而使政治生本课堂更有实效性。
总之,只要在政治教学中不断注入鲜活有趣的材料,使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加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政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实现中学政治生本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 改革;实效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强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加大学生自身知识的积累量,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生本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课堂上热热闹闹,课下难见实效。下面就给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如何提高生本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注意政治学科和各门学科的联系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政治与各学科之间的关联和渗透,以启迪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讲到战争与和平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语文课上学过的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结合战争的相关视频,很快加深学生对战争性质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最后一课》时代背景和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证明,注意政治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适当增加趣味性材料、视频,引起共鸣
理解政治教材中的一些文字资料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我在备课写教案时,首先依据教学大纲,认真处理教材,尽量选取一些与教材关系密切的趣味性较强的材料和视频,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如讲到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时,光是文字资料就显得索然无味,于是我便增加了人口普查相关视频,资源环境被破坏的公益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形势严峻,解决问题刻不容缓,这不仅引发了学生听讲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身边热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转化到实际行动上,从小培养环保意识,这也就达到了政治学科德育的目的。
三、变讲师为导师、变良师为益友
教就是为了不教。相比于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应更注重学法指导,其实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因为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学法才是知识转变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如对当下时政热点进行评析时,首先应了解相关问题,再用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客观的看待事件,得出的结论就会中肯得多,只要掌握了方法,遇到此类问题便迎刃而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为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政治生本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书的执行者,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样就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而确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就是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和他们成为好朋友,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鼓励,相信他们的能力,撞击他们的思维火花,以不断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课堂设计多样化
政治教学中的很多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时政性极强,尤其是法律和国情,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法律案例、事实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出来,可以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到网络利弊一课时,可以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创设情景体验网络利弊,认识到沉迷网络而忽视、疏远了亲情,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投入学习,从而使政治生本课堂更有实效性。
总之,只要在政治教学中不断注入鲜活有趣的材料,使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加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政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实现中学政治生本课堂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