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任务驱动策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马晓芬

【机构】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积石小学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策略有着广泛应用,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方法。实践中,我们应精心设计任务,通过情境呈现,让学生在独立或合作等学习中完成任务,化解问题,从而提升自我信息技术能力。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策略;应用

  任务驱动策略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教学策略,是促成学生“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这种策略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发展信息素养,还能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等实践能力。因此,任务驱动策略受到了众多教师青睐,被广泛应用于新知教学过程中。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谈谈任务驱动策略在其中的实践应用。
  一、应用任务驱动策略教学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包括学习、实践操作中的能“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要达成这个目标,新课标指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任务驱动策略。因为其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教学目标化为一个个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任务,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把学习内容巧妙地隐含在各个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去思考、探索,获得问题解决或相关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理念为指导的教学实践,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平台的搭建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完成学习的评价者。可以说,应用任务驱动策略,是实现师生角色转换的重要策略,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任务驱动策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应用任务驱动策略,在化教学内容为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中,教师化教为导,引导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开展一系列教学法,从而在学生完成任务中实现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抛出任务。任务是学习的具体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化解问题,是教师在课前都精心设计出来了的。而课堂上应用这种策略施教,教师首要追求就是创设情境,在氛围上“驱动”学生,使之产生“我要学”之需,有强烈的任务完成的学习探究欲。这样,我们就可将外驱手段变成学生内驱动力,促使学生自我探究完成任务。这是能有效驱动的关键,也是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所在。
  至于任务的设置,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分成许多模块,从知识点上展开任务分解,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有趣的任务之中,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任务设计中,我们要奠基学生学力和水平,能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体现差异而具有层次性。因为小学生信息素养参差不齐,不能对他们要求整齐划一。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层次性,由易至难,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让大多数学学生都能完成基本的任务。然后设计一些较难的任务,这样既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事可做,又能学到更多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一个个任务设计成过关游戏,突破一个任务就相当于过了一道关,这样更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搭建平台,协作完成。当在情境中抛出任务后,就应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就需要搭建平台,根据任务难度来选择独立自主或协作配合等方法来进行解决。实践中,我们应用更多的协作式学习策略,将学生能力强弱进行搭配,强者指导,弱者操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践证明,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完成任务,将会更好地补充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他们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因此,提倡同学们通过小组进行协作讨论、共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在任务解决中,我们要巡回指导,注重方法引领,把握学习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教师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学生思维火花激活,引导积极动脑思考,训练思维方法,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使他们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三)形成共识,评价效果。在学生学习任务完成后,应引导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把任务中的知识提炼出来,形成共识,达成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组织学生交流,探讨,既要分享收获,更要引导学生说出疑惑,教师在听取反馈后,应将学生观点分类,集中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同时,也要对学习效果比较好的小组进行激励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方法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等,当然重点是任务完成质量。
  总之,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们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策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积极应用这一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社会对他们的需求,合理采用任务驱动策略,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活动中去,高效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日后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钟纽,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学生,2018年。
  [2]马斌,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学文摘,2019年。
  [3]李培森,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