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作者】 文庆庆

【机构】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全州镇城关完小



【正文】  【摘 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瑰宝,其教授人们仁爱忠恕、礼让温良等一系列美好的道德品质,一直以来,都是作为我国国民修身养性、出仕经商的必修课。其容纳了儒家、道家、法家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而且体裁深远、内容涉猎范围较广。家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之间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正确地了解和认识两者的内在联系,对于强化家庭教育的实际职能、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此,笔者从多个角度出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途径展开分析,以供相关学者参考。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关系

  家庭教育是育人之始,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所区别,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是以亲情为纽带,是长辈对子女言传身教的重要表达形式。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修学储能的基础,更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和智慧结晶,其囊括了我国古代先贤诸多智慧,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于家庭教育中,能够通过对孩子思想的熏陶、文化的洗礼,来最大程度上发挥家庭教育的实际效能。鉴于此,论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途径,也成为当下教育发展中所重要研究的课题领域。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1.1家庭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必需联系
  在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时,需要以家庭教育作为重要载体。第一,从广义的社会学角度分析,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重要分支,家庭在社会中发挥着繁衍作用,同时还承担着家庭成员的社会化活动。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存在,就预示着传统文化始终能够被继承和发扬。第二,从教育视角来看,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之间呈现着密切的联系,三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结合体,正是因为有了家庭教育,才能够推进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化发展,这也表面,家庭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播和发展的第一阵地,传统文化能够为家庭教育的科学实施提供重要的支持。
  1.2家庭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立足于人类教育史的发展视角来看,人类和教育的发展始终都是同步进行的。家庭教育是最初的教育形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字以及相应的知识结构应运而生,在社会分工的作用下出现了学校教育,这也使得家庭教育的内容和职责变逐渐朝着学校教育方向迁移,接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推进了社会教育的进一步很深化。因此,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定义,即需要家庭教育、学校知识技能教育以及社会情感教育,而这一切的教育活动基础都是要养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再加之,从传统文化继承角度而言,虽然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都着力于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但是这样的教育效果收效甚微,缺乏对孩子深入和系统地指引,这也难以使得孩子真正地感知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综上分析,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家庭教育是其发展和传播的最佳途径,传统文化为家庭教育的有序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而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家庭教育中吗,也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当下的家庭教育系统,所以两者之前呈现相互促进的关系。
  2.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途径
  2.1选择适用文本进行启发教育
  因为孩子还处于身心发展过程中,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要考虑到这一重要因素,选择适合于孩子读物的传统文化书刊,以进行对孩子知识的启蒙。对于《孟子》《论语》等经典文本,虽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是并不适合孩子去了解学习,一来是《孟子》《论语》等文本带有的生僻字、或者是一些上古时期的生活文化,即使是经历过多年教育的高中生或者大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难度,二来是孩子主要是以具体形象、图片来形成记忆,一些复杂的经典文笔并不适合孩子汲取知识、开发感官。家长可以选择像《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经典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因为这些经典读物更符合孩子的现阶段日常生活活动,例如教授《三字经》时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时,可以结合孟母三迁、孟母断机的历史典故给孩子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解“从前,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孟子,由于上学时候不爱学习,经常逃课,于是他妈妈就把织好的布料剪断了,以此教育他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后来为了他的学习,他妈妈三次搬家”通过家长运用生动的语言对历史典故加以剖析,使孩子能听得明白,从而大大增加了家庭孩子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2.2采用多元化方法予以引导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孩子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家长可以结合孩子以具体形象事物为记忆的现实情况,对孩子采取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中,家长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视频、乐曲中。例如,孩子在学习《三字经》时,家长可以找到有关《三字经》中的视频资料,安排一定时间供孩子观看。另外,家长可以有效的结合孩子喜欢玩游戏这一特点,可以寻找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游戏来对孩子开展教育。例如,可以将皮影戏融入到家庭教育中,一方面皮影戏大多是延用我国传统故事,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深受家庭孩子的喜爱,另外皮影戏中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深刻的道理,孩子融入其中,一方面满足了爱玩的天性,另外也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既能锻炼到实践动手能力,又能够更好的宣传我国传统文化,更有效的实现了“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息息相关、密切相连,且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家庭教育中也发挥着愈加显著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真正发扬和继承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就需要正确梳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让传统文化能够有效融入于家庭教育中,深入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以来为孩子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华伟.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J].终身教育研究,2020,31(06):15-19.
  [2]王景,李安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家庭教育的路径探析[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8(03):24-27.
  [3]杨雪松.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