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作者】 拉毛却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第一民族中学
【正文】 【摘 要】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但在采用这一学习方式时,还存在许多误区,本文将从科学分组、合作设计、培养习惯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分组;习惯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近几年的学习实践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下面,我谈谈自己对组织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一、科学设计合作环节、精心设计合作问题
1、课堂合作学习活动操作环节
在大班制的前提下,数学合作学习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合作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引、读、议、练、结。
以上环节并非机械操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而定,突出重点,合理调换环节顺序和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以保证合作教学顺利进行。在不同的课型中,应有不同的侧重环节,如单元复习课应以议、练、结为主;概念课则以读、议为主;练习课则以议、练为主。
2、课堂合作学习活动内容的设计
课堂合作学习活动内容的设计也可归结为四点:①教师设计合作内容,确定合作目标;②指导各合作小组开展活动;③学生小组汇报与反馈;④师生点评、评价、归纳。因此开展课堂合作教学活动时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
(1)设计合作学习内容要合理。在合作学习教学中,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合作学习内容,呈现合作学习目标。开展小组活动一定要找准时机,针对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的放矢的开展,为了使合作学习真正富有成效,作为教师必需深入理解教材,精心设计适宜于小组合作的问题,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梯度,讨论题设计应遵循“难度系数大于个个能力,而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有如下几点适合用于合作讨论。
①个人操作难以独立完成的问题;
②实践题,有多种解题途径时;
③面对的提问是规律性问题时;
④当学生意见有分歧时;
⑤问题的解决涉及知识点多或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或难以独立分析完成的;
⑥当合作题难度太大,个人探索有困难的。
(2)讨论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更好进行。教学中,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的问题,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
二、要合理分工,科学分组
合理分工,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成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在参与全班交流中,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平等,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后,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应该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良好的合作习惯培养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1、学会自主探索。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应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因为只有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看法,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比较。如上例“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探索中,教师让学生先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想一想,再在小组中交流,事实上就是要让学生先进行独立地观察和思考,这样对这些图形的共性就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独立的见解,再交流时就能各抒己见。
2、学会交流与倾听。
合作中,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二听一思一讲:一听是指要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发言;二听是指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一思是指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一讲是指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清晰地表达给小组成员。
3、学会反思与调整。
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是学生的思维在经过合作中碰撞后的一次内化与升华。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各有差异,合作学习就是要利用这种差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协商、交流、讨论,经整理后形成解决方案。每个个体在与其他同学的成果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同时,应认识到自己(或对方)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或自己)想法的合理性,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四、引入竞争,体验合作学习的喜悦
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小集体,每个成员都应该为了集体荣誉,要有相互协作精神,达到共同发展提高。为此,应把竞争引入合作学习中。比如进行诸如“看谁设计图案多,变化大”,“看谁的解法多”,“比谁的方法更巧妙”等这样的小组比赛,让各小组成员在比赛过程中认识到合作学习交流的重要性,真正明白“三个臭皮匠能抵得一个诸葛亮,甚至三个臭皮匠可以胜一个诸葛亮”的道理。并且通过小组间各种各样的竞赛,让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小组都能体验这个合作学习过程。例如,教“设计中心对称图形”,安排一个手工拼图制作比赛,比一比,看谁能用树叶拼成的中心对称图案最多。通过这场比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心对称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并且能增进他们之间团结协作精神,在竞争机制下,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分组合作学习,让分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关键词】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分组;习惯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近几年的学习实践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下面,我谈谈自己对组织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一、科学设计合作环节、精心设计合作问题
1、课堂合作学习活动操作环节
在大班制的前提下,数学合作学习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合作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引、读、议、练、结。
以上环节并非机械操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而定,突出重点,合理调换环节顺序和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以保证合作教学顺利进行。在不同的课型中,应有不同的侧重环节,如单元复习课应以议、练、结为主;概念课则以读、议为主;练习课则以议、练为主。
2、课堂合作学习活动内容的设计
课堂合作学习活动内容的设计也可归结为四点:①教师设计合作内容,确定合作目标;②指导各合作小组开展活动;③学生小组汇报与反馈;④师生点评、评价、归纳。因此开展课堂合作教学活动时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
(1)设计合作学习内容要合理。在合作学习教学中,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合作学习内容,呈现合作学习目标。开展小组活动一定要找准时机,针对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的放矢的开展,为了使合作学习真正富有成效,作为教师必需深入理解教材,精心设计适宜于小组合作的问题,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梯度,讨论题设计应遵循“难度系数大于个个能力,而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有如下几点适合用于合作讨论。
①个人操作难以独立完成的问题;
②实践题,有多种解题途径时;
③面对的提问是规律性问题时;
④当学生意见有分歧时;
⑤问题的解决涉及知识点多或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或难以独立分析完成的;
⑥当合作题难度太大,个人探索有困难的。
(2)讨论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更好进行。教学中,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的问题,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
二、要合理分工,科学分组
合理分工,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成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在参与全班交流中,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平等,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后,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应该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良好的合作习惯培养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1、学会自主探索。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应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因为只有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看法,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比较。如上例“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探索中,教师让学生先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想一想,再在小组中交流,事实上就是要让学生先进行独立地观察和思考,这样对这些图形的共性就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独立的见解,再交流时就能各抒己见。
2、学会交流与倾听。
合作中,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二听一思一讲:一听是指要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发言;二听是指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一思是指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一讲是指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清晰地表达给小组成员。
3、学会反思与调整。
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是学生的思维在经过合作中碰撞后的一次内化与升华。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各有差异,合作学习就是要利用这种差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协商、交流、讨论,经整理后形成解决方案。每个个体在与其他同学的成果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同时,应认识到自己(或对方)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或自己)想法的合理性,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四、引入竞争,体验合作学习的喜悦
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小集体,每个成员都应该为了集体荣誉,要有相互协作精神,达到共同发展提高。为此,应把竞争引入合作学习中。比如进行诸如“看谁设计图案多,变化大”,“看谁的解法多”,“比谁的方法更巧妙”等这样的小组比赛,让各小组成员在比赛过程中认识到合作学习交流的重要性,真正明白“三个臭皮匠能抵得一个诸葛亮,甚至三个臭皮匠可以胜一个诸葛亮”的道理。并且通过小组间各种各样的竞赛,让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小组都能体验这个合作学习过程。例如,教“设计中心对称图形”,安排一个手工拼图制作比赛,比一比,看谁能用树叶拼成的中心对称图案最多。通过这场比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心对称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并且能增进他们之间团结协作精神,在竞争机制下,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分组合作学习,让分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