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者】 刘茂涵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第十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实验是高中化学学习与探究开展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但是当前高中化学实验课堂存在学生实验参与性不强、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文章从问题入手阐述实验教学策略:优化实验设计提升学生实验参与性、问题引导提升学生实验创新意识、强化过程评估提升实验效率。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参与性;创新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化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以走,唯有鼓励学生积极实践,不断尝试,亲自摸索创新,这样才可以实现化学课程的有效学习。尤其是高中阶段,化学本身的知识体系就比较复杂,而且化学研究的层面逐渐向纵深发展,与初中化学有很大不同,如果让学生单纯通过识记和课堂训练来学习,就难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高中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是完善学生理论学习成效、弥补学生实践活动不足的重要手段。
  一、高中化学实验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验虽然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高中阶段课时非常紧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不但没有加深认知,而且对于实验的具体过程模棱两可。很多学生宁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一份很漂亮的实验报告,也不愿投入精力去对实验的过程潜心研究。化学实验教学的本末倒置问题违背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初衷,导致很多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参与热情逐渐降低。
  1.实验参与性不强
  高中化学所涉及的实验比初中化学难度明显提高,实验器材比较多,操作步骤也比较烦琐。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虽然教师一般在课堂上实行分组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和共同参与,但是同时也使得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参与性明显降低,原因是大多数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观看,缺少动手操作,自身对于实验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2.实验创新意识不足
  在实验课堂上,很多学生习惯于按照课本的要求来按部就班开展实验,在很多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通过大屏幕为学生展示实验流程图,这就使得学生产生了学习依赖心理,对实验的过程缺乏必要的思考与创新意识。对于实验具体的流程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实验中为什么要加装干燥剂,其中某些药品可否用另一种试剂代替等诸多问题,学生自身都缺乏必要的思考与探究。因此,创新意识不足成为制约学生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高中化学实验的开展不是为了应付教学安排,而是要切实从实践和创新层面释放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探究热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必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習活力出发,探究实验教学展开的有效方式。
  1.优化实验设计提升学生实验参与性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缜密的思维能力,但部分学生的动手操作习惯没有养成,这是导致学生实验参与性不强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实验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问题引导、项目引领、检察督促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探究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尽可能减少演示实验和视频展示实验,以便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合作来实现实验学习目标。
  以“粗盐提纯”这个实验为例,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可以改变四人一组的方式,调整为两人一组,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参与性,而且大大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果器材不足,教师可以采用错时实验的方式,提前将一定量(4 g)的食盐溶解,让部分学生从过滤这步开始实验,接着进入蒸发环节的实验,等固体析出完成之后,再让学生们尝试溶解4 g粗盐为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做准备;而另一组学生则需要从第一步开始操作,也就是从称重和溶解开始,这样就有效错开了实验步骤。对于实验室中数量相对比较少的用品,如漏斗、铁架台、三脚架、酒精灯等,学生们可以交换使用。错时实验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这就好比试卷上出现的一个做了一半的实验题目,接下去的步骤应该如何操作由学生自己来思考。这样的实验训练方式,对学生而言新鲜又有趣,学生的参与性和思维灵活性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还可以有效提升协作能力。当然,错时操作并不适用于所有实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来合理安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
  2.问题引导提升学生实验创新意识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渠道。当前高考改革中化学实验的出题比例逐步增加。除了主观题部分的实验题,客观题中也会出现多个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其中不仅对基本实验原理有所考查,还从多个方面考验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学习创新能力。如2018年理综试卷(全国1卷)中,选择题的第一道题目就以新能源中的动力电池为切入点,考查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电池中金属的相关问题,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分别从能源与环境、金属活动性、沉淀反应、试剂选用等多个方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虽然题目本身难度不大,但是考查的知识点非常全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以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灵活思考,加深对化学实验的识记和理解。
  在实验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实验思路的干预,不需要频繁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实验步骤,而要训练学生独立根据课本内容来整理实验思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实验的原理教师也不需要过度讲解,而是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更多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验完成之后,对其中的细节和基本实验思路展开有效思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知识,并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以“碘的萃取”实验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几个问题:如果把萃取剂换成苯,实验现象会发生什么变化?能否使用酒精作为本实验的萃取剂,为什么?萃取剂选择的条件是什么?通过逐层的问题引导,让学生们在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的同时,可以对实验中的诸多问题展开深层次思考,这样学生既不会感觉实验课堂过于枯燥,又可以实现学以致用,提升思维灵活性。
  3.强化过程评估提升实验效率
  很多学生在实验课堂的操作效率不高,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的学生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对实验内容不曾预习了解,课堂上只能随波逐流观看其他学生操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只对实验中的很多数据感兴趣,以便准备实验报告,忽视整个实验过程。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强化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估和量化,而不要单纯以一张实验报告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实验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有效开展预习,这样在实验课堂上学生就不会手足无措;针对学生实验中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教师不要单纯批评,而是要鼓励学生多次尝试并给予指导,让学生们在实验中敢于犯错,勇敢尝试。
  总之,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课堂上教师要切实实现对教学的有效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验实现自主参与和有效学习,进而对其中的原理、规律、现象、实验过程等可以更加明确。这样就可以在化学实验的带动下,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丹.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07).
  [2]杨远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教育观察,2018(02).
  [3]林生辉.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08).
  [4]李贵香,王秀红.新课标下山东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育,2008(07).
  [5]顾张萍.浅说高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性[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