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地图运用

【作者】 才旦加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第五民族高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地图是地理学中承载地理信息的主要媒介。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是发展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根基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国家版图意识,贯彻生命教育的理念,拓展学生生命之宽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地图;运用案例

  《地图管理条例》第五条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国家版图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国家版图意识应当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正确表示国家版图的地图。”地图最直观的反映了国家版图意识,因此中学地理学科教师应依法试用地图,将培养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相融合,这是不可推卸的重要工作。
  地图是承载地理信息的主要媒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地图推进课程教学是地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也是其独特性所在。用好地图可以使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可以让死板的概念原理变得有活灵活现。这样,用好地图可以使教师从枯燥乏味的说教里解脱出来,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自我激发学习潜能。学好地图、会用地图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一种有效且终生受益的途径。
  本文就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地图运用浅谈几点。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概念
  “地图,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而绘制的图形。”这是传统的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地图的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将地图看成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形象、符号模型”,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空间信息的传递通道”等。这是我们能在网络上找到的概念。地图蕴涵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可通过呈现、界定、解释、操作、综合和展示资料等教学行为强化教学效果。现在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推广,班班通设备的使用使得传统教室变成了网络化的教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用到的地图也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多种多样的形式了。这会使教材知识更加生动具体,还能将一些略显陈旧的知识板块与当下新的案例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与时俱进。
  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能运用的地图又是什么呢?综合起来有这几类
  (一)地理教材上的图表是学生手里面的第一手资料,和教材所呈现的知识体系联系紧密。
  (二)专题图,种类繁多,按内容性质分类可分为:自然地图、社会经济(人文地图)和其他专题地图。在高中阶段用到的主要有光照图、等值线图、水文图、气象气候图、植被图、土壤图、综合自然地理图(景观图)、行政区划图、交通分布图、各类统计图表等。
  (三)历年高考题中的图,这类图是教学中的精品的地图,在深挖掘中,更能有助于学生适应高考的能力要求。
  (四)地理期刊杂志上的图,这类图体现了一个字“新”,且高考题常有图来源于其中。
  (五)地理照片,体现了生活中的地理,能培养学生观察的眼光和探究的精神。
  (六)立体地图,这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向外延伸,它还包括了沙盘,地理模型等。立体地图的使用可以增强学生的空间方位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七)地图软件与网站,如google earth,北斗地图,百度地图等。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
  以上列举的是本人在教学中常用到的几类地图,其实只要多加留心,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利用到的地图资源。
  三、地理课堂教学中地图运用的案例
  (一)区域地理世界海洋和陆地的教学
  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出了一点“区域认知”,而区域地理知识全部都是依附于区域空间的。所以这一部分知识的深化必须要通过区域定位。在地理教学中空间定位的方法主要依赖于三个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在这部分知识的处理当中,本人就强化使用了地图。使用的地图主要有四类:世界地图、各大洲分层设色地形图、区域海陆分布图、地理景观图。在使用中做到了:1、在世界地图上强调经纬度的空间定位,如0°、23°26ˊN、23°26ˊS、66°34ˊN°四条纬线,0°、20°E、90°E、120°E、120°W、65°W六条经线所通过的大陆、大洲与大洋,并通过各大洲相对与同一条经纬线的位置关系来推知它们的相对位置,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地图。2、在单独分析各大洲的地形特征之前,先让学生在各大洲的地形图上描出重要的经纬线,及它们的交点,帮助学生进行区域定位。3、地理景观图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各大洲的地形差异、两天重要人工运河的差异。4、区域海陆分布图,主要运用于重要海峡、海湾等的判读,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与方法。5、画图与填图,设计了两项学生画图:(1)在只给了重要经纬线的空白图上“一笔画世界”;(2)画出各大洲轮廓图,并画出重要经纬线;两项学生填图:(1)空白世界地图上学生填绘七大洲的分界线、重要的海峡、海湾;(2)多个区域经纬网与海陆分布图上重要地理事物的判读。在这个过程中巩固学习内容,又能很直观的反馈学习效果。
  (二)必修一山地形成的教学
  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到了第二点“地理实践力”,这是我们贯穿课程始终都要体现出来的一种学生能力培养。在必修一山地的形成的教学中,本人选择了景观图、地理照片与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模型和地理照片的使用。1、教师自制泡沫模型“正常状态下的岩层分布”,上课时让学生在预习环节之后拿着模型演示褶皱的形成,直接观察岩层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化抽象为具体,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枯燥概念原理的理解,使其对概念吃透弄懂,而不仅仅是停留于文字表面,效果良好,在课堂上甚至有学生能做到边演示,边讲解褶皱的形成原理;2、在老师的示范作用下要求学生分组自制模型“断层”、“火山”,并在下节课开始前给学生留出时间用自己的模型讲解出其中的原理,在动手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强化了对概念的认知,在分析讲解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2、景观图与地理照片,这个环节素材的搜集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课堂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一部分使知识更加生动形象;课后,让同学们通过网络,自己的旅途所见以及本地野外观察的方式搜集相关图片照片,让学生在自己的图片下面标注上搜集来源、地名、位置、形成原理,再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展示,这样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了起来,更能体现地理是活灵活现的,是来源于生活的,培养学生观察的眼光,探究地理问题的精神。这个环节也能客观的反馈学生学习效果。
  (三)复习课中概念地图的使用
  地理学科的第三个核心素养就是“综合思维”,地理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综合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复习课。概念地图是将某一主题相关的概念,用连线和连接词有机串联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图,以此形象化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概念地图包含节点(概念)、连接词、命题等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于学前测评、学中生成、学后反馈等环节。例如,在复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前,可组织学生建构主要概念“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资源”“消费水平”等的联系,从而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组织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如果是新课学习,则可以对预习效果进行测评。
  (四)工业、农业、交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涵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如何协调发展,我国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这应是贯之始终的。尤其是在对人类各类产业活动的区位选择时更能很好的体现。在这部分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培养同学们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设计“美丽家园”的活动,让同学们通过给定区域、给定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地形、资源状况和产业发展思路等,来进行规划与设计。分小组给定不同的资料,先分组设计再集体讨论与互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锻炼,对于人地和谐的发展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去探究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的和谐统一。
  以上列举的仅仅是几个案例,其实地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而且方式多样灵活。任何学习都至少应该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及学习的互动过程三个基本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用好地图更有助于这三要素的达成。这也是建构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石,拓展学生生命之宽度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冯忠跃.中学阶段强化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的策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8.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齐传干.基于地图阅读指导行为的初中地理课堂观察.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2.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3]王晨光.概念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6.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