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中高年级学生自改习作能力的策略
【作者】 杨锦霞
【机构】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城隍镇城隍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训练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一、培养修改兴趣,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二、示范统一符号,教师树立修改作文的好榜样;三、教给修改方法,让修改作文成为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训练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文章是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就曾经多次强调“作文教学要看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那么,如何进行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训练呢? 我觉得可以分以下三步走 :
一、培养修改兴趣,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列举、分析古今中外,大凡好的文章,在一定意义上说,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譬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都是几经斟酌修改后才定下来的。俄国的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 古今中外的名家们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对初学作文的小学生当然就更应该如此了。 要想引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我认为:
首先,应依靠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 因为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敬慕之情,会被学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那门学科上,形成对那门学科的兴趣。为了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每次习作, 我都能坚持与学生一道写作,并把自己的习作打印后让学生品评。长此以往,教师亲自写作的举动将会产生一种无声的动力,使学生从中也能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燃起自改作文的兴趣。
其次,应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教师除了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重在改作文)去感化学生, 赢得学生的钦佩外,还可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如“推敲”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应靠学生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优点并来吸引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因教师的教育得法而愈加强烈,也可因教师的不得法而窒息。 一个懂得教学的教师,教学中总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依据学生心理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教师应给学生自改作文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将写作的初稿带到学校当场自改,其他同学还可以善意地提出可借鉴的意见,使文章增色不少,再让作者和读者反复品读、比较,感受自改与互改作文带来的喜悦。
二、示范统一符号,教师树立修改作文的好榜样
教师的示范,不光只体现在批语上,对修改符号也要统一,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使他们终身受用。 如果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使用的修改符号不统一,学生在自改时,也会常常套用教师的批改符号,因此不规范。小语课本中,从第七册开始便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修改符号,到达六年级已要求学生能综合使用。六年级的作文训练中,把“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作为习作训练重点,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叶圣陶、欧阳修等古今名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修改文章的良好品质,而且能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故此,教师要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 除了用书本上的一些规范符号外,还可补充一些学生易懂的修改符号,如“————”表示句子有毛病、“。。。。。。☆”表示好词句等。让学生明确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教师在批改中就可标上这些符号,再加上启发性批语,让学生动脑、动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形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三、教给修改方法,让修改作文成为良好的习惯
1.示例修改:这种方法是根据某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一、两篇含有“共性”问题的“例文”,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修改,让全体学生在共同修改例文的实践中,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作文是写《我敬佩的一个人》,训练重点是把内容写具体。我把学生交上来的草稿阅看了后,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作为例文(下转第86页)(上接第87页)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合作修改。这段教学大体可分为五步,第一步“读”,我出示例文要求学生读;第二步“想”,在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想,通过思考、找出文章的毛病,也就是不具体的地方,并想想,“怎么不具体”;第三步“论”,以“表弟因为腿疼,所以走得很慢。”一句为例,引导同学们给“小作者”提问题,如“你表弟腿疼时会有什么感受?”、“他当时的神态、动作怎样?”,提出问题以后,让小作者说说当时情境,唤起回忆,强化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大家根据小作者的回答进行讨论,这一步是重点部分,在学生讨论的同时老师可以相机指导学生一些怎样把句子修改具体的技巧和方法;第四步“改”,让学生试着一起修改该句,然后让学生各自选择这篇例文中的其它句子、段落,独立尝试学习修改;第五步“评”,通过评,大家发现改后的一段话虽然(表弟的脚刚一着地,立刻觉得像针扎一样,不由得嘴角一抽,眉头紧皱,连忙用手捂住膝盖。他用手扶住墙,一步一蹭,十分钟才走从卧室走到客厅。)没有用“疼”和“慢”的字眼,但由于用动词和比喻进行了形象的描写,读者好像亲眼看到一样,反而能使人得出“疼”和“慢”的具体形象。
2.读中自改。让学生读,凭语感来修改作文。这种方式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默读修改,让学生边默读边想,指导学生从整体着眼,由大处入手,让他们从谋篇布局出发,致力于整篇修改。第二步,轻声细读修改,改错别字和检查标点符号。第三步,朗读修改,斟酌用词造句是否准确。最后这一步是关键,应鼓励学生一直改到读来流畅上口,对内容也满意了,才定稿誊清。
3.学生互改。学生学会了自改后,可以让学生互改。互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还可以激发批改兴趣,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答辩改。有其中一个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再由老师或学生围绕这篇作文提出有关问题,请该学生回答。比如可以问:“你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你选择材料的理由是什么?”然后由该学生对其回答论辩,从中得到启发,再进一步对草稿加以修改。
5.自存自改。引导学生把以前写的作文、已经修改过的作文,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读读,进行修改润色。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回过头来看修改前一时期的作文,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想出新的修改意见。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学生也很感兴趣。
“文章不厌百回改”,诚然,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中“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一旦形成,便会在“落笔”之前勤于思考,“成文”之后反复推敲,长此以往,写作水平必将大有提高。因此,放手让学生自改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训练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文章是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就曾经多次强调“作文教学要看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那么,如何进行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训练呢? 我觉得可以分以下三步走 :
一、培养修改兴趣,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列举、分析古今中外,大凡好的文章,在一定意义上说,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譬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都是几经斟酌修改后才定下来的。俄国的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 古今中外的名家们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对初学作文的小学生当然就更应该如此了。 要想引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我认为:
首先,应依靠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 因为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敬慕之情,会被学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那门学科上,形成对那门学科的兴趣。为了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每次习作, 我都能坚持与学生一道写作,并把自己的习作打印后让学生品评。长此以往,教师亲自写作的举动将会产生一种无声的动力,使学生从中也能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燃起自改作文的兴趣。
其次,应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教师除了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重在改作文)去感化学生, 赢得学生的钦佩外,还可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如“推敲”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应靠学生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优点并来吸引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因教师的教育得法而愈加强烈,也可因教师的不得法而窒息。 一个懂得教学的教师,教学中总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依据学生心理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教师应给学生自改作文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将写作的初稿带到学校当场自改,其他同学还可以善意地提出可借鉴的意见,使文章增色不少,再让作者和读者反复品读、比较,感受自改与互改作文带来的喜悦。
二、示范统一符号,教师树立修改作文的好榜样
教师的示范,不光只体现在批语上,对修改符号也要统一,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使他们终身受用。 如果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使用的修改符号不统一,学生在自改时,也会常常套用教师的批改符号,因此不规范。小语课本中,从第七册开始便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修改符号,到达六年级已要求学生能综合使用。六年级的作文训练中,把“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作为习作训练重点,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叶圣陶、欧阳修等古今名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修改文章的良好品质,而且能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故此,教师要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 除了用书本上的一些规范符号外,还可补充一些学生易懂的修改符号,如“————”表示句子有毛病、“。。。。。。☆”表示好词句等。让学生明确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教师在批改中就可标上这些符号,再加上启发性批语,让学生动脑、动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形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三、教给修改方法,让修改作文成为良好的习惯
1.示例修改:这种方法是根据某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一、两篇含有“共性”问题的“例文”,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修改,让全体学生在共同修改例文的实践中,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作文是写《我敬佩的一个人》,训练重点是把内容写具体。我把学生交上来的草稿阅看了后,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作为例文(下转第86页)(上接第87页)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合作修改。这段教学大体可分为五步,第一步“读”,我出示例文要求学生读;第二步“想”,在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想,通过思考、找出文章的毛病,也就是不具体的地方,并想想,“怎么不具体”;第三步“论”,以“表弟因为腿疼,所以走得很慢。”一句为例,引导同学们给“小作者”提问题,如“你表弟腿疼时会有什么感受?”、“他当时的神态、动作怎样?”,提出问题以后,让小作者说说当时情境,唤起回忆,强化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大家根据小作者的回答进行讨论,这一步是重点部分,在学生讨论的同时老师可以相机指导学生一些怎样把句子修改具体的技巧和方法;第四步“改”,让学生试着一起修改该句,然后让学生各自选择这篇例文中的其它句子、段落,独立尝试学习修改;第五步“评”,通过评,大家发现改后的一段话虽然(表弟的脚刚一着地,立刻觉得像针扎一样,不由得嘴角一抽,眉头紧皱,连忙用手捂住膝盖。他用手扶住墙,一步一蹭,十分钟才走从卧室走到客厅。)没有用“疼”和“慢”的字眼,但由于用动词和比喻进行了形象的描写,读者好像亲眼看到一样,反而能使人得出“疼”和“慢”的具体形象。
2.读中自改。让学生读,凭语感来修改作文。这种方式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默读修改,让学生边默读边想,指导学生从整体着眼,由大处入手,让他们从谋篇布局出发,致力于整篇修改。第二步,轻声细读修改,改错别字和检查标点符号。第三步,朗读修改,斟酌用词造句是否准确。最后这一步是关键,应鼓励学生一直改到读来流畅上口,对内容也满意了,才定稿誊清。
3.学生互改。学生学会了自改后,可以让学生互改。互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还可以激发批改兴趣,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答辩改。有其中一个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再由老师或学生围绕这篇作文提出有关问题,请该学生回答。比如可以问:“你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你选择材料的理由是什么?”然后由该学生对其回答论辩,从中得到启发,再进一步对草稿加以修改。
5.自存自改。引导学生把以前写的作文、已经修改过的作文,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读读,进行修改润色。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回过头来看修改前一时期的作文,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想出新的修改意见。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学生也很感兴趣。
“文章不厌百回改”,诚然,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中“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一旦形成,便会在“落笔”之前勤于思考,“成文”之后反复推敲,长此以往,写作水平必将大有提高。因此,放手让学生自改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