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刍议
【作者】 蒲 珍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幸福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文与图结合,读与说结合,读与演结合,阅读与训练结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自”字做文章,大力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画等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文与图结合
小学高年级的课文大多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例如,在教学《海滨仲夏晚》、《密西西比河风光》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然后,说说天空有些什么景物?大地上有些什么?他们怎么样?由于这些插图非常生动具体,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有好处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感悟课文语言而又不仅仅是感悟课文语言。又如,《鸟的天堂》是这样描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如果只是几只小鸟的叫声学生也许还能想象,然而不可计数的不同种类的小鸟在同一棵大树上活动、呜叫,那热闹的场面对于没有到过鸟的天堂的学生来说,只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悟是困难重重的。因此,在这时候,恰到好处地出示一段小鸟天堂的录像,看到那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听着那百鸟齐鸣,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此时,学生无不惊之叹之,陶醉其中,浑然忘我。看后,让学生交流感受。学生个个有感而发,兴趣盎然,自然而然地培养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竭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新课标》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授之以渔”,所以在高段阅读教学中,我一直在竭力要求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课外阅读中,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做到眼到、手到,心才能真正从阅读材料中获取准确的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习惯地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做上记号,再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才能从整体到部分都有所感悟。在阅读过程中,只有边读边思考,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以致用,才能运用到今后的写作生活中。总之,只有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以读为本、阅读习惯的紧密结合去培养,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阅读与训练结合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如教学《收藏阳光》一文,可以让学生用“收藏快乐”一词造句,这样既加深了词语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如《精彩的马戏》最后一句:“马戏团的叔叔阿姨们真有办法,能让动物听从人的指挥。”教师启发学生:“如果你们看了这精彩的马戏,会怎么想,谁能说一说呢?”有的说:“啊!这么精彩的马戏,多好看呀!叔叔阿姨们能把动物训练得这么听话,表演出这么精彩的绝技,真不简单!”这就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四、尽量提倡“海量阅读”
《新课标》所倡导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都在引导学生去透彻分析,甚至不惜将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总觉得还有意犹未尽的遗憾。有时太多的目标,太多的精辟分析,学生领会多少,是否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很难知道。归根结底,是我们不敢放开手脚,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课内外的阅读显得至关重要,学生要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才是学生自己的阅读收获,才能将自己的感悟迁移到今后的写作当中。最近一直在关注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很有感触。不过,所带年级是小学六年级,临近毕业,还没能尝试她的课内海量,希望在回头带一年级的时候可以一点一滴地做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求自己学会整合资源,无论是“专题整合”,还是“单元整合”,能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丰富的阅读资料,循序渐进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总之,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既要立足课内扎实打好基础,又要结合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又要重视发扬学生的个性创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艳.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探究.都市家教2013(28).
[2]刘登平.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观周刊.2013(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画等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文与图结合
小学高年级的课文大多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例如,在教学《海滨仲夏晚》、《密西西比河风光》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然后,说说天空有些什么景物?大地上有些什么?他们怎么样?由于这些插图非常生动具体,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有好处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感悟课文语言而又不仅仅是感悟课文语言。又如,《鸟的天堂》是这样描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如果只是几只小鸟的叫声学生也许还能想象,然而不可计数的不同种类的小鸟在同一棵大树上活动、呜叫,那热闹的场面对于没有到过鸟的天堂的学生来说,只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悟是困难重重的。因此,在这时候,恰到好处地出示一段小鸟天堂的录像,看到那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听着那百鸟齐鸣,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此时,学生无不惊之叹之,陶醉其中,浑然忘我。看后,让学生交流感受。学生个个有感而发,兴趣盎然,自然而然地培养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竭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新课标》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授之以渔”,所以在高段阅读教学中,我一直在竭力要求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课外阅读中,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做到眼到、手到,心才能真正从阅读材料中获取准确的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习惯地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做上记号,再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才能从整体到部分都有所感悟。在阅读过程中,只有边读边思考,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以致用,才能运用到今后的写作生活中。总之,只有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以读为本、阅读习惯的紧密结合去培养,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阅读与训练结合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如教学《收藏阳光》一文,可以让学生用“收藏快乐”一词造句,这样既加深了词语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如《精彩的马戏》最后一句:“马戏团的叔叔阿姨们真有办法,能让动物听从人的指挥。”教师启发学生:“如果你们看了这精彩的马戏,会怎么想,谁能说一说呢?”有的说:“啊!这么精彩的马戏,多好看呀!叔叔阿姨们能把动物训练得这么听话,表演出这么精彩的绝技,真不简单!”这就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四、尽量提倡“海量阅读”
《新课标》所倡导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都在引导学生去透彻分析,甚至不惜将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总觉得还有意犹未尽的遗憾。有时太多的目标,太多的精辟分析,学生领会多少,是否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很难知道。归根结底,是我们不敢放开手脚,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课内外的阅读显得至关重要,学生要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才是学生自己的阅读收获,才能将自己的感悟迁移到今后的写作当中。最近一直在关注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很有感触。不过,所带年级是小学六年级,临近毕业,还没能尝试她的课内海量,希望在回头带一年级的时候可以一点一滴地做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求自己学会整合资源,无论是“专题整合”,还是“单元整合”,能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丰富的阅读资料,循序渐进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总之,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既要立足课内扎实打好基础,又要结合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又要重视发扬学生的个性创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艳.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探究.都市家教2013(28).
[2]刘登平.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观周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