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研究

【作者】 冯 静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级中学校



【正文】  【摘 要】 在初中阶段,化学开始进入到学生的视野、学习当中,学到的都是一些基本知识,为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根基。初中教师在开展化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来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能力是需要不断实践才能够提升的。因此,教师就应该充裕学生的实验教学,理解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该文就初中化学作为重点,研讨实验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教学研究

  学生在初中才接触化学知识,进行化学科目的学习,因此对化学还是比较生疏的,刚接触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难以理解,会花费大量时间。化学又是实验性居多的一项科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探究如何使学生快速消化化学知识的一套方案,在实验中才能使学生明白化学的精髓,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升级。教师当下应该分析教学中还存在的缺陷,进行整改,研究出更适合学生理解的一套学习方案。
  1、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1 认识不够充分,教学观念停滞
  探究性试验是在化学学习中不能缺少的一项步骤,可是初中教师不注重实验教学,觉得没有多大用处,只需要将课本上的知识给学生传授到位就可以了。没有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还是以老旧的观念、老旧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演示,教师在课堂上将自身作为主体,导致学生被动地接收实验的成果,不能自己动手操作,即使学生有很多问题不明白,或者说是与教师的观点不同,也不能推翻教师,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就是权威的,进而自己否定自己的思维,导致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教师授课的范围内。在此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存在问题,实验操作能力不强,教学内容没有办法帮助学生获取有利知识,达不到学习的需求。还有很多教师没有深入研讨实验的方式,没有在老旧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一直延续的是被时代所抛弃的方式,没有认识到实验对学生的化学学习的关键程度。
  1.2 缺乏完备的教学设施
  当下初中化学的设备已经满足不了化学的需要了,教材一直在更改,可是实验的设备还是多年前的设备,学校并没有在教材更改的同时也将实验设备完善。学校所设立的实验室的配备完全与实际教材内容相差较大,甚至有些学校都没有配备实验室,一切实验都是教室将化学设备搬到教室进行,学生全部都要围到教师周围观看,完全对实验的原理不了解。或者有些学校有实验室,但是常年不开放,学生根本达不到实验的目的,这完全与教育的最初理念相背离。因此,教师只是根据教材,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根本不了解化学现象,学校没有完善的实验器材,对学生的实验操作造成了极大影响,从根本上遏制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条件。
  2、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设计与教学的方式
  从以上的分析就可以展现出,初中的化学实验还没有满足教学的需求,学生并不能从中学习到知识,因此,学校及教师就应该研究,采取针对性方案改善这些缺陷,提升教学质量。
  2.1 提升初中化学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
  很多教师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缺乏熟练完善的教学技能,学生不仅需要这种方式来体会其中的化学现象,并且实验的趣味性也是调节学生兴趣的一个有利手段。所以,教师在平时就可以多研究与其他化学教师聚集在一起多探讨,改善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设计好相应的实验教学报告,将教学的过程分析出来,层层深入地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镁条性质的实验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提问:“镁条与其他金属有什么不同?”“燃烧出来的火焰程什么状态?”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接下来的实验,教师在做好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让学生按着步骤进行,保证不会出错。随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镁条燃烧,学生注意观察其中的变化,与教师首先提出的问题相结合。最后看实验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探讨,把个人的意见全都提出来,将每个人的结论总结出来,教师再进行指正,这样的实验方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将学生的积极性提起来了,学生在观察当中可以更好地与课本知识与试验操作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化学知识。
  2.2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与教师一同研讨
  一开始的化学教学都是将教师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操作实验,学生在下面进行观看,学生没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这一问题,并且寻求合适的方法将其改进。教师将所选的指定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此模式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一个实验的时候轮番换至其他学生进行实验,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实验当中。例如,在探究钠的性质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切钠,并且观察其中的变化,然后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将钠放在石棉网上燃烧,引导学生观察并且记录此现象,教师提出问题,钠都具有什么性质?然后请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向教师讨教,并且进行试验,将自己所发现的化学知识分享给其他同学。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2.3 学生主动尝试,教师帮助引导辅助
  学生在化学实验中难免想要自己动手尝试,教师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给学生提供帮助。例如,在“空气的捕捉”实验中,教师首先在课前给学生指派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告诉学生都要准备什么设备。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有差异,所以在采集空气的时候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同学A准备的是注射器,利用注射器吸取空气;同学B是用塑料袋采集空气;同学C则利用玻璃瓶,在内注满水,打开瓶盖将水倒出,随后盖上盖子,即可收集空气样本。这3种方式都可行。教师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操作。将集气瓶、导气管以及分液漏斗準备好,给其中一个集气瓶塞上橡皮塞,与导管还有分液漏斗连接起来,将第二个集气瓶内装水,在分液漏斗里不断加水,第一个集气瓶里边的空气通过导管注入到第二个集气瓶里。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完成此实验,使得学生有参与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通过操作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2.4 优化实验方案
  实验需要准确性,教师就需要定量制定实验当中所需要的化学物品。在化学实验中围绕成果进行思考:都是什么原理,如何测量数据,数据如何精确,有什么因素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干扰,怎么在干扰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等。教师将所有产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设计实验探究课程,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将学生的思维开放开来,再次进行试验,让学生在对之前所探讨到的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合理地运用起来,找到形成误差的原因,并且进行分析,减少误差的形成,从而有一个准确的实验结果,得到一个合理的化学规律。
  3、结语
  教师必须重视化学探究性的实验,其内容知识涉及到化学的每个层面,因此教师及时发现改正化学实验中的错误方式,对化学进行深入探究,在一次次实验中不断学习,注重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一切为了培养全能型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部门与教师的参与付出,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宜学生学习的实验环境,促使各个学生在未来能够成为强有力的综合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兴平.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与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8):45.
  [2]郭玉杰.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及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1):173.
  [3]张志国.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与研究[J].吉林教育,2017(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