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尊重特殊家庭学生的情感教育

【作者】 王雨卉

【机构】 黑龙江省依安县新屯中心学校



【正文】  在当前素质教育中,加强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尊重特殊家庭孩子的情感教育又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这么多年我都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实践,把自己整个身心和智慧都融入其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可如今,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子女的教育成了我们教师面前新的问题,我深深地感悟到:应该多给这样家庭的孩子一份关爱。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孩子的分数上面。
  当前中国的学校和家长的意识仍停留在“以成绩论英雄”的阶段,大多数老师仍戴着有色眼镜,我们应走出传统教育的误区,学生的自身潜力是巨大的,只是我们没有找到开启这种潜能的钥匙。首先应该关注的也是孩子的情感教育,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再去看孩子的课业成绩。相信前几年的药家鑫事件给我们所有教师都敲响了警钟!
  在日常生活中我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每逢班级或学校搞什么活动,我都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使他们感受到,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十分重视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我班的王小磊(化名)同学,在他五个多月的时候,母亲就无情地走出了家门,在他的记忆中,母亲长什么样子他都不知道,心目中所谓的妈妈就是奶奶。刚来我班时,他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显得闷闷不乐,上课听课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还总是完不成作业。但听同学们说他唱歌很好听。国庆节要到了,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多次找他谈心,说班级要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鼓励他唱一首歌,可他几次都是不开口,不说唱也不说不唱,“这样吧,你把这个拿回去先听一听,到时候你学会了和班级同学比一比。”我把一盒磁带硬是塞进了他的手里。到班级彩排时,我故意安排几名唱歌跑调的同学先唱,“还有没有谁会唱,到台前来试一试?”我边说边用眼睛示意王小磊,他犹豫了几次,但是在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中,他还是走上了讲台。这样每次有活动前,我都找小磊谈心,鼓励他为班级的同学们准备节目,这样,一次、两次……王小磊的性格有明显的转变,开始有说有笑,主动和同学交流,上课也很少走神,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二、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不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流露出婚姻离散的好恶态度。张佳男是我班的又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次,在大课间时,和班里的同学有了点小摩擦,竟然找来外校的“铁哥们”帮他出气。事后我了解到真实情况,是大课间玩时,佳男不小心碰到那位同学。那位同学当时非常来气,顺口“难怪你这样,你是没人要的孩子!”这样一句话深深刺痛了佳男的心,“我有没有人要和你有什么关系?看我教训你不成”?所以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事后,我找到佳男,告诉他找群架的后果,并举现实生活中因这样的例子,让他信服。事后,我还是不放心,背地里还用兵监视好多天。并通过学校找到了他外校的同学,做他同学的工作,使个共同认识到这样做的危害,认识到“冲动是魔鬼”这个道理。这样一场战争总算没有发生。
  第三、做好家长工作。和谐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单亲家庭的教育对孩子极不得利。有的家长简单、粗暴,使孩子整天过的很不开心,甚至于提心吊胆。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刚到班级,“老师,李明不念了”。一个声音传到我的耳边。“哦”。什么原因呢,我上完课就去了他家,一进屋,孩子从床上赶忙起来,从他奶奶的口中得知,孩子爸爸因他这次考试没有上次分多,说啥也不让孩子上学了,说钱白花。我联系到了他的爸爸,告诉他,考试成绩的起伏是正常的,不能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孩子的压力过大会事得其反,太阳太强会把五谷晒焦,洪水太猛会把庄稼淹死。孩子的心灵是那么的脆弱,怎么可以给他那么重的担子。在我的劝解下,他的父亲低下了头,李明又回到了班级,现在已是大四的学生了。
  第四,把情感教育结合到本学科的教学中。我是一名英语老师,平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一直关注着这部分特殊的群体。备课时我考虑到这些孩子的特殊性,考虑到家庭角色的缺失,提前设计出适合他们的角色,尽量不触及其内心的柔弱。例如对话练习或者作文时不让孩子担任缺失的爸爸妈妈或者不让他们写有关的作文。又因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或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把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重任交到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手中,因此,这些孩子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跟老人十分相似,在学业上紧张不起来,行为上过于懒散,缺少积极向上的活力。给这类孩子布置作业时也尽量少而精,不要求家长陪同和辅导。把需要练习的口语内容留到课堂上或者在校时间。他们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息息相关。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平等相待,多与他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进行教育引导,这些孩子都是好学生,都是好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全心全意地爱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当然,教师之爱并不是一味地溺爱学生,而是以尊重、期望、信任为根本。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特殊生)都有自己的尊严与人格,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要让每一个特殊生都有进步和发展,还要寻找一切机会,让特殊生有一个参与活动、施展才华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有一个成功的愉悦感,这样,特殊生才会体会到老师的爱心,老师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教育工作才会取得成功。
  总之,在对待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一定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多给这样的孩子一份爱,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