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 沈乔利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西张堡学区
【正文】 【摘 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即爱好;“乐”,就是兴趣了。对于自控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学习没有责任感,因此,爱好与兴趣就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导学;生活;实践性
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在教学中以疑导学,激发求知欲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产生“迫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我在教长度单位的换算时,就设置这样一个悬念:6、60、600,在这三个数字之间用“=”号连接起来。这时,学生可能会说,老师,这是错的,三个数不可能相等。当时我就对他们诡秘一笑,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三个数是不相等,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等呢?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给学生这个悬念时,他们的小脑瓜就动起来了,就会积极地去思考。我们可不可以在三个数字后面加一个单位名称使他们相等?学生恍然大悟,求知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班里气氛一下活跃了。有的学生就会说,老师,数字后面可加上米、分米、厘米;还有的说可以加上元角分。对这些正确的答案要积极鼓励,肯定他们肯动脑筋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让他们分享成功的愉悦。这时我们可以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时间概念中,我们还可以以美国著名影片《时光隧道》为例,让我们回到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的前一个小时,如果在这一个小时中,第一分钟做了什么,第二分钟做了什么……第六十分钟做了什么。如果这些事情美国军方都做了,肯尼迪总统就不会遇刺,历史就会被改写。在这一历史回溯中,学生知道了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小时—分钟—秒”,同时知道了很多的知识。有了上面长度单位换算的旧知识的迁移,老师再提出在“1、60、3600”之间用”=”连接起来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很快就可以解决了,这样既激发了他们求知欲望,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学习的知识。
二、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加强直观教学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因此,教学中应选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以生活中的显浅例子来说明,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理解中学习数学,在理解中记牢数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发展学生的智力。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哪是侧面积,怎么求,而是利用了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让学生制作它的包装纸,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侧面积;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摆、围,通过这样的现实操作,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的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教学中贯穿实践性,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然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也就是学身边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这样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统计时,就布置学生调查统计各学生家庭成员所喜欢的电视专栏及收看时间的情况,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的情况,若你是电视台台长,你会怎样安排电视节目。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并提出了非常多的有见地的设想。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知识非常有用”等等,让学生不再感到数学深奥,数学难学。提倡对数学知识“学以致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是空洞无味的,也不是孤立单调的,而是具体有趣的,有掌握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要灵活地使用教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深入挖掘数学精髓,善于把教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的过程,相信一定能诱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将是他们进行再学习的源动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导学;生活;实践性
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在教学中以疑导学,激发求知欲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产生“迫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我在教长度单位的换算时,就设置这样一个悬念:6、60、600,在这三个数字之间用“=”号连接起来。这时,学生可能会说,老师,这是错的,三个数不可能相等。当时我就对他们诡秘一笑,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三个数是不相等,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等呢?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给学生这个悬念时,他们的小脑瓜就动起来了,就会积极地去思考。我们可不可以在三个数字后面加一个单位名称使他们相等?学生恍然大悟,求知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班里气氛一下活跃了。有的学生就会说,老师,数字后面可加上米、分米、厘米;还有的说可以加上元角分。对这些正确的答案要积极鼓励,肯定他们肯动脑筋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让他们分享成功的愉悦。这时我们可以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时间概念中,我们还可以以美国著名影片《时光隧道》为例,让我们回到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的前一个小时,如果在这一个小时中,第一分钟做了什么,第二分钟做了什么……第六十分钟做了什么。如果这些事情美国军方都做了,肯尼迪总统就不会遇刺,历史就会被改写。在这一历史回溯中,学生知道了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小时—分钟—秒”,同时知道了很多的知识。有了上面长度单位换算的旧知识的迁移,老师再提出在“1、60、3600”之间用”=”连接起来的条件是什么,学生很快就可以解决了,这样既激发了他们求知欲望,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学习的知识。
二、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加强直观教学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因此,教学中应选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以生活中的显浅例子来说明,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理解中学习数学,在理解中记牢数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发展学生的智力。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这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哪是侧面积,怎么求,而是利用了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让学生制作它的包装纸,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侧面积;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摆、围,通过这样的现实操作,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这样,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的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教学中贯穿实践性,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然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也就是学身边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这样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统计时,就布置学生调查统计各学生家庭成员所喜欢的电视专栏及收看时间的情况,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的情况,若你是电视台台长,你会怎样安排电视节目。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并提出了非常多的有见地的设想。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知识非常有用”等等,让学生不再感到数学深奥,数学难学。提倡对数学知识“学以致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是空洞无味的,也不是孤立单调的,而是具体有趣的,有掌握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要灵活地使用教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深入挖掘数学精髓,善于把教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的过程,相信一定能诱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将是他们进行再学习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