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体育课堂的创新教育
【作者】 徐先玲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中学
【正文】 【摘 要】 教师在课堂中需要不断创新,这种创新不但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创新是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妙法,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体育课;创新教学
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体育教学隐形目标之一,所以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要通过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课堂中的点滴做起。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一、体育课中创新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之中,由于每个个体的思维不同,情感去向不同,运动能力不同,所以学生会在学和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心理方面、情绪方面,对技术动作理解和掌握方面。所以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分析学生、剖析教材重点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学生有创造性的创设有利于学练和掌握技术动作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手段,通过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利用改变运动条件法进行解决,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和科学的方法之下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体育课中进行创新的基本条件
体育课中的创新能有效促进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完成体育课的显性目标和隐形目标达,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在具体实践课堂中应该怎样运用这一方法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分析研究教材是实施创新的基本条件
教材是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的载体。所以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蕴含于教材之中的育人元素,在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制定和预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方法和措施,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为自己在实践课堂中的创新奠定基础。比如:在教学前滚翻时,对于技术动作而言,教师要明确怎么样教给学生前滚翻动作才最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怎样做才会让学生感兴趣?前滚翻要解决“滚”字和“团”字,在教学时通过问题引导,先让学生了解什么形状的物体最容易滚?我们要学好前滚翻也因该怎么样?我们身体团成什么样子才能滚?通过有效提问和启发,不但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很快在头脑中建立前滚翻得动作意识。
比如:在教前滚翻时,尽管反复讲解动作要领,但学生对滚翻老是掌握不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把动作分解成了四个部分,一是蹲;二是低头找天;三是蹬;四是起。结果很多同学掌握了基本动作。
(二)研究学生是实施创新的基础
学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对象,所以只有在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基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所需、所求的基础上,选择学生需要和喜欢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情境,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才能帮助和解决共性问题和个体困难,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学分腿跳跃山羊前,我所教学的班级女生多,而且胆小,尤其在比较大的器材面前,这种胆怯心理表现的更为突出,于是我采用以下步骤教学:跳背游戏──跳板凳──保护下跳山羊──单独完成跳山羊动作。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式的模仿练习,有效克服了学生的胆怯心理,树立了学生的自信。
三、体育课中几种常用的创新方法
(一)预设创新
单一陈旧的教学固定模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厌恶,所以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架起教材──教师──学生──生活的桥梁,通过拓展教学内容将其引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使教学内容更加趣味化贴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这种新颖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耐久跑中的耐力训练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运动,我们可以把这项训练渗入到游戏当中,比如大网撒鱼、纸牌夺冠、穿点救人等游戏当中,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二)利用动态生成性资源创新
体育课堂是通过身体和思维参与的动态性课堂。在不同运动能力、不同技术水平、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性格特征的个体之间会产生不同的思维体验和身体体验感觉,这种感觉既有个性的,也有共性的,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互动中产生的有用教学资源,并有效利用它,由于这种创新来源于学生,会更加适宜于学生,如果巧用妙用,会取得良好的学练效果。比如:我在教学前滚翻时,尽管我为学生讲解了多遍动作要领,做了不少示范,但是有很多学生仍然没有掌握动作要领。突然听到一个学生对另一个学生说:“头着地眼睛能看见天,双脚用力蹬地、收腹屈腿起”很容易翻过去了!”我抓住了这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身体体验,并总结了歌诀:“并腿下蹲、触垫找天、双脚蹬地、向前滚翻、收腹屈腿、马上立起”。结果很多学生完成了前滚翻动作。
(三)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比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教学过程是学生身心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积累经验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堂中需要不断创新,这种创新不但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创新是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妙法,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体育课;创新教学
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体育教学隐形目标之一,所以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要通过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课堂中的点滴做起。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一、体育课中创新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之中,由于每个个体的思维不同,情感去向不同,运动能力不同,所以学生会在学和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心理方面、情绪方面,对技术动作理解和掌握方面。所以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分析学生、剖析教材重点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学生有创造性的创设有利于学练和掌握技术动作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手段,通过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利用改变运动条件法进行解决,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和科学的方法之下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体育课中进行创新的基本条件
体育课中的创新能有效促进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完成体育课的显性目标和隐形目标达,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在具体实践课堂中应该怎样运用这一方法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分析研究教材是实施创新的基本条件
教材是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的载体。所以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蕴含于教材之中的育人元素,在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制定和预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方法和措施,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为自己在实践课堂中的创新奠定基础。比如:在教学前滚翻时,对于技术动作而言,教师要明确怎么样教给学生前滚翻动作才最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怎样做才会让学生感兴趣?前滚翻要解决“滚”字和“团”字,在教学时通过问题引导,先让学生了解什么形状的物体最容易滚?我们要学好前滚翻也因该怎么样?我们身体团成什么样子才能滚?通过有效提问和启发,不但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很快在头脑中建立前滚翻得动作意识。
比如:在教前滚翻时,尽管反复讲解动作要领,但学生对滚翻老是掌握不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把动作分解成了四个部分,一是蹲;二是低头找天;三是蹬;四是起。结果很多同学掌握了基本动作。
(二)研究学生是实施创新的基础
学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对象,所以只有在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基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所需、所求的基础上,选择学生需要和喜欢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情境,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才能帮助和解决共性问题和个体困难,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学分腿跳跃山羊前,我所教学的班级女生多,而且胆小,尤其在比较大的器材面前,这种胆怯心理表现的更为突出,于是我采用以下步骤教学:跳背游戏──跳板凳──保护下跳山羊──单独完成跳山羊动作。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式的模仿练习,有效克服了学生的胆怯心理,树立了学生的自信。
三、体育课中几种常用的创新方法
(一)预设创新
单一陈旧的教学固定模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厌恶,所以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架起教材──教师──学生──生活的桥梁,通过拓展教学内容将其引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使教学内容更加趣味化贴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这种新颖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耐久跑中的耐力训练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运动,我们可以把这项训练渗入到游戏当中,比如大网撒鱼、纸牌夺冠、穿点救人等游戏当中,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二)利用动态生成性资源创新
体育课堂是通过身体和思维参与的动态性课堂。在不同运动能力、不同技术水平、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性格特征的个体之间会产生不同的思维体验和身体体验感觉,这种感觉既有个性的,也有共性的,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互动中产生的有用教学资源,并有效利用它,由于这种创新来源于学生,会更加适宜于学生,如果巧用妙用,会取得良好的学练效果。比如:我在教学前滚翻时,尽管我为学生讲解了多遍动作要领,做了不少示范,但是有很多学生仍然没有掌握动作要领。突然听到一个学生对另一个学生说:“头着地眼睛能看见天,双脚用力蹬地、收腹屈腿起”很容易翻过去了!”我抓住了这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身体体验,并总结了歌诀:“并腿下蹲、触垫找天、双脚蹬地、向前滚翻、收腹屈腿、马上立起”。结果很多学生完成了前滚翻动作。
(三)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比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教学过程是学生身心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积累经验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堂中需要不断创新,这种创新不但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创新是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妙法,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