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作者】 余 新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太和镇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而且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对传统文化有一定追求与向往,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融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然后再通过初中语文老师的讲解,中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到知识,而且能够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让学生能够提高自身内在的修养,从而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孕育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成为我们中华儿女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指引着我们追求理想的方向。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从课本中学习到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课本上的内容需要相关的教育人员进行商讨,然后选择合适的文章,这样才能够对学生起到教育的意义。而且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的宝藏,所以需要中学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上的指导,然后让学生融入到文化中,从而得到自身素养的提升。
  1.我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的现状
  1.1社会认知现状
  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都非常重视,但是也会导致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补习班与辅导班出现,有些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其他孩子,那么就会为孩子进行报名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这样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能力的培养,却不对孩子进行思想上和品德上的教育,这样会影响孩子思想上的成长与发育。所以这就需要在初中课本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学生才能从中学到很多重要的知识与品德,在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孩子可以学到孔子的仁义礼自信,从而促进了孩子的品德修养。
  1.2现行的初中语文
  初中属于义务教育,所以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期应该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成长的过程,然后需要教育界推行实施素质教育。在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下,如果只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重视学生思想品质,那么很难实现精神上和思想上的提升,所以在新课标改革的推动下,初中语文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而且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兴趣,那么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1.3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初中语文的教育过程中,有些初中老师可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好坏,从来不在乎学生思想上和品德上的学习情况。例如初中老师在《论语》的教学中,老师领着学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将论语的意义讲给学生,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层面进行引导,但是这样根本没有办法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无法理解到文化的深意,那么这篇文章就相当于没有进行学习,没有达到新课标的目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成效。
  1.4教学模式固定单一
  虽然现在教学模式都是由老师自主决定,但是大多情况下教师是为了让学生拥有好的成绩而去构建教学方式,好多知识都是为了迎合标准答案,死记硬背会使学生失去对语文的兴趣,学生会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学习语文,从而获得好的成绩。但是语文学习实际上是十分自由的,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语文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思维扩展能力,对学生的想象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大脑的活跃度,然而现在的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会禁锢学生们的思维,使学生们的思维变得狭窄。
  1.5语文学习内容不够新颖
  学生们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会去死记硬背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是学生们变得十分拘束在语文学习上。那么更难去发现语文学习中的传统文化,现在学生只有呆在条条框框的语文学习模式中才能自我满足。所以刻板的语文学习内容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大的绊脚石。
  2.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一个民族的核心就是传统文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世世代代发展过来的,需要我们青年一代传承下去初中语文在初中生的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所有科目的基础,所以说学习好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也越来越重视,所以教育者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初中课本中,这个举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初中生属于叛逆的时期,所以很难进行管教,就需要老师引用课本上的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引导,再为同学们进行课本上的解疑,然后深入地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到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从而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
  3.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方法
  3.1教师严格要求自身修养
  初中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也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老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身的素养,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如果初中语文老师对我国优秀的文化充满了兴趣,那么老师也会带动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而且老师可以更加深入的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样讲起来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老师用丰富的知识内涵去教育学生,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与自在,那么学生将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兴趣,老师的教学也会更加高效。
  3.2转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阅读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它能够带领学生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初中语文老师还可以在班级内设置阅读比赛,然后为读的好的学生进行颁奖,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从而进行相应的学习。
  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进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下,只有充分学习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够使学生跟上社会的发展,为了能够让初中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必须要让初中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然后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到古人的一些品质和情怀,例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可以给初中生心理上的指引,从而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情怀。所以相关的教育人员必须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然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语文老师是从自身做起,然后引导学生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使中国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许殊红.试分析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6.(18):35.
  [2]钟剑连.文明长久渊源传承一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1):91.
  [3]冯小兵.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J].读书文摘,2016.(28):38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