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
【作者】 于 帆
【机构】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第五中学
【正文】 【摘 要】 在中国人的认知里,国家的组成是先有国而后有家。家国情怀对国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的时学生,他们正处于激情澎湃的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其他或者外界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依次从什么是家国情怀,如何拥有家国情怀以及拥有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三个方面来介绍家国情怀的概念和意义,同时利用新媒体等现代科技来了解相关最新资源,从而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增强同学们对历史的兴趣以及爱国情感。
【关键词】 历史教学;国家情怀
在历史学习中,家国情怀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它就像一个方向标,是指引着学生认识历史的正确方向。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懵懂时期,对一切事物充满着好奇与热情,。当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用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和感受历史时,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心与浓浓的爱国情怀,从而更好地服务现代社会,人民更好地生活,国家走向富强。从课堂的角度讲,教师应该通过一些方法,比如课本与生活结合,从学生生活出发,拉进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组织课外活动等,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历史事件和潜移默化地拥有民族情感,家国情怀。
1、意义
1.1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我国学生是在初中时期开始学习历史。他们通过学习初中历史教材,串通了古今中外的历史,大致理清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了解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并受中华民族的内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解世界的过去和现在。阅读历史是明智的,无论是在哪个年级进行教学,我们都必须渗透对本国和民族情感的教育,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的大环境下,自觉产生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和对历史名场面的向往并深刻意识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拥有家国情怀对于中学年纪的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有不小的促进作用。
1.2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感教育,这会使学生在提高自己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这在德育中非常重要。学生的综合素养内容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部分,对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义精神,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全面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对真相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有着积极的作用。
2、策略
2.1家国情怀教育的正解
教育改革目前正在进行中。在此前提下,国家相关部门重新定义了历史素养,明确了国家情怀教育。因此国家情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中学教学的教师们,更应该响应国家号召,紧跟时代步伐。不但要重视教科书知识,也要立德树人,用心栽培学生。过往历史上的任一事件都蕴含着人文情感和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讲解具有家国情怀的历史事件,政史不分家,将历史,政治等学科融汇贯通起来,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走向历史。在这种环境下,自觉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正确的思想观念。
2.2充分挖掘关于“家国情怀”的内容。
总所周知,历史教科书是无数专家学者用心筛选出来的,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检测,都是历史上的精华,仅仅几本书就囊括了古今中外各种历史名场面。而教师存在的意义也至关重要,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当前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历史。教科书中有许多可以反映家国情怀的历史名场面,例如甲午抗日战争,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通过对上述事件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了他们家国情怀的思想和认识,使他们感受到了民族的伟大和祖国的力量。同时,教师还应根据自身和学生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2.3 利用历史名场面来教育学生需要家国情怀
历史教学可以充分表现家国情怀的意义。教师可在课堂上分析和阐述历史名场面,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研究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学生应首先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背境,这是汉朝统一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丝绸之路的意义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政治交流,是中华民族连接外界的线索。丝绸之路展示了在一个共同的文明中各国的聚集。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感受当时的历史环境的背景和社会大前提,并和我国“一带一路”的现代思想相融合,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获得更多的新发现。丝绸之路的历史悠久,而贯彻其中的就是家国情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张骞。张骞的西行表现出了充分的爱国主义和冒险家精神。作为汉代第一位在西部地区进行外交往来的人,他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太多的困难和考验,特别是在返回的旅途中。到达了匈奴人最危险的地区,被匈奴人俘虏并监禁了十年。在被监禁的几年中,张骞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真正实现了为国家生死的情怀。只有真正拥有家国情怀的人才有勇气将自己的有限生命用于对国家的贡献上。从张骞的身上,学生可以学到敢于为国家做贡献的精神和弘扬历史名场面的情怀。然后是丝绸之路沿线的种族融合。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东西方的纽带,促进了中原人民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了解与交流,实现了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将汉代的名声传到了其他国家,使一个国家乃至世界与民族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深化了国家观念。当学生了解和学习到这里时,他们都会对祖国的民主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最后是建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代表着新疆整个区域属于西汉时期的管辖区域。直到今天,我们也必须采取一切行动与分裂国家的一切违法犯罪行为相斗争,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学生的祖国情怀才会形成。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一带一路”,它们之间是绵延不绝,贯穿其中的。通过了解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学生可以了解现代“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更深刻地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含义重要性,并培养爱国主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人民与国家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3、结束语
简而言之,在历史和家国情怀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明灯的作用,实现道德教化功能,采取新时代思维,善于发掘其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的教育要素,学科必备知识,也善于协调不同学科和现实生活的平衡点。同时,教师必须掌握学习价值,深入研究和应用有关的要点,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和探究,并自觉承担在课堂学习中渗透学生本国感受的重要任务。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拥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许伟,张斌 .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J]. 江苏教育,2018(51) :24-28.
【关键词】 历史教学;国家情怀
在历史学习中,家国情怀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它就像一个方向标,是指引着学生认识历史的正确方向。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懵懂时期,对一切事物充满着好奇与热情,。当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用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和感受历史时,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心与浓浓的爱国情怀,从而更好地服务现代社会,人民更好地生活,国家走向富强。从课堂的角度讲,教师应该通过一些方法,比如课本与生活结合,从学生生活出发,拉进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组织课外活动等,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历史事件和潜移默化地拥有民族情感,家国情怀。
1、意义
1.1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我国学生是在初中时期开始学习历史。他们通过学习初中历史教材,串通了古今中外的历史,大致理清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了解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并受中华民族的内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解世界的过去和现在。阅读历史是明智的,无论是在哪个年级进行教学,我们都必须渗透对本国和民族情感的教育,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的大环境下,自觉产生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和对历史名场面的向往并深刻意识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拥有家国情怀对于中学年纪的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有不小的促进作用。
1.2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感教育,这会使学生在提高自己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这在德育中非常重要。学生的综合素养内容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部分,对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义精神,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全面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对真相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有着积极的作用。
2、策略
2.1家国情怀教育的正解
教育改革目前正在进行中。在此前提下,国家相关部门重新定义了历史素养,明确了国家情怀教育。因此国家情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中学教学的教师们,更应该响应国家号召,紧跟时代步伐。不但要重视教科书知识,也要立德树人,用心栽培学生。过往历史上的任一事件都蕴含着人文情感和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讲解具有家国情怀的历史事件,政史不分家,将历史,政治等学科融汇贯通起来,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走向历史。在这种环境下,自觉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正确的思想观念。
2.2充分挖掘关于“家国情怀”的内容。
总所周知,历史教科书是无数专家学者用心筛选出来的,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检测,都是历史上的精华,仅仅几本书就囊括了古今中外各种历史名场面。而教师存在的意义也至关重要,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当前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历史。教科书中有许多可以反映家国情怀的历史名场面,例如甲午抗日战争,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通过对上述事件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了他们家国情怀的思想和认识,使他们感受到了民族的伟大和祖国的力量。同时,教师还应根据自身和学生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2.3 利用历史名场面来教育学生需要家国情怀
历史教学可以充分表现家国情怀的意义。教师可在课堂上分析和阐述历史名场面,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研究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学生应首先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背境,这是汉朝统一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丝绸之路的意义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政治交流,是中华民族连接外界的线索。丝绸之路展示了在一个共同的文明中各国的聚集。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感受当时的历史环境的背景和社会大前提,并和我国“一带一路”的现代思想相融合,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获得更多的新发现。丝绸之路的历史悠久,而贯彻其中的就是家国情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张骞。张骞的西行表现出了充分的爱国主义和冒险家精神。作为汉代第一位在西部地区进行外交往来的人,他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太多的困难和考验,特别是在返回的旅途中。到达了匈奴人最危险的地区,被匈奴人俘虏并监禁了十年。在被监禁的几年中,张骞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真正实现了为国家生死的情怀。只有真正拥有家国情怀的人才有勇气将自己的有限生命用于对国家的贡献上。从张骞的身上,学生可以学到敢于为国家做贡献的精神和弘扬历史名场面的情怀。然后是丝绸之路沿线的种族融合。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东西方的纽带,促进了中原人民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了解与交流,实现了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将汉代的名声传到了其他国家,使一个国家乃至世界与民族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深化了国家观念。当学生了解和学习到这里时,他们都会对祖国的民主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最后是建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代表着新疆整个区域属于西汉时期的管辖区域。直到今天,我们也必须采取一切行动与分裂国家的一切违法犯罪行为相斗争,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学生的祖国情怀才会形成。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一带一路”,它们之间是绵延不绝,贯穿其中的。通过了解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学生可以了解现代“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更深刻地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含义重要性,并培养爱国主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人民与国家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3、结束语
简而言之,在历史和家国情怀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明灯的作用,实现道德教化功能,采取新时代思维,善于发掘其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的教育要素,学科必备知识,也善于协调不同学科和现实生活的平衡点。同时,教师必须掌握学习价值,深入研究和应用有关的要点,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和探究,并自觉承担在课堂学习中渗透学生本国感受的重要任务。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拥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许伟,张斌 .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J]. 江苏教育,2018(51) :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