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作者】 仲海梁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四小学



【正文】  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自觉的道德意思,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因此“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技能、方式价值判断的能力,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道德原则的领悟,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思维判断,分析能力还有局限,尚处在直观动作思维发展、分析的基本阶段,因此,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心理、思维等发展特点,采用适合于他们的,灵活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成长,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我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如下教学策略来实现、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成长,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向生活学习
  1、道德内存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而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这是21世纪以来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日渐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识,因此,向生活学习也是道德与法治学习主导的学习方式,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属于未来的生活。
  2、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我会经常采用这样教学形式,比如我经常会请几名学生讲述他们各自的生活经验,把他们过去的生活现实展现在课堂上,我这样的设计不单是为了导课的需要,也不是为了从已有经验出发,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 唤起他们对生活的记忆,这样他们就会主动梳理过去的生活素材,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的意识,从而也教会了学生善于将过去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梳理,形成、提升道德意识,使他们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一想到自己以往的经验,就能找到现在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一种生活的反刍,所以,道德的意义也是在这种生活的反刍,回味中呈现给学生的。
  3、在教育教学的课堂上中,很多现场的活动体验,像情境表演、适合低年级的游戏制作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总是围绕学生像现在生活的学习而设计,我在备课教学中,采用适合低年级学生生活的引导,激发他们用心去体验每一个当下生活,用心灵去发现生活中内在的道德意义,从而理解道德对于生活的意义,促进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提升。
  4、教学中我还有一些设计,我通常安排在学期的结束前或课程的结尾,引导学生去规划与设计未来,这也是一种未来生活的教育,未来生活是理想的代称,是由过去与当下而连接的,是以未来作为目标,与过去一起规定当下学生的存在状态,所以,教学中让学生展现过去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学生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解决学生面临的道德困惑,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所以说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当下生活的展望,就意味着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引导,学生把握,让他们懂得过去与未来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联系的,都是为儿童有意义生活的持续成长的,促进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成长的,而未来则经常会展现在在学生当下的生活中,出现在对过去的反思中,那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就是对儿童,对生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反思,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和向往中绽放出来的。
  二、在活动中领悟
  儿童的生活是日常的,是很难完全按照计划生成的,那么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要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去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低年级学生通过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体验而获得成长的,丰富学生的内心,丰富学生的道德素养,这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地方,所以,我通过多样的活动栏目,主动设计现场体验活动,现场体验活动作为低年级学生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实现,促进儿童道德成长的目的。
  00首先,教育教学中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我反思意识还很差,在解决当下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对通过道德意义,道德的理解与领悟更无从说起,所以我在教学中多方面通过现场活动体验,注重对儿童道德敏感性的培养和理解,教学中我还多渠道通过典型教学活动的设计,去帮助儿童逐步形成在活动中让他们发现道德和道德意义的敏感性和能力,例如,我在教授第一册的第六课的《神秘的指挥》,《开个玩具交流会》,《新年心愿》这些课时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环境的设计,做到多渠道,多角度引导儿童学会发现生活的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中我还发现,要避免为了活动而设计活动,教学中的一些活动的设计,要达到综合性的实践智慧的获得,例如第一册教材的《爱新书爱书包》,课堂上,通过一些关于新书以及书包里面放哪些东西的讨论与引导,然后设计学装书包的一个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会合理装书包,但这一环节我没有停留在这一技能上,而是要与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学生怀有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爱护学习用品的情感,每天把书包装整齐,并不是放学看谁装的快、装的整齐让学生懂得其意义,课堂上我进行这样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书本的爱惜和情感有了进一步的加深,更爱惜自己的书籍,更爱生活,更团结,更友爱。
  其次,学生身在形成道德无意识状态下,在道德两难紧急情境和任务驱动下,课堂上向学生再现德育存在的状态,并对其进行现场引导,这种体验活动能够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第一册教材第五课的《该请谁来帮帮我》,第六课的《国旗了》,的教学。
  另外,我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育教学中,会经常采用依据活动形式,比如采用游戏、表演等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活动, 例如,第一册第四课的《我是小交警》、第五课的《校园探秘》、第六课的《神秘的指挥》、第七课的《玩个课间小游戏》、第九课的《你会跟他们玩吗?》、《开个玩具交响会》,第十课的《干干净净吃饭好》《食物的诉说》,第15课的《开个元旦联欢会》、第16课的《新年心愿》等设计活动,进行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特殊现实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包含道德原则的实践智慧中,比如,逃生救护等,即使不能够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而教育的这种现场活动体验,却起到了提前准备的作用,意义很大,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会学生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防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发情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如第六课中的火警演习,第11课中的发现家中有危险的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义。
  三、榜样学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采用榜样学习的教学方式是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特别起到获得与领悟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榜样如学生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对照,也是自我反思生活中经验的良好教材,也是因为榜样有示范作用,引起学生模仿的内驱力,事实上,榜样学习是21世纪课程改革前中国德育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无数榜样故事承载着人类精神,而且,将其传承这一点,中西、古今概莫能外,如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中国包括尧、舜、禹的传说,传说在这种榜样人物,形象的传送,是人类精神前进的动力。
  榜样部分真实与虚拟,可以成为人类自我鼓励的源泉,榜样的言行能够将儿童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尤其适用,而在以往的榜样教育中,存在着榜样多于成人化,事实过于极端化,也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多强调模仿,却忽视反思等问题,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我将榜样美德学习作为低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
  教学课本中榜样的学习方式,一是通过教材的绘本故事,选取主要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一种学习意识,尤其注意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思想,改变传统教学上,指向学校老师、学习的观念,例如,教材第八课的《课堂作业认真做》就体现了,同学间的示范与相互学习的意义。
  四、批判反思
  批判反思是道德理性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现实情境中向善的姿态发展, 批判反思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核心是对某种”道德权威”的超越,例如成人,特别是家长行业的权威,他人的权威习俗,包括法律、法规权威的。
  作为道德学习方式的批判反思,除了指向外在的道德权威的超越外,也是一种道德生活的方式,主要指明辨是非、善恶,依据善的原则进行自我反思、批判,也就是孔子所讲的日参省乎已。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课堂上要引导他们形成自我批判与反思的意识,从而逐步形成明辨生活、学习中是非的能力,经常采用这样教育,对他们道德品质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学中批判反思的道德学习方式非常普遍,例如,在榜样学习的教学中,会出现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它包括着一种反思与批判的引导,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我引导学生养成自觉的道德分辨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言行观念与标准。教学在辨析环节,主动回到学生的现实活中,结合本班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展示给他们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导他们进行批判反思。
  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是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者来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新课标给我的教学体会是:
  课堂教学内容仍要坚持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基本概念。回归生活,不单单是简单的复制生活、或者蜻蜓点水地停留在生活的浅层面,而是要深入生活,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并要结合不同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进行”道德法制”课教学。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自己的学生在生活的课堂里不断成长,看到他们迸发出一个又一个智慧的火花,我由衷的感到欣慰,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准确把握课程的本质,根据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合理设计教学目标,要超越浅层面的规则,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能体现先进性、全面性、合理性,课堂上一定要把握整个课程目标的基础,系统设计单元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手段,统筹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要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设计,避免大而空,着重以依据“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有创造性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道德法治课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