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指导
【作者】 袁春艳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一小学
【正文】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被确定为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那么,我们老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
一、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这里的“正确”,就是“对”,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把字读准确,这也是对学生朗读课文最低的要求。怎样才算读得正确呢?首先读课文的学生声音要大,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听到,不能把字音读错,不能凭空增加一个或几个字,不能随意丢字落字,更不能把字的前后顺序随意颠倒。
我们老师要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作为学生第一步必须熟练地拼读汉语拼音知识。然而汉语拼音教学在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的第一学期,只有一个月的教学时间,这对孩子们来说时间太短了。由于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期所掌握的拼音知识并不扎实,所以我们不能为了赶进度而急于求成。许多孩子g、d不分,把gege读成dede,P、q混淆,还有的同学平翘舌发音不准,这些现象我们都不能小看。所以,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在教孩子学习拼音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对于学习拼音有难度的孩子要多下功夫,也可以采取让学生教学生的方式,保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把拼音学会。能够用拼音自由地拼读字和词。
低段的语文老师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还必须要求学生会认字组词。一年级的孩子入学前,普通话的词汇贫乏,因此,我们在教学生识字时,要做到字不离词,并且,能够做到扩词练习,指导学生理解一字多词的不同意义。如“开门”、“开水”、“开会”中的“开”字意思就不同,“开门”中的“开”是指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开水”中的“开”是指沸腾,滚烫,而“开会”中的“开”则指举行,召开,只有了解了词语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说话。一年级的孩子也要能区分一些简单的多音字。低年级教学中,多音字已经出现了,如“乐、兴、结、地”等,许多学生不假思索,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就会产生极大的笑话,我们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字的读音。
二、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
如果学生能把字词读对了,我们老师才能进一步要求孩子能够流利地读通课文。所谓“流利”就是通顺,即我们经常说的把句子读通顺,这是对学生更深一步的要求。要想让低年级的学生把课文读得“流利”,学生只读读一遍、两遍是不行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多次练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经常读,读通顺”,一点儿一点儿达到“流利”的程度。但是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读几遍就能读得非常流利,而有的学生读得总是不尽人意,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我们老师还要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的句子读对,读顺。学生在读准词语的前提下,我们要指导学生读通句子,这不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在一、二年级的课文中经常出现一些长长的句子,使学生读起来非常费事。如我在教学《昙花》这篇课文时,文中最后一段就是一个长句,“后来,人们就用昙花一现来比喻稀有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了。”我在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时,首先要求学生读准词语“昙花一现”(xian),读四声,“显赫一时”,其次就是指导读好停顿,如果有的学生词语读得不准确、句子读得不流畅,教师一定不能不在意,要帮助他改正并指导他反复多读,一直读到达到要求为止。
学生由读词语到读句子,这一过渡不容易。许多学生还是以字词为单位,读得断断续续,不通畅,在教学中,我发现原来孩子的视觉所能达到的只是4、5个字,有的学生甚至只有1、2个字,所以读起来困难百倍。如朗读“我爱我的学校”这句话时,许多孩子会读成“我—爱—我—的—学—校”,更有孩子用手指一个字读一个字,完全连不起来,所以,训练孩子的视觉广度非常必要。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发展特点,我选择字数较少的儿歌来指导学生练读,课前,把这些儿歌写在小黑板上或打印在纸上,每行两、三个字,要求学生看清一行字,大声读出来。如“小小手,放放好。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闭紧了。小腰板,挺直了。”利用每天晨读时间练习,晚上回家由家长指导练习,每次要达到10分钟以上,经过一到两周的时间后,再增加每行的字数继续训练,可以选择简单的五言古诗,如《静夜思》,我们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把课文进行相应的改变。可以把长句断成短句,学生就容易把这句话读流利了。再继续坚持一到两周,慢慢地,学生就可以自由地朗读一些课外读物了,朗读的速度也会逐渐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经常要求学生做到注意力集中,眼睛要要浏览得快。学生在自由或集体朗读时,教师也要时刻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目光不在书本上的学生,他一定读得不够流利,这时,我们教师就应当马上提醒学生,立刻回到课文中去。如果我们能够一直持续下去,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一定会不断提高。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孩子们能够把课文读对、读顺了,作为教师,我们的还没有完成我们的任务。我们对学生还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我们所说的“有感情”地读课文,就是要求学生不但要读出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读出文字背后作者的感情,还要读出作为读者自身对课文的感悟。一、二年级的学生要达到这一要求实在有些难度。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孩子真正走进课文,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读进去,把课文读懂。
关键时刻范读引领。我在教学二年级课文《她是我的老师》时,学生一开始读课文,有的学生为了在老师和全班学生面前展示自己,故意读得声音很大,有的地方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重读、停顿,其他同学认为这些同学读得很好。在这关键的时刻,我说:“刚才同学们都读得不错,,可是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读而读,我们读课文要用心去感悟读,你们想听听老师的朗读吗?”学生高呼:“想听!想听!”这时,我便开始范读课文,当我把我激动的心情呈献给学生时,我发现孩子们在模仿着读。我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练习读,等再让他们读这篇课文时,我发现许多孩子都读出了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理解。教师在合适的时候的示范朗读,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步地理解。
每一个词语都不能简单地靠字面意思去理解,在学生眼里,任何一个词语都有着丰富的意义。当学生读到“家庭”这一词语时,不同的学生的理解不同,有的学生想到我的一家三口,有的学生想到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的学生想到的是我们班级这个大家庭,更有的学生想到了祖国。在每天的语文教学中,我常常布置学生找一些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来对比朗读,如“高兴——悲伤”、“温暖——寒冷”、“高大—矮小”等,学生在读中就会有感悟。
适当地进行角色转换。现在的学生,各个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以他们为中心,他们的生活太安逸了。大多数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苦,所以,在朗读课文时,他们根本无法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读起课文像白开水一样平淡,读不出感情。学习课文时,我们教师应想办法让孩子走进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读出课文的内涵。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常引导学生就把文中的主人公的名字改成“我”,进行“角色转换”,这一转换,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很快把自己融入了课文的情境中。如在学习《是谁打碎了花瓶》一文时,我就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列宁改成“我”,这样学生就感觉自己真的是文中的主人公,朗读时,文中列宁的话读得真是有自己的体会。
总之,我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进行了相应的指导,现在,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希望我的坚持能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这里的“正确”,就是“对”,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把字读准确,这也是对学生朗读课文最低的要求。怎样才算读得正确呢?首先读课文的学生声音要大,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听到,不能把字音读错,不能凭空增加一个或几个字,不能随意丢字落字,更不能把字的前后顺序随意颠倒。
我们老师要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作为学生第一步必须熟练地拼读汉语拼音知识。然而汉语拼音教学在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的第一学期,只有一个月的教学时间,这对孩子们来说时间太短了。由于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期所掌握的拼音知识并不扎实,所以我们不能为了赶进度而急于求成。许多孩子g、d不分,把gege读成dede,P、q混淆,还有的同学平翘舌发音不准,这些现象我们都不能小看。所以,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在教孩子学习拼音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对于学习拼音有难度的孩子要多下功夫,也可以采取让学生教学生的方式,保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把拼音学会。能够用拼音自由地拼读字和词。
低段的语文老师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还必须要求学生会认字组词。一年级的孩子入学前,普通话的词汇贫乏,因此,我们在教学生识字时,要做到字不离词,并且,能够做到扩词练习,指导学生理解一字多词的不同意义。如“开门”、“开水”、“开会”中的“开”字意思就不同,“开门”中的“开”是指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开水”中的“开”是指沸腾,滚烫,而“开会”中的“开”则指举行,召开,只有了解了词语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说话。一年级的孩子也要能区分一些简单的多音字。低年级教学中,多音字已经出现了,如“乐、兴、结、地”等,许多学生不假思索,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就会产生极大的笑话,我们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字的读音。
二、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
如果学生能把字词读对了,我们老师才能进一步要求孩子能够流利地读通课文。所谓“流利”就是通顺,即我们经常说的把句子读通顺,这是对学生更深一步的要求。要想让低年级的学生把课文读得“流利”,学生只读读一遍、两遍是不行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多次练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经常读,读通顺”,一点儿一点儿达到“流利”的程度。但是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读几遍就能读得非常流利,而有的学生读得总是不尽人意,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我们老师还要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的句子读对,读顺。学生在读准词语的前提下,我们要指导学生读通句子,这不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在一、二年级的课文中经常出现一些长长的句子,使学生读起来非常费事。如我在教学《昙花》这篇课文时,文中最后一段就是一个长句,“后来,人们就用昙花一现来比喻稀有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了。”我在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时,首先要求学生读准词语“昙花一现”(xian),读四声,“显赫一时”,其次就是指导读好停顿,如果有的学生词语读得不准确、句子读得不流畅,教师一定不能不在意,要帮助他改正并指导他反复多读,一直读到达到要求为止。
学生由读词语到读句子,这一过渡不容易。许多学生还是以字词为单位,读得断断续续,不通畅,在教学中,我发现原来孩子的视觉所能达到的只是4、5个字,有的学生甚至只有1、2个字,所以读起来困难百倍。如朗读“我爱我的学校”这句话时,许多孩子会读成“我—爱—我—的—学—校”,更有孩子用手指一个字读一个字,完全连不起来,所以,训练孩子的视觉广度非常必要。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发展特点,我选择字数较少的儿歌来指导学生练读,课前,把这些儿歌写在小黑板上或打印在纸上,每行两、三个字,要求学生看清一行字,大声读出来。如“小小手,放放好。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闭紧了。小腰板,挺直了。”利用每天晨读时间练习,晚上回家由家长指导练习,每次要达到10分钟以上,经过一到两周的时间后,再增加每行的字数继续训练,可以选择简单的五言古诗,如《静夜思》,我们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把课文进行相应的改变。可以把长句断成短句,学生就容易把这句话读流利了。再继续坚持一到两周,慢慢地,学生就可以自由地朗读一些课外读物了,朗读的速度也会逐渐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经常要求学生做到注意力集中,眼睛要要浏览得快。学生在自由或集体朗读时,教师也要时刻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目光不在书本上的学生,他一定读得不够流利,这时,我们教师就应当马上提醒学生,立刻回到课文中去。如果我们能够一直持续下去,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一定会不断提高。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孩子们能够把课文读对、读顺了,作为教师,我们的还没有完成我们的任务。我们对学生还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我们所说的“有感情”地读课文,就是要求学生不但要读出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读出文字背后作者的感情,还要读出作为读者自身对课文的感悟。一、二年级的学生要达到这一要求实在有些难度。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孩子真正走进课文,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读进去,把课文读懂。
关键时刻范读引领。我在教学二年级课文《她是我的老师》时,学生一开始读课文,有的学生为了在老师和全班学生面前展示自己,故意读得声音很大,有的地方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重读、停顿,其他同学认为这些同学读得很好。在这关键的时刻,我说:“刚才同学们都读得不错,,可是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读而读,我们读课文要用心去感悟读,你们想听听老师的朗读吗?”学生高呼:“想听!想听!”这时,我便开始范读课文,当我把我激动的心情呈献给学生时,我发现孩子们在模仿着读。我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练习读,等再让他们读这篇课文时,我发现许多孩子都读出了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理解。教师在合适的时候的示范朗读,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步地理解。
每一个词语都不能简单地靠字面意思去理解,在学生眼里,任何一个词语都有着丰富的意义。当学生读到“家庭”这一词语时,不同的学生的理解不同,有的学生想到我的一家三口,有的学生想到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的学生想到的是我们班级这个大家庭,更有的学生想到了祖国。在每天的语文教学中,我常常布置学生找一些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来对比朗读,如“高兴——悲伤”、“温暖——寒冷”、“高大—矮小”等,学生在读中就会有感悟。
适当地进行角色转换。现在的学生,各个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以他们为中心,他们的生活太安逸了。大多数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苦,所以,在朗读课文时,他们根本无法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读起课文像白开水一样平淡,读不出感情。学习课文时,我们教师应想办法让孩子走进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读出课文的内涵。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常引导学生就把文中的主人公的名字改成“我”,进行“角色转换”,这一转换,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很快把自己融入了课文的情境中。如在学习《是谁打碎了花瓶》一文时,我就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列宁改成“我”,这样学生就感觉自己真的是文中的主人公,朗读时,文中列宁的话读得真是有自己的体会。
总之,我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进行了相应的指导,现在,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希望我的坚持能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