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作者】 初宏丽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一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清楚地规定不能为小学生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应该结合所教班级的学生学习状况、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布置与其认知特点和学习水平相适应的体验式作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拓展学习数学的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循序渐进地做好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体验成功的乐趣,稳定学习兴趣;开展各类课外活动,扩展他们的视野,增强兴趣培养。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重视实践操作,激发学习兴趣;立足案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实体验活动,强化体验深度。通过这些措施,为小学生学好数学和提升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体验和兴趣;教学策略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高度关注,教育部适时颁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不得为小学生布置书面家庭作业。针对这种情况,应该结合所教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能力,积极地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立足于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指引着同学们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在数学情境中的具体形成过程,应该开展概括和抽象、综合与分析、比较和观察等多种活动,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激活他们的自我感受,让知识的具体形成环节与他们的生命体验过程相互交融。
比如在“认识1/2”的教学过程中,把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学生,每人得到了几个?在教学过程中让各位同学均拿出相应的蛋糕图片,每个同学亲自把图片分成两半。接下来展示图片的分割结果。部分学生分割后的两个图片一半小,一半大;部分同学分割后的两半图片同样大小。然后让同学们感受下列内容:只有两半一样大小,才能符合前面的分割要求,再就是“均分成2份,每个学生得到了1/2”。然后再改变教学情境:假如自己算一个,平均分给了3个同学,每名学生拿到了几个?假如也同桌包括在内,平均分给4个学生,每名学生拿到了几个?逐然后慢慢总结出下列内容:平均分成3份、4份时,每份是这个完整蛋糕的1/3、1/4。以此为基础,向学生讲清楚这些分数的具体读法、写法和分数中各个部分的具体名称。
在以上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己体验,亲自动手操作,将平均分蛋糕与已经掌握的经验和知识联系在一起。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使他们在生命体验与情境体验中,构建了生命与知识的有机联系。以获得基础性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掌握和熟悉了几分之一的分数特征,获得了新的知识,感悟到数学知识的生长与发展,让这些数学教学活动积淀为他们的切身体验,更吻合同学们的生命本质和活动实际。
二、重视实践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有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其指尖之上。”在数学生态课堂中,应该让各位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以展示小学生的生命灵动,实现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直接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和产生过程,以丰富他们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积累,亲自感悟数学知识的发展与生长过程。如此以来,它可以规避教师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扭转同学们被动服从,轻视过程重视结果的问题。通过构建高效率的知识生成过程,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数学生态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与学,把这些活动经验演变成了他们的数学知识和未来的发展潜能。
比如在讲解“长方形的周长”的过程中,首先让同学们感知周长的具体含义,然后让他们尝试着算出某个长方形物体的实际周长。一般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第一,先用线围成一个整圈,然后将线拉直,测量该条线的实际长度。第二,用直尺测量出其四条边的实际长度,然后相加。第三,量出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多长,利用长×2+宽×2,或(长+宽)×2,求出它的周长。让同学们继续交流。这样以来,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到下列方面:用线来量是非常不方便的;如果测量长方形的四条边,确实没有必要。
假如能够测量出它的长、宽分别是多少长度,即可求出它的实际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亲自己体验和动手操作,在做中悟、做中思、做中学。以有形操作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慢慢地建构了新的知识,从而完成了“量”到“算”的巨大飞跃。
三、立足案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切实寻求这些知识的具体形成背景,积极地探求它的应用价值。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本身的价值取向既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又要重视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切实培育与提升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倡导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运用和形成,重视学生的知识体验和能力内化,在体验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长他们的数学智慧。详细来讲,体验学习不但要立足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而且还要在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诸多关联性,感受到数学学习在生命成长中的积极(下转第48页)
(上接第49页)作用。
比如在学习了“纳税”与“利息”的相关内容后,可以让同学们调查自己家存款的利息和父母收入的纳税情况,然后在班级中进行交流,体验这些数学知识。学生可以很好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形成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不少问题。同学们也能够感受到,储蓄是一种有效的投资方式,可以为建设现代化事业提供有力支持;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很好地体验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应用价值。
四、充实体验活动,强化体验深度
数学体验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了充实体验活动,强化体验深度,教师应该花费一定心思,侧重设计高效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流程,让同学们积极地参与这些活动,强化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此期间,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循序渐进地引导同学们进入目标明确的教学活动中,让他们从各个角度分析、思考和观察问题,从而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
比如在讲解“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过程中,重点是如何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很多方法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没有统一规范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引着同学们破除常规,立足于多个视角,在生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找出答案。教师应该逐步引导他们,对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和整合,让他们清楚能够利用去空求差、合并求和等多种方法,求出组合图形的相应面积。要形成非常清晰的解题思路:首先是求出组合图形的相关面积,通常情况下是将其分割成各种基本图形,比如梯形、三角形、正方形与长方形等,然后借助“去空求差或合并求和”等多种方法,算出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快乐。要在切实体验过程中激发和点燃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持续学习数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诸多学习数学。以体验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循序渐进地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月胜.建构多元体验的数学生态课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1):34-36.
[2]汪媛媛.浅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J].学周刊(教学研究),2018(11):+52-53.
[3]何宗秀,包婉芳.小学数学体验式家庭作业的具体实践[J].华夏教师,2017(12):22.
[4]郝俊友.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67.
[5]章学云,陈岱昕,罗岚.以绘本为载体的小团体辅导——提升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新尝试[J].上海教育科研,2016(04):37-40.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体验和兴趣;教学策略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高度关注,教育部适时颁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不得为小学生布置书面家庭作业。针对这种情况,应该结合所教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能力,积极地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立足于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指引着同学们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在数学情境中的具体形成过程,应该开展概括和抽象、综合与分析、比较和观察等多种活动,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激活他们的自我感受,让知识的具体形成环节与他们的生命体验过程相互交融。
比如在“认识1/2”的教学过程中,把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学生,每人得到了几个?在教学过程中让各位同学均拿出相应的蛋糕图片,每个同学亲自把图片分成两半。接下来展示图片的分割结果。部分学生分割后的两个图片一半小,一半大;部分同学分割后的两半图片同样大小。然后让同学们感受下列内容:只有两半一样大小,才能符合前面的分割要求,再就是“均分成2份,每个学生得到了1/2”。然后再改变教学情境:假如自己算一个,平均分给了3个同学,每名学生拿到了几个?假如也同桌包括在内,平均分给4个学生,每名学生拿到了几个?逐然后慢慢总结出下列内容:平均分成3份、4份时,每份是这个完整蛋糕的1/3、1/4。以此为基础,向学生讲清楚这些分数的具体读法、写法和分数中各个部分的具体名称。
在以上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己体验,亲自动手操作,将平均分蛋糕与已经掌握的经验和知识联系在一起。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使他们在生命体验与情境体验中,构建了生命与知识的有机联系。以获得基础性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掌握和熟悉了几分之一的分数特征,获得了新的知识,感悟到数学知识的生长与发展,让这些数学教学活动积淀为他们的切身体验,更吻合同学们的生命本质和活动实际。
二、重视实践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有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其指尖之上。”在数学生态课堂中,应该让各位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以展示小学生的生命灵动,实现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直接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和产生过程,以丰富他们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积累,亲自感悟数学知识的发展与生长过程。如此以来,它可以规避教师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扭转同学们被动服从,轻视过程重视结果的问题。通过构建高效率的知识生成过程,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数学生态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与学,把这些活动经验演变成了他们的数学知识和未来的发展潜能。
比如在讲解“长方形的周长”的过程中,首先让同学们感知周长的具体含义,然后让他们尝试着算出某个长方形物体的实际周长。一般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第一,先用线围成一个整圈,然后将线拉直,测量该条线的实际长度。第二,用直尺测量出其四条边的实际长度,然后相加。第三,量出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多长,利用长×2+宽×2,或(长+宽)×2,求出它的周长。让同学们继续交流。这样以来,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到下列方面:用线来量是非常不方便的;如果测量长方形的四条边,确实没有必要。
假如能够测量出它的长、宽分别是多少长度,即可求出它的实际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亲自己体验和动手操作,在做中悟、做中思、做中学。以有形操作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慢慢地建构了新的知识,从而完成了“量”到“算”的巨大飞跃。
三、立足案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切实寻求这些知识的具体形成背景,积极地探求它的应用价值。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本身的价值取向既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又要重视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切实培育与提升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倡导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运用和形成,重视学生的知识体验和能力内化,在体验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长他们的数学智慧。详细来讲,体验学习不但要立足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而且还要在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诸多关联性,感受到数学学习在生命成长中的积极(下转第48页)
(上接第49页)作用。
比如在学习了“纳税”与“利息”的相关内容后,可以让同学们调查自己家存款的利息和父母收入的纳税情况,然后在班级中进行交流,体验这些数学知识。学生可以很好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形成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不少问题。同学们也能够感受到,储蓄是一种有效的投资方式,可以为建设现代化事业提供有力支持;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很好地体验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应用价值。
四、充实体验活动,强化体验深度
数学体验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了充实体验活动,强化体验深度,教师应该花费一定心思,侧重设计高效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流程,让同学们积极地参与这些活动,强化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此期间,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循序渐进地引导同学们进入目标明确的教学活动中,让他们从各个角度分析、思考和观察问题,从而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
比如在讲解“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过程中,重点是如何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很多方法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没有统一规范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引着同学们破除常规,立足于多个视角,在生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找出答案。教师应该逐步引导他们,对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和整合,让他们清楚能够利用去空求差、合并求和等多种方法,求出组合图形的相应面积。要形成非常清晰的解题思路:首先是求出组合图形的相关面积,通常情况下是将其分割成各种基本图形,比如梯形、三角形、正方形与长方形等,然后借助“去空求差或合并求和”等多种方法,算出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快乐。要在切实体验过程中激发和点燃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持续学习数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诸多学习数学。以体验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循序渐进地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月胜.建构多元体验的数学生态课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1):34-36.
[2]汪媛媛.浅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J].学周刊(教学研究),2018(11):+52-53.
[3]何宗秀,包婉芳.小学数学体验式家庭作业的具体实践[J].华夏教师,2017(12):22.
[4]郝俊友.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67.
[5]章学云,陈岱昕,罗岚.以绘本为载体的小团体辅导——提升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新尝试[J].上海教育科研,2016(04):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