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实践路径
【作者】 郭 平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北辛街道杏花村小学
【正文】 【摘 要】 要让科学教学有效益,我们应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出发,以趣为着力点,让课堂教学回归自然,让学生亲身体验,以及通过运用现代媒体辅助实验教学等方式,使科学课堂教学利于科学启蒙目标的实现,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 小学科学;有效教学;实践路径
小学科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追求的奠基学科,而与之同步发展的科学思维也是科学启蒙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却变成了以考试为目标的科学知识“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学科虽然分数上去了,但学生科学素养未得到应有培养。因此,在新教改推进的实践中,我们如何还科学教学应有追求,让学生得到切实发展,是我们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转变——实现观念更新。而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找到实践路径,才能让科学教学走在正确轨道上实现新课标育人目标。
一、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实现有效教学,把培养和保护学生好奇心作为实践路径,有利于调动学生主体性,使之以能动的态度进入到科学探究上来。特别是在小学中低段,更应加强学生好奇心培养。其实,培养方法不需多,小学生本身就充满了好奇,只要我们加强保护就可以了。保护好奇心重在过程,贵在不要打击责备,积极的表扬赏识,能起到培养和保护效果。例如,在教学《种子变成了幼苗》中,学生对种子为什么要变成幼苗很有好奇心,但对于这个变化时间长,需要多媒体辅助的教学平台,我们对学生的提问应给予足够的赏识,让学生感受到新颖之问的提出能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一句话,培养学生好奇心,最好方式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应对学生思考时间予以保证,成果予以肯定,让学生大胆猜测和果敢验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少一些权威和责备评价。
二、让学生亲身体验
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通过机械重复来达到的,科学思维的培养也不是通过读背记忆来实现的,没有大量的观察、实验和操作等亲身参与和探索体验,科学素养的提升就是一句空话。要知道,素养培养是一个过程,而不能只看结果,其建构过程需要学生经验、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反复综合,甚至磨合,才能形成较为稳定的认知结构。例如,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就需要学生亲身参与,没有其对概念知识的体验,其就很难形成印象深刻的认知,又如科学技能的提升,更需要多操作、多实验,才能提高。所以,在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平台搭建,凡是涉及到多个感觉器官的操作活动,就需要学生亲身参与进来,以让他们在实践或操作的过程中做到眼观耳听,口言脑思。这样的配同作用,就可极大地促进学生感知和理解。而基于大脑的理解过程将重新再现,在语言深化中动手和脑思相结合,就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素养培养和思维提升。为了此目的的实现,教师应精心准备操作所需材料,并精心设计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活动和实践方式,才能确保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有亲身体验带来的美好回忆。
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我们知道,倡导学生主体理念与实践学生主体理念是两回事。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在课堂对话中尊重学生的个性,但不意味着“放羊”不管。相反,教师应有更多的引领和指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出现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必要的方法引领和学习帮助。但同时也要注意分寸,过早的干预或过多的指导是有害的,有的甚至会阻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发展。相反,而无指导或过晚的指导可能会使学生无效或低效学习时间变长,这就可能削弱学生对科学学习兴趣降低,当然也影响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热情。
三、课堂教学回归自然
回归自然,是科学教学本应有的方向。原因就在于其源自自然,出自生活。而科学启蒙强调学生对自然现象或问题的思考,能在现实中找到思考问题。不论是牛顿发现苹果还是富尔顿发明蒸汽机,都说明生活中存在的“为什么”是最多的。正是由于自然与生活的平台上具有巨大的诱思资源,在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方面,可以说是肥沃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返自然,让生活之水渗进课堂,与教学接壤,使自然与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成为教学载体。大自然资源无限,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科书,有效教学,就需要我们应充分利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材料作为教学平台,或者成为教学情境创设的抓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液体和固体”这一主题模块中,就必须让课堂教学在自然和生活的平台上展开,让学生认识到固体和液体分别是什么,从日常见到的事物中概括出二者的属性。以及通过水的几种形态来说明固体与液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实践表明,在科学教学中,坚持回归自然,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在生活问题上达成对话,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运用现代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抓手的教学。整个教材都是实验,很多知识都是寓于实验现象、操作过程中的,因此,我们要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而利用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媒体来辅助实验教学,就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实现有效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磁铁的两极》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让学生看到磁铁两极中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虽然看不见,但确实存在。再通过该微课视频,向学生介绍其特征,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这样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作用就是很明显的。
当然,科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路径是相当多的。作为一线科学教师,我们应结合科学学科特征,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达成科学启蒙,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礼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的实践研究[J].新教师,2018年。
【关键词】 小学科学;有效教学;实践路径
小学科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追求的奠基学科,而与之同步发展的科学思维也是科学启蒙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却变成了以考试为目标的科学知识“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学科虽然分数上去了,但学生科学素养未得到应有培养。因此,在新教改推进的实践中,我们如何还科学教学应有追求,让学生得到切实发展,是我们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转变——实现观念更新。而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找到实践路径,才能让科学教学走在正确轨道上实现新课标育人目标。
一、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实现有效教学,把培养和保护学生好奇心作为实践路径,有利于调动学生主体性,使之以能动的态度进入到科学探究上来。特别是在小学中低段,更应加强学生好奇心培养。其实,培养方法不需多,小学生本身就充满了好奇,只要我们加强保护就可以了。保护好奇心重在过程,贵在不要打击责备,积极的表扬赏识,能起到培养和保护效果。例如,在教学《种子变成了幼苗》中,学生对种子为什么要变成幼苗很有好奇心,但对于这个变化时间长,需要多媒体辅助的教学平台,我们对学生的提问应给予足够的赏识,让学生感受到新颖之问的提出能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一句话,培养学生好奇心,最好方式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应对学生思考时间予以保证,成果予以肯定,让学生大胆猜测和果敢验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少一些权威和责备评价。
二、让学生亲身体验
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通过机械重复来达到的,科学思维的培养也不是通过读背记忆来实现的,没有大量的观察、实验和操作等亲身参与和探索体验,科学素养的提升就是一句空话。要知道,素养培养是一个过程,而不能只看结果,其建构过程需要学生经验、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反复综合,甚至磨合,才能形成较为稳定的认知结构。例如,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就需要学生亲身参与,没有其对概念知识的体验,其就很难形成印象深刻的认知,又如科学技能的提升,更需要多操作、多实验,才能提高。所以,在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平台搭建,凡是涉及到多个感觉器官的操作活动,就需要学生亲身参与进来,以让他们在实践或操作的过程中做到眼观耳听,口言脑思。这样的配同作用,就可极大地促进学生感知和理解。而基于大脑的理解过程将重新再现,在语言深化中动手和脑思相结合,就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素养培养和思维提升。为了此目的的实现,教师应精心准备操作所需材料,并精心设计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活动和实践方式,才能确保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有亲身体验带来的美好回忆。
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我们知道,倡导学生主体理念与实践学生主体理念是两回事。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在课堂对话中尊重学生的个性,但不意味着“放羊”不管。相反,教师应有更多的引领和指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出现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必要的方法引领和学习帮助。但同时也要注意分寸,过早的干预或过多的指导是有害的,有的甚至会阻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发展。相反,而无指导或过晚的指导可能会使学生无效或低效学习时间变长,这就可能削弱学生对科学学习兴趣降低,当然也影响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热情。
三、课堂教学回归自然
回归自然,是科学教学本应有的方向。原因就在于其源自自然,出自生活。而科学启蒙强调学生对自然现象或问题的思考,能在现实中找到思考问题。不论是牛顿发现苹果还是富尔顿发明蒸汽机,都说明生活中存在的“为什么”是最多的。正是由于自然与生活的平台上具有巨大的诱思资源,在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方面,可以说是肥沃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返自然,让生活之水渗进课堂,与教学接壤,使自然与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成为教学载体。大自然资源无限,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科书,有效教学,就需要我们应充分利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材料作为教学平台,或者成为教学情境创设的抓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液体和固体”这一主题模块中,就必须让课堂教学在自然和生活的平台上展开,让学生认识到固体和液体分别是什么,从日常见到的事物中概括出二者的属性。以及通过水的几种形态来说明固体与液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实践表明,在科学教学中,坚持回归自然,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在生活问题上达成对话,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运用现代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抓手的教学。整个教材都是实验,很多知识都是寓于实验现象、操作过程中的,因此,我们要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而利用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媒体来辅助实验教学,就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实现有效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磁铁的两极》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让学生看到磁铁两极中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虽然看不见,但确实存在。再通过该微课视频,向学生介绍其特征,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这样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作用就是很明显的。
当然,科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路径是相当多的。作为一线科学教师,我们应结合科学学科特征,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达成科学启蒙,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礼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的实践研究[J].新教师,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