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整合
【作者】 蔡 璐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大同街小学
【正文】 【摘 要】 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整合,就是要充分发挥其直观性、交互性和实效性的优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通过再现音乐所需要相关内容,带给学生更好的视听美感,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音乐;息技术;整合;有效性
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逐渐推进,城乡中小学的教育装备有了很大发展,各种设施也越来越完备。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走进校园也是其中一项重大进步,使学校教育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一架风琴一张嘴”的尴尬上课局面。对音乐学科教学而言,更引发了革命性的变革:课堂中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形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学生学习音乐成为了玩赏音乐、领略文化艺术魃力的一种享受。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音乐教学,谈谈信息技术与其的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一)直观性强。信息技术集成功能强大,能集视频、动画、色彩、图像和声音为一体,通过科学设计,可同时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这种效果要比单独刺激某一个感官要好很多,可以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则可以把相关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地展示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小学生沉浸在教学内容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交互性好。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可以实现丰富多彩的交互型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合作能力。
(三)实效性高。不可否认,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能起到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的强大功能,因而其在教学中能迅速化解教学难度,收到良好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与学唱歌曲教学相整合。学唱歌曲是音乐教学中的常而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理解音乐是什么的直观说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教学民歌,因为教材中每册都设计有几个地方或者少数民族的民歌作为必唱歌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可能对这些地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了解、熟悉,因而在教学民歌时,多媒体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传统教学,就只能靠我们给学生讲解,介绍民歌所在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歌的特点和唱法。这样的口头讲解,即使教师讲解口干舌燥,依然效果不显著。而在多媒体帮助下,这些桎梏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不仅如此,还把这些枯燥的内容以趣的方式显现出来,成为学生向往的一种学习享受:多媒体将民歌所在地的风土人情、歌舞文化、生活情景等生动地、真实地再现于课堂中,与歌曲演唱有机结合,这样就把学生带进了歌曲所描绘所倾诉的情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忘却是在学习和上课,完全沉浸在民歌和多媒体所带来的艺术氛围里,享受着风景的美妙,领略着歌声的甘甜。
(二)与音乐欣赏教学相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应培养学生认同自我文化,欣赏他人文化的实践能力。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应搭建欣赏平台,让学生在感知的塞础上了解音乐的具体结构和规则,进一步理解该民族音乐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从而孕育学生更开阔的胸襟。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既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曲,也有世界各地的民间乐曲,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运用信息技术既可以让年代久远的陌生的音乐变得熟悉而亲近,帮助学生对经典名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还能领学生走进音乐,领悟到经典名曲的美妙所在,体味到经典名曲的内涵美;又可以使遥远的异域音乐变得生动而亲切,可看可感,以加深学生对各地民间乐曲更直观的感受。例如,在教学《雪绒花》音乐欣赏内容时,我们结合视频画面、舞蹈表演、诗歌朗诵等多种内容,丰富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转变单调乏味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果。
(三)与音乐知识教学相整合。首都师范大学姚思源教授曾经说过,美育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就是通过艺术作品的美,系统地,循序渐进地传授审美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单纯传授音乐知识,不仅枯燥乏味,还抽象难学,对于基础知识较差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阻止他们走进音乐殿堂的又一不良做法。多年潜心研究发现,审美教育只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地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体验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收到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坚持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培养音乐基本技能融为一体的理念进行,利用进行多媒体辅助,来实现完成音乐教学“双基”目标。例如,在教学《京韵》时,虽说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但小学生和教师中绝大多数人仍然对此太陌生,更别说会唱会做了。在教学这一课时,多媒体就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听经典京剧唱段,观看京剧脸谱、服饰以及生、旦、净、丑的走步和动作,加上教师适当地讲解与点评,相信京韵艺术的种子会自然地扎根在学生心田。这样学习知识是多么令人陶醉啊!这种精神上的饕餮大餐,可不是随便什么课堂都能享受得到的!这样的教学,其效果自然就会很多,而且耗时少,学生理解快,感受到了成功学习的快乐。
当然,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也不是万能的。它必须是音乐教师充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分析可利用资源之后,才能更好地让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进行整体研究,从而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否则,泛泛而用,甚至每课必用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马彩霞,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优化整合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7年。
[2]孙成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J].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
【关键词】 小学音乐;息技术;整合;有效性
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逐渐推进,城乡中小学的教育装备有了很大发展,各种设施也越来越完备。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走进校园也是其中一项重大进步,使学校教育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一架风琴一张嘴”的尴尬上课局面。对音乐学科教学而言,更引发了革命性的变革:课堂中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形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学生学习音乐成为了玩赏音乐、领略文化艺术魃力的一种享受。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音乐教学,谈谈信息技术与其的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一)直观性强。信息技术集成功能强大,能集视频、动画、色彩、图像和声音为一体,通过科学设计,可同时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这种效果要比单独刺激某一个感官要好很多,可以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则可以把相关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地展示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小学生沉浸在教学内容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交互性好。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可以实现丰富多彩的交互型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合作能力。
(三)实效性高。不可否认,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能起到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的强大功能,因而其在教学中能迅速化解教学难度,收到良好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与学唱歌曲教学相整合。学唱歌曲是音乐教学中的常而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理解音乐是什么的直观说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教学民歌,因为教材中每册都设计有几个地方或者少数民族的民歌作为必唱歌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可能对这些地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了解、熟悉,因而在教学民歌时,多媒体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传统教学,就只能靠我们给学生讲解,介绍民歌所在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歌的特点和唱法。这样的口头讲解,即使教师讲解口干舌燥,依然效果不显著。而在多媒体帮助下,这些桎梏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不仅如此,还把这些枯燥的内容以趣的方式显现出来,成为学生向往的一种学习享受:多媒体将民歌所在地的风土人情、歌舞文化、生活情景等生动地、真实地再现于课堂中,与歌曲演唱有机结合,这样就把学生带进了歌曲所描绘所倾诉的情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忘却是在学习和上课,完全沉浸在民歌和多媒体所带来的艺术氛围里,享受着风景的美妙,领略着歌声的甘甜。
(二)与音乐欣赏教学相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应培养学生认同自我文化,欣赏他人文化的实践能力。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应搭建欣赏平台,让学生在感知的塞础上了解音乐的具体结构和规则,进一步理解该民族音乐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从而孕育学生更开阔的胸襟。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既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曲,也有世界各地的民间乐曲,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运用信息技术既可以让年代久远的陌生的音乐变得熟悉而亲近,帮助学生对经典名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还能领学生走进音乐,领悟到经典名曲的美妙所在,体味到经典名曲的内涵美;又可以使遥远的异域音乐变得生动而亲切,可看可感,以加深学生对各地民间乐曲更直观的感受。例如,在教学《雪绒花》音乐欣赏内容时,我们结合视频画面、舞蹈表演、诗歌朗诵等多种内容,丰富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转变单调乏味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果。
(三)与音乐知识教学相整合。首都师范大学姚思源教授曾经说过,美育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就是通过艺术作品的美,系统地,循序渐进地传授审美知识和培养审美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单纯传授音乐知识,不仅枯燥乏味,还抽象难学,对于基础知识较差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阻止他们走进音乐殿堂的又一不良做法。多年潜心研究发现,审美教育只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地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体验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收到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坚持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培养音乐基本技能融为一体的理念进行,利用进行多媒体辅助,来实现完成音乐教学“双基”目标。例如,在教学《京韵》时,虽说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但小学生和教师中绝大多数人仍然对此太陌生,更别说会唱会做了。在教学这一课时,多媒体就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听经典京剧唱段,观看京剧脸谱、服饰以及生、旦、净、丑的走步和动作,加上教师适当地讲解与点评,相信京韵艺术的种子会自然地扎根在学生心田。这样学习知识是多么令人陶醉啊!这种精神上的饕餮大餐,可不是随便什么课堂都能享受得到的!这样的教学,其效果自然就会很多,而且耗时少,学生理解快,感受到了成功学习的快乐。
当然,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也不是万能的。它必须是音乐教师充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分析可利用资源之后,才能更好地让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进行整体研究,从而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否则,泛泛而用,甚至每课必用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马彩霞,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优化整合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7年。
[2]孙成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J].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