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
【作者】 李晓兰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高中学生认识问题的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已经能够逐步摆脱具体形象和直接经验的限制,借助于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抽象思维活动,开始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收集事实材料,进行分类综合。因此,在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思维规律,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 高中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思维规律;有效性
我国课程标准指出:“要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如今,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明显加重了数学应用分量,数学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数学应用题问题”仍是长期困扰学生和教师的难题。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了解应用题结构特点
现如今的高中教材,应用题占比很重,设计的内容饶有趣味,贴近生活。结合数学教材,按建立模型的难易,可作以下划分:
1.直接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
2.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应用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3.要求对于已经经过提炼加工,忽略了次要因素,保留下来的诸多因素之间数量关系比较清楚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4.对原始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加工,建立数学模型。
二、注重审题解题渗透
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结合具体问题,给予学生解题的方法、步骤、建模,使应用题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转化,具体可按以下几点:
1.审题
由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及实际问题的多样性,往往需要学生在陌生的应用情境中去理解、分析,舍弃与数学无关因素,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并分清条件和结论,梳理数量间关系。为此,引导学生从粗读到细研,冷静、慎密地阅读题目,明确问题中所含量及相关量的数学关系,对学生生疏情境、名词、概念作必要的解释和提示,以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2.建模
明白题意后,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各级量的特点,明白已知量和未知量,是否可用字母或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认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将语言文字转化成数学语言或图形语言,找到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建成数学模型。
3.求解
求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结论。
4.还原
将得到的结论根据实际意义适当删减,并将结论带入题中,看看是否符合题中的实际问题。
三、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教法
1.重视例题
例题是连接理论知识与问题之间的桥梁。因此,在讲解例题时,应重点分析题目各个量之间的特点关系、建模、解决数学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等诸多环节。老师应重视例题的分析与讲解,经常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寻求构建模型的能力。
2.重视练习
教材习题、复习题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以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习题建模方向性强,教师只要稍加指导就行。在摸清学生习题的应用能力,通过批改作业更能发现学生解应用题的问题,纠正数学语言转化过程及解题规范过程,教师有必要进行指导、提示。
3.重视作业
完成作业是打破单一沉寂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能力的有效反馈平台,这就要求学生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抓住本质,通过筛选,提炼精华,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建模,以解决实际问题。
四、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1.做好知识归纳与拓展
数学应用题虽然只是为数不多的数学公式进行套用,但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性要求较高,需要学生举一反三,抽丝破茧。学生应牢牢记住解应用题的程序:审题、建模、求模、还原,对常见题型要有一套自己的解题策略。如:函数、方程(组)、不等式(组)有关题型,解决这类问题一般利用数量关系,列出有关解析式,然后运用函数与导数、方程、不等式有关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
2.加强阅读和建模能力
在此类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读重点字、词、句、式,列出表格并画图形进行分析。在掌握身体策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根据定义、公式等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总之,要正确迅速解决应用问题,除了掌握解题策略,还应关心我国时政热点问题,以扎实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向高考冲刺。
参考文献:
[1]毛仕理;略谈应用问题的审题策略[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3年第6期.
[2]王顺耿;高中数学教师看中职数学应用题学习[J];《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2006年第6期.
[3]覃星;对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认识[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年第1期.
【关键词】 高中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思维规律;有效性
我国课程标准指出:“要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如今,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明显加重了数学应用分量,数学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数学应用题问题”仍是长期困扰学生和教师的难题。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了解应用题结构特点
现如今的高中教材,应用题占比很重,设计的内容饶有趣味,贴近生活。结合数学教材,按建立模型的难易,可作以下划分:
1.直接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
2.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应用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3.要求对于已经经过提炼加工,忽略了次要因素,保留下来的诸多因素之间数量关系比较清楚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4.对原始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加工,建立数学模型。
二、注重审题解题渗透
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结合具体问题,给予学生解题的方法、步骤、建模,使应用题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转化,具体可按以下几点:
1.审题
由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及实际问题的多样性,往往需要学生在陌生的应用情境中去理解、分析,舍弃与数学无关因素,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并分清条件和结论,梳理数量间关系。为此,引导学生从粗读到细研,冷静、慎密地阅读题目,明确问题中所含量及相关量的数学关系,对学生生疏情境、名词、概念作必要的解释和提示,以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2.建模
明白题意后,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各级量的特点,明白已知量和未知量,是否可用字母或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认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将语言文字转化成数学语言或图形语言,找到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建成数学模型。
3.求解
求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结论。
4.还原
将得到的结论根据实际意义适当删减,并将结论带入题中,看看是否符合题中的实际问题。
三、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教法
1.重视例题
例题是连接理论知识与问题之间的桥梁。因此,在讲解例题时,应重点分析题目各个量之间的特点关系、建模、解决数学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等诸多环节。老师应重视例题的分析与讲解,经常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寻求构建模型的能力。
2.重视练习
教材习题、复习题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以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习题建模方向性强,教师只要稍加指导就行。在摸清学生习题的应用能力,通过批改作业更能发现学生解应用题的问题,纠正数学语言转化过程及解题规范过程,教师有必要进行指导、提示。
3.重视作业
完成作业是打破单一沉寂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能力的有效反馈平台,这就要求学生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抓住本质,通过筛选,提炼精华,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建模,以解决实际问题。
四、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1.做好知识归纳与拓展
数学应用题虽然只是为数不多的数学公式进行套用,但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性要求较高,需要学生举一反三,抽丝破茧。学生应牢牢记住解应用题的程序:审题、建模、求模、还原,对常见题型要有一套自己的解题策略。如:函数、方程(组)、不等式(组)有关题型,解决这类问题一般利用数量关系,列出有关解析式,然后运用函数与导数、方程、不等式有关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
2.加强阅读和建模能力
在此类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细读重点字、词、句、式,列出表格并画图形进行分析。在掌握身体策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根据定义、公式等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总之,要正确迅速解决应用问题,除了掌握解题策略,还应关心我国时政热点问题,以扎实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向高考冲刺。
参考文献:
[1]毛仕理;略谈应用问题的审题策略[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3年第6期.
[2]王顺耿;高中数学教师看中职数学应用题学习[J];《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2006年第6期.
[3]覃星;对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认识[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