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胡 博
【机构】 吉林省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也不断调整,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打破了以往的设计格局,以新的发展活力占据了市场的重要份额。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动态变化的图像信息带给人们直观的感受,以此丰富了人们视觉传达的交互体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从二维平面发展至多维空间,带给人们多元化的视觉体验。文章旨在创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力求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具有自身思想特色的设计人才。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为了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这一理念,这里的“新工科”专业主要是指借助于云计算、智能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升级与改造。相较于传统工科人才而言,今后新兴产业以及新经济需求的人才应该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均强的综合性新工科人才。
1、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两全、三抓、四落实”模式
“两全”,即全程式和全员式。全程式是指把专业学科竞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四年本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学生进校即通过专业教育和引导使其选择发展方向,并参与某一竞赛项目;全员式指的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某一竞赛项目,所有专任教师也必须承担某一竞赛项目。“三抓”,即抓课程学习、抓竞赛项目、抓强化训练。抓课程学习,这是基础,是指完善课程学习的管理,把课程的学习成绩与学生评优、评奖直接挂钩,并作为参加项目训练的门槛。抓竞赛项目,这是载体,是指建立各类竞赛项目体系,通过使学生参加真实的项目训练系统地对学生实施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抓强化训练,这是手段,是指实施任务式的自我修炼、递进式的阶段训练、模块化的专题训练。“四落实”,即训练教师团队的落实、训练方案基地的落实、互动平台建设的落实和考评奖惩制度的落实。训练教师团队的落实是指组建素质精良、知识结构互补的训练教师团队;训练方案基地的落实是指研制各类竞赛项目的训练方案,建立各类实习实训基地及互动双赢的联合培养机制;互动平台建设的落实是指构建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创造无缝学习环境;考评奖惩制度的落实是指建立科学的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和综合评价体系。
2、系统规划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是展现专业特色的关键课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分布在大二、大三的教学中。因此,该阶段的专业课程体系应体现规划的合理性,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设计技巧。教师应努力使课程体现出前瞻性,融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新科技、新思想,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广度。在专业必修课中,教学任务包括字体色彩搭配、图形文字结合设计、图文编排、标识应用与设计、包装设计技巧、书籍设计方案、信息图标的设计应用、插图设计技巧等。在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师多集中开展三类课程,即字体、图文、排版,每类课程设置两个难度阶梯,安排在大二的课程中。现今,教师应系统地规划专业必修课,开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有序地调整课程教学比例。如:将字体色彩、编排规划两类课程予以融合,即字体与平面;将图形设计、标识应用设计两类课程予以整合,即图形与标识;将包装设计技巧与书籍设计方案两类课程予以整合,即包装与装帧。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活动应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增加具有时代感、先进性的教学元素,以此丰富课程内容,拓展教学的广度,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时代感与先进性的课程有动态图文设计技巧、多媒体设计的综合应用、信息交互设计的深入探索、视觉效果的艺术探索、视觉系统设计具体方案等。动态图文设计技巧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对动图元素的设计能力,以此顺应新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动态演示需求。多媒体设计的综合教学旨在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设计的关注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设计工作需要借助多种设计工具,具体表现为图文、动画等。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的设计视觉效果具有一定的主观认可性,能够达成设计与观赏的交互性。信息交互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使其认知人、设计成品及设计服务之间的关系。课程确定了多重的结构关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设计教学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设计可用性的理念,使其具有用户欣赏服务性的思想,显著提升学生设计成果的用户体验度。
3、学生自主选课与个人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当下,跨专业与协同创新成为设计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在RCA视觉传达MA课程中,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以及跨专业交流已持续多年,自主选择专业课与个人导师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也日趋完善。个人导师负责每位学生的大方向,起到宏观调控作用;个人导师并不过度干涉学生发展方向,而是以引路人的角度带领学生发现自我,探索其感兴趣的发现并加以指导。其次,任选专业课的选课模式使得每位学生都得以因材施教。以个人兴趣为导向,每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课程并由此获得一套满足自身专业方向需求的课表去进行自发性的学习与探索。这种自由灵活的课程体系使得研究生教育质量得以保障,使得学生的专业水准各美其美,和而不同,也更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在国内,大部分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仍然以单一的导师制为主。在专业学习上,主要是跟随导师进行课题以及项目研究,学生被课题主导,缺少自我研究与探索动机。综合来看,RCA以个人导师制与结语自主选择专业课相结合的方式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参考与蓝本,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寻找自身专业发展方向,增强其主动性,其学术创造性价值以及持续性也会增强。所获得的原创性实践成果也将反哺学院内部,成为永续不断的创新因子。
总结
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各项改革措施,可以帮助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后续进行调整课程进度。可以快速发现问题学生,为因材施教提供目标指导。对提高班级整体教学效果具有很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海燕.浅谈高校小班教学制约因素及改革措施[J].才智,2020(8):164-165.
[2]方晓翠,侯玉桃.高校教师课堂提问方式与质量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
[3]程辰.大学生课堂消极行为调查研究——以N市三所高校为例[D].2013.
[4]梁运梅.高校数学教学名师课堂提问行为的个案研究[D].2017.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为了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这一理念,这里的“新工科”专业主要是指借助于云计算、智能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升级与改造。相较于传统工科人才而言,今后新兴产业以及新经济需求的人才应该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均强的综合性新工科人才。
1、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两全、三抓、四落实”模式
“两全”,即全程式和全员式。全程式是指把专业学科竞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四年本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学生进校即通过专业教育和引导使其选择发展方向,并参与某一竞赛项目;全员式指的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某一竞赛项目,所有专任教师也必须承担某一竞赛项目。“三抓”,即抓课程学习、抓竞赛项目、抓强化训练。抓课程学习,这是基础,是指完善课程学习的管理,把课程的学习成绩与学生评优、评奖直接挂钩,并作为参加项目训练的门槛。抓竞赛项目,这是载体,是指建立各类竞赛项目体系,通过使学生参加真实的项目训练系统地对学生实施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抓强化训练,这是手段,是指实施任务式的自我修炼、递进式的阶段训练、模块化的专题训练。“四落实”,即训练教师团队的落实、训练方案基地的落实、互动平台建设的落实和考评奖惩制度的落实。训练教师团队的落实是指组建素质精良、知识结构互补的训练教师团队;训练方案基地的落实是指研制各类竞赛项目的训练方案,建立各类实习实训基地及互动双赢的联合培养机制;互动平台建设的落实是指构建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创造无缝学习环境;考评奖惩制度的落实是指建立科学的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和综合评价体系。
2、系统规划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是展现专业特色的关键课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分布在大二、大三的教学中。因此,该阶段的专业课程体系应体现规划的合理性,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设计技巧。教师应努力使课程体现出前瞻性,融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新科技、新思想,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广度。在专业必修课中,教学任务包括字体色彩搭配、图形文字结合设计、图文编排、标识应用与设计、包装设计技巧、书籍设计方案、信息图标的设计应用、插图设计技巧等。在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师多集中开展三类课程,即字体、图文、排版,每类课程设置两个难度阶梯,安排在大二的课程中。现今,教师应系统地规划专业必修课,开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有序地调整课程教学比例。如:将字体色彩、编排规划两类课程予以融合,即字体与平面;将图形设计、标识应用设计两类课程予以整合,即图形与标识;将包装设计技巧与书籍设计方案两类课程予以整合,即包装与装帧。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活动应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增加具有时代感、先进性的教学元素,以此丰富课程内容,拓展教学的广度,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时代感与先进性的课程有动态图文设计技巧、多媒体设计的综合应用、信息交互设计的深入探索、视觉效果的艺术探索、视觉系统设计具体方案等。动态图文设计技巧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对动图元素的设计能力,以此顺应新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动态演示需求。多媒体设计的综合教学旨在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设计的关注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设计工作需要借助多种设计工具,具体表现为图文、动画等。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的设计视觉效果具有一定的主观认可性,能够达成设计与观赏的交互性。信息交互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使其认知人、设计成品及设计服务之间的关系。课程确定了多重的结构关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设计教学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设计可用性的理念,使其具有用户欣赏服务性的思想,显著提升学生设计成果的用户体验度。
3、学生自主选课与个人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当下,跨专业与协同创新成为设计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在RCA视觉传达MA课程中,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以及跨专业交流已持续多年,自主选择专业课与个人导师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也日趋完善。个人导师负责每位学生的大方向,起到宏观调控作用;个人导师并不过度干涉学生发展方向,而是以引路人的角度带领学生发现自我,探索其感兴趣的发现并加以指导。其次,任选专业课的选课模式使得每位学生都得以因材施教。以个人兴趣为导向,每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课程并由此获得一套满足自身专业方向需求的课表去进行自发性的学习与探索。这种自由灵活的课程体系使得研究生教育质量得以保障,使得学生的专业水准各美其美,和而不同,也更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在国内,大部分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仍然以单一的导师制为主。在专业学习上,主要是跟随导师进行课题以及项目研究,学生被课题主导,缺少自我研究与探索动机。综合来看,RCA以个人导师制与结语自主选择专业课相结合的方式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参考与蓝本,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寻找自身专业发展方向,增强其主动性,其学术创造性价值以及持续性也会增强。所获得的原创性实践成果也将反哺学院内部,成为永续不断的创新因子。
总结
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各项改革措施,可以帮助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后续进行调整课程进度。可以快速发现问题学生,为因材施教提供目标指导。对提高班级整体教学效果具有很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海燕.浅谈高校小班教学制约因素及改革措施[J].才智,2020(8):164-165.
[2]方晓翠,侯玉桃.高校教师课堂提问方式与质量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
[3]程辰.大学生课堂消极行为调查研究——以N市三所高校为例[D].2013.
[4]梁运梅.高校数学教学名师课堂提问行为的个案研究[D].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