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培养学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作者】 林日兰
【机构】 广西北流市西埌镇中心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在儿童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家长迫切的要求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凡人生所需的重要习惯性个态度多半可以再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因此要抓住学前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必备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本文重点从如何培养学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着手,论述培养幼儿行为习惯要遵循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字】 幼儿;行为习惯;原则;方法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要遵循的原则
1. 严爱结合原则
爱和严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提出相应行为习惯要求。幼儿年龄小,需要成人的关心、帮助,但并非一切由老师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在每一日的活动中,我们都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以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指出的是,在提要求的时候,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能力等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因为,从幼儿的能力来看,即使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的要求超出其接受能力,他们就难以做到。而幼儿发觉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能力丧失信心,甚至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因此,我向幼儿提出要求从最简单的生活规则开始,随着幼儿能力的不断发展,再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2. 言行一致原则
言行一致是指教师或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首先确立准则,准则一旦经过幼儿认可而确定下来,就要严格按照准则要求执行。在幼儿园,准则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班级中有了大家一起制定的准则,幼儿就愿意按照规矩办事,当有人违反准则要求时,教师对其作出的惩罚也会有理有据,这样更容易使幼儿心悦诚服的接受批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的对待每个幼儿,在准则执行过程中不能掺杂个人因素在里面。在家庭中,言行一致原则表现在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要自己先做到。家长以身作则,与幼儿同进退,幼儿也就自然而然的愿意接受家长的要求。
3. 生活教育原则
生活即教育。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灌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想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都应该渗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思想。教师要树立生活即课程的观念,有意识地将一些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关的信息纳入幼儿的感知教育范围。如在午睡完起床时,发现幼儿挑食、偏食,教师要让幼儿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阻碍小朋友身体的健康成长。在午餐起床后,有幼儿做事拖拉磨蹭,可以让幼儿们在讨论中知道做事拖拉磨蹭会影响大家的集体活动时间,多数人为等少部分人要浪费许多时间。如发现有幼儿在绘画时姿势不正确,教师可以给幼儿多看一些图片或图像资料,知道不正确的姿势不利于身体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科学方法和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列举四个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行为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只靠简单地指责、阻止,只能一时起作用,必须进行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才能逐步形成一系列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百度强化是心理学中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我们常常通过表扬来强化某个人出现的良好行为。及时、正确的评价幼儿,在肯定,赞赏中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由于幼儿还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标准,他们常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应给与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而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应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这样会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教师和家长要积极、正确的运用好评价这一方式,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游戏占据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也比较容易暴露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教师及时给予纠正。
第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二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将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家园配合,要求教师与家长要及时联系,互相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里面的情况,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不要过度的宠溺孩子,同时也不能过分严厉的要求孩子,只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就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步骤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笔者将幼儿的行为习惯分为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学习习惯三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这三种习惯的培养有不同的侧重。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孩子们中间,不讲卫生的幼儿并不在少数。教师可以在班级有意识地选择一批讲究卫生的好学生典型,男女生都有,每天有意识地表扬这些幼儿讲究卫生,如表扬幼儿手洗得干净,表扬幼儿衣服整洁,表扬幼儿头发清爽等,在班级营造讲究卫生光荣的良好氛围。其次,强化对幼儿卫生教育,让幼儿明白,头发长长了一定要按时理发,不然容易生虱子,指甲长了要及时剪短,不然容易藏污纳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对卫生习惯具有更加清楚的了解,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另外,教师在幼儿卫生教育中,还应该注重个性教育,对单独存在不讲卫生习惯的幼儿,进行交流,指出幼儿应该注意的地方。教师可以在班级进行卫生小朋友的评比活动,有效激发幼儿讲究卫生的积极性,深化了对幼儿卫生习惯培养的成效。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逐步引导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除此之外,要想让孩子养成以上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大人也要以身作则。
第二,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礼貌显然是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在入园的幼儿中,许多幼儿都存在着不懂文明礼貌的现象,和家长告别的时候不知道说声再见,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也不知道说声谢谢。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强化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首先,教师在幼儿面前应做到良好的示范,教师在遇到幼儿的时候,首先就向幼儿问候,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说请字,和别人再见的时候道一声再见,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幼儿对文明礼貌常识具有基本的了解,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其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向幼儿讲述文明礼貌的意义,让幼儿明白,待人接物文明礼貌是一个人素质的表现,只要孩子们讲文明礼貌了,就是好孩子,就是大家心里面的乖乖宝宝,让幼儿对礼貌习惯充满自豪感。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激励性手段对孩子在文明礼貌方面的好做法进行表扬鼓励,一个孩子在班级讲文明懂礼貌,教师可以大加表扬,让这个幼儿感受到巨大的喜悦,对其他孩子也会产生正面引导作用,在整个班级营造了你追我赶的讲文明良好氛围。
第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以来,人们在幼儿教育中偏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多学一些知识,往往只顾学到多少,而不注重怎样学习,逐渐让孩子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任务过重而产生厌学情绪。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培养幼儿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家长的任务不是要让他认多少汉字,学写多少数字,而是要让它产生兴趣。如我们经常给幼儿讲故事,时间一长幼儿会不满足于这几个故事,就会要求我们讲新的故事。我们就可以告诉他,这些好听的故事都是从书上看来的,这样从兴趣出发不但培养幼儿阅读的好习惯,还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我们主要从听话和说话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首先说普通话是我们对幼儿最基本的要求。家长在家应尽量使用普通话与幼儿进行交流,培养幼儿讲普通话的好习惯。由于个别幼儿吐字不清楚,词汇量小,不能进行清楚的表达,导致幼儿缺乏自信没有胆量和勇气进行表达。大人应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注重积累幼儿的词汇,并且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并且要教育孩子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不随意打断。
总而言之,学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家园密切配合。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影响,促进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关键字】 幼儿;行为习惯;原则;方法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要遵循的原则
1. 严爱结合原则
爱和严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提出相应行为习惯要求。幼儿年龄小,需要成人的关心、帮助,但并非一切由老师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在每一日的活动中,我们都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以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指出的是,在提要求的时候,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能力等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因为,从幼儿的能力来看,即使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的要求超出其接受能力,他们就难以做到。而幼儿发觉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能力丧失信心,甚至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因此,我向幼儿提出要求从最简单的生活规则开始,随着幼儿能力的不断发展,再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2. 言行一致原则
言行一致是指教师或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首先确立准则,准则一旦经过幼儿认可而确定下来,就要严格按照准则要求执行。在幼儿园,准则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班级中有了大家一起制定的准则,幼儿就愿意按照规矩办事,当有人违反准则要求时,教师对其作出的惩罚也会有理有据,这样更容易使幼儿心悦诚服的接受批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的对待每个幼儿,在准则执行过程中不能掺杂个人因素在里面。在家庭中,言行一致原则表现在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要自己先做到。家长以身作则,与幼儿同进退,幼儿也就自然而然的愿意接受家长的要求。
3. 生活教育原则
生活即教育。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灌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想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都应该渗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思想。教师要树立生活即课程的观念,有意识地将一些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关的信息纳入幼儿的感知教育范围。如在午睡完起床时,发现幼儿挑食、偏食,教师要让幼儿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阻碍小朋友身体的健康成长。在午餐起床后,有幼儿做事拖拉磨蹭,可以让幼儿们在讨论中知道做事拖拉磨蹭会影响大家的集体活动时间,多数人为等少部分人要浪费许多时间。如发现有幼儿在绘画时姿势不正确,教师可以给幼儿多看一些图片或图像资料,知道不正确的姿势不利于身体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科学方法和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列举四个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行为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只靠简单地指责、阻止,只能一时起作用,必须进行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才能逐步形成一系列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百度强化是心理学中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我们常常通过表扬来强化某个人出现的良好行为。及时、正确的评价幼儿,在肯定,赞赏中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由于幼儿还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标准,他们常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应给与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而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应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这样会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教师和家长要积极、正确的运用好评价这一方式,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游戏占据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也比较容易暴露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教师及时给予纠正。
第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二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将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家园配合,要求教师与家长要及时联系,互相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里面的情况,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不要过度的宠溺孩子,同时也不能过分严厉的要求孩子,只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就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步骤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笔者将幼儿的行为习惯分为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学习习惯三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这三种习惯的培养有不同的侧重。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孩子们中间,不讲卫生的幼儿并不在少数。教师可以在班级有意识地选择一批讲究卫生的好学生典型,男女生都有,每天有意识地表扬这些幼儿讲究卫生,如表扬幼儿手洗得干净,表扬幼儿衣服整洁,表扬幼儿头发清爽等,在班级营造讲究卫生光荣的良好氛围。其次,强化对幼儿卫生教育,让幼儿明白,头发长长了一定要按时理发,不然容易生虱子,指甲长了要及时剪短,不然容易藏污纳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对卫生习惯具有更加清楚的了解,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另外,教师在幼儿卫生教育中,还应该注重个性教育,对单独存在不讲卫生习惯的幼儿,进行交流,指出幼儿应该注意的地方。教师可以在班级进行卫生小朋友的评比活动,有效激发幼儿讲究卫生的积极性,深化了对幼儿卫生习惯培养的成效。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逐步引导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除此之外,要想让孩子养成以上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大人也要以身作则。
第二,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礼貌显然是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在入园的幼儿中,许多幼儿都存在着不懂文明礼貌的现象,和家长告别的时候不知道说声再见,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也不知道说声谢谢。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强化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首先,教师在幼儿面前应做到良好的示范,教师在遇到幼儿的时候,首先就向幼儿问候,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说请字,和别人再见的时候道一声再见,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幼儿对文明礼貌常识具有基本的了解,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其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向幼儿讲述文明礼貌的意义,让幼儿明白,待人接物文明礼貌是一个人素质的表现,只要孩子们讲文明礼貌了,就是好孩子,就是大家心里面的乖乖宝宝,让幼儿对礼貌习惯充满自豪感。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激励性手段对孩子在文明礼貌方面的好做法进行表扬鼓励,一个孩子在班级讲文明懂礼貌,教师可以大加表扬,让这个幼儿感受到巨大的喜悦,对其他孩子也会产生正面引导作用,在整个班级营造了你追我赶的讲文明良好氛围。
第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以来,人们在幼儿教育中偏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多学一些知识,往往只顾学到多少,而不注重怎样学习,逐渐让孩子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任务过重而产生厌学情绪。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培养幼儿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家长的任务不是要让他认多少汉字,学写多少数字,而是要让它产生兴趣。如我们经常给幼儿讲故事,时间一长幼儿会不满足于这几个故事,就会要求我们讲新的故事。我们就可以告诉他,这些好听的故事都是从书上看来的,这样从兴趣出发不但培养幼儿阅读的好习惯,还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我们主要从听话和说话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首先说普通话是我们对幼儿最基本的要求。家长在家应尽量使用普通话与幼儿进行交流,培养幼儿讲普通话的好习惯。由于个别幼儿吐字不清楚,词汇量小,不能进行清楚的表达,导致幼儿缺乏自信没有胆量和勇气进行表达。大人应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注重积累幼儿的词汇,并且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并且要教育孩子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不随意打断。
总而言之,学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家园密切配合。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影响,促进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