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彭宗俊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干海小学



【正文】  【摘 要】 传统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一般采用机械式的训练方法,会让学生陷入一个重记忆轻思考的错误方式,很难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教学改革之一。本文将在揭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依据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阐述培养的具体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改革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思维能力的水平息息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是对国际教育重视阅读教育的积极响应,也是实现我国新课改的重要途径。培养小学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升学生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的立足之本。
  1、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特征
  1.1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能力构成要素的整合性
  当学生具备阅读思维能力之后,将可以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段进行整合,可以结合语境理解重要字词的含义及作用,清晰地了解全文的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也在培养学生的辨析选择能力,提升学生对所读文章的选择能力,去读有价值的文本,例如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脍炙人口的名人佳作、提升历史思维的史料文献等。当学生具备阅读思维能力时,在阅读不同文章时的方法也不一样,他们会学会用精读的方法读记叙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阅读说明文。
  1.2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能力本质体现的层次性
  阅读思维能力的另一层含义是,学生在阅读时,形成的把握语言规律、反应语言现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阅读思维能力最基层的本质。学生自发形成这种能力不需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在自觉的反应阶段,学生可以掌握洞察时事的能力,实现阅读思维能力的更高层次。
  2、 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小学学生对阅读训练方法不适应
  受到我国传统思维培养方法的影响,语文学科思维的形成需要道德自觉、文化审美、情感态度的结合。汉语对于小学学生来说,不仅是交流的语言,也是民族文化的信仰。但目前小学使用的训练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方法都引用西方国家的模式和方法,外来模式和方法与本土文化产生差异性,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西方国家流行的思维能力培养方式,会脱离语文课本的内容。统一的阅读思维能力衡量标准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2师生不具有自觉地培养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培养时,会将阅读思维能力与其他语文内容教学割裂开来,让学生误以为阅读思维能力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其实思维是人大脑中潜在的认知形式,只是需要借助语言、动作、表情表达出来。但部分小学教师认为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过于空洞、抽象,对学生提升语文成绩并无益处,所以他们只注重学生做阅读题的能力培养。在教学时,只围绕教材,不做内容的发散思考,造成课外阅读流于形式,学生不能对书本产生深层次、有创意的理解,也助长了机械阅读方式的歪风邪气。
  2.3培养呈现随意性和低层次性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时,没有明确培养方向,没有制定系统的培养方案。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对全体学生做出了统一要求,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性;有些教师急于求成,忽视了思维培养过程的重要性,一味地强调思维能力,不给学生充分地空间去实践。教师制定的培养目标过于空泛,没有体现学科特点,培养目标呈现低端化的特点,对高层次的阅读思维能力涉及过少,例如整合、创新、自主阅读等能力。
  3、 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3.1培养方式不具有本土针对性
  目前,对小学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借鉴了思维科学的理论,但这些理论都是西方理论思考的成果,并不适用汉语思维,甚至会出现矛盾和碰撞。我国近代的思维理论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思维能力培养体系。
  3.2 没有正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存在
  一个新的教学思维的孕育培养,必须有一个适宜的环境。但受到了社会发展和个人心理的影响,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开始浮出水面。教师一方面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但会呈现出急切的盲从心理,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忽略了语言与思维能力的密不可分性,误读了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理念。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牢记语文学科的特性,也没有吸收其他学科的长处,将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变得空洞、抽象,没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4、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4.1三不唯原则
  三不唯原则,即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众。被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在学生心中几乎是完美的形象,学生在学习这些文章时,几乎是以膜拜的心理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会让学生出现机械记忆和模仿的问题,无法理性对待文章,提升阅读思维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有一定的空间,体现民主性和发展性,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实现阅读思维的延伸。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见解,不必盲从大多数人的看法,创新阅读思考的内容。
  4.2读与思并重原则
  学生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天下事,看尽异国风光。但是只会读书,就会变成书呆子。阅读的过程中,要将读书和思考融为一体。如果阅读的速度很快,但没有进行思考,那么学生也无法获得实际的收获,没有得到有效的信息。如果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多,那么又会出现阅读积累少、没有内容作为依托的问题。所以,既要读书,又要思考,要将两者并重,才能获得阅读思维能力的锻炼。
  4.3全面协调原则
  小学语文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的责任。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兴趣,端正学生人生态度,提高学生个人品质。
  5、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实现路径
  5.1创设培养环境
  首先,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表达阅读理解,与学生相互包容,共同投入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之中。
  其次,教师要参与进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可以设置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每个小组中要有一个阅读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带动阅读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实现学生的互帮互助。
  再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构筑指向发展的积极创新氛围。创新教学方式,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在课后开展相关阅读活动,激励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时间。
  5.2文体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文体差异,为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方案。例如,阅读记叙文时,引导学生阅读从深入浅,细化阅读,带着批判的目光去阅读,鉴赏作者的文辞优点。教师要提高学生整体把握和概括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快速阅读后,整理出文章的框架,并从前往后细化阅读每个部分。
  6 、结语
  本文从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现状及问题入手,概括了阅读思维能力的特征和基本原则,为小学语文教师提升学生阅读思维能力提供了建议。
  参考文献:
  [1]胡珊珊.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张菊芳.多点切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J].中学课程资源,2016(04):28-29.
  [3]李建筑.激活思维引导探究培养阅读能力[J].成才之路,2014(02):82-83.
  [4]刘峰.走进文学经典 吸纳文化精华——关于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分析[J].中学课程资源,2019(10):26-27.
  [5]鲁彦华.自读课文的“精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27):5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