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浅析

【作者】 林芳莲

【机构】 广西合浦县白沙镇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目前,阅读教学是众多学校的一种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处于低年级的学生如何去领悟中段阅读过程中所带来的情感,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本文以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关教学改进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中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开始,阅读的量相应增大,阅读课文的篇幅相应变长,问题也相应复杂。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和教材体系的序列安排,学生在阅读方面就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一是有些学生对阅读的目的性缺乏思想认识,容易对阅读教材只求“新”不求“深”,走马观花,急于求“完”,学习效果甚微。二是对阅读的艰苦性缺乏积极的态度,遇到困难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而是容易干等教师讲解,主动性没有发挥。三是对现行教材的编写意图没有领会,对“学习提示”视而不见,阅读技能的形成处于“盲区”。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指导和培养方面进行了摸索。
  二、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老师教学经验不丰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很好把握教学的节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拓展过多,时间安排不合理,就会经常出现教学任务完不成、拖堂现象,或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一带而过的现象。
  2.教师提问不够灵活,多样化,很多教师主要是根据课程内容来完善课堂,没有给学生提出多样化的问题,并不能够发散思维,可见教学效果不高。
  3.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笼统,在阅读课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总是以好进行笼统评价,不会具体指出学生的回答是否有不足之处或一些有特色的答案,以致学生误以为自己怎么说都是有道理的,只要说出来就是对的,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中段阅读存在本质原因和实际教学方法
  1.利用“提示”导读。
  现在教材在每个单元前都附一个“学习提示”,主要目的是有一个提前了解,所谓“温故而知新”,做到心中有数。可是很多学生对这一编排意图不甚了解,往往对“学习提示”视而不见,另外一些学生学习之前都会了解一下将要学习的内容,还有一部分学生感觉上课就是为了在完成任务,都不会去看一眼,这样根本没法提前理解,这也是完全背离了教材编排的实质意义。因此,教师不仅在备课中要充发挥“学习提示”对全组课文提纲挈领的导向作用,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提示”引起足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学“学习提示”的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技能,他们在温习的过程中,能够从“学习提示”开始,深入去发掘课本中的内容,并能根据这一“提示”去浏览全组课文。
  2.利用“插图”助学。
  小学语文课本,都配有大量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以其艳丽的色彩,逼真的形象吸引着学生。这些插图体现课文的重点、难点,对理解课文起到点睛、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之功效,能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领悟课文中心思想。
  (1)用插图理解词句。
  说明性的课文中介绍某一物体时,会出现一些固定词组或专业术语,如果对这些词语不理解,势必会成为学生阅读的障碍,甚至成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或领会中心思想的绊脚石,所以这些专业术语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2)利用插图来理解课本知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动手下笔等训练方法外,也可以巧妙地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这样,利用课文插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也在无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达到了思想教育和阅读理解有效地统一在教学之中。
  (3)利用插图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文章的鉴赏力,是对学生进行感染的特殊手段。可利用课文的插图,再现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物形象、秀丽景色,引导学生借助于插图,通过想象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体验、把握文章的情感,并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敢于质疑及问难。
  小学生能力还不成熟,因此在进行合作和交流时,一定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如果他们无法自主解决,教师就需要及时地进行点拨和引导,鼓励他们质疑及讨论,并围绕相关确定的焦点进行探究,引导小学生们带着问题再次深入阅读中,寻求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4.实现“微阅读”的持久性。
  因为最近几年开启了微阅读新模式,一些关于微阅读的活动层出不穷,屡屡皆是,很多学校都提倡微阅读,此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形成了一种新风尚,是一种积极正向的方面。然而依旧会有来袭式的风暴式阅读现象出现,时间不是很长并且也没有多深入。此就要求建立标准的微阅读思想,使微阅读思想深入人心,使微阅读观念植入大脑,使微阅读思想有效引导阅读形式长久深入下去。老师应该时刻清晰此一班級的一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让孩子们阅读什么作品,如何微阅读,微阅读的原因,进行根据此一篇作品学习阅读的主要原因。微阅读策略虽然非常重要,然而微阅读思想的持久建立方是孩子们阅读人生的刚开始以及原动力,盲目阅读肯定会造成孩子们阅读盲从。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既要懂得丰富的相关阅读知识,非常关键的就是在孩子们的观念上从小就注入了微阅读的思想,同时还能够让他们在阅读方式上慢慢获取理解。让孩子们背一篇较佳的精短散文作品,读一个可以开拓思维的小故事,这样长久坚持下去就是一种微阅读积累,并且还需要告知孩子们微阅读的原因,如何微阅读。尤其是小学语文微阅读教学需要怎样调动起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培养他们形成较佳的语文微阅读习惯,让他们懂得微阅读的乐趣以及在书中获取知识的渴望,但是不应该以量取胜,应该以质取胜。因为受到很多读写的干预,以往在部分学校当中同学们的阅读分量太大,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还为小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对于一些检查评价人员也是首先看着阅读书目列表进行来考核,之后再提出几个相应文章的问题让孩子们进行过回答,老师应该进行有效指导同学们,进行尊重每一位孩子们的相关阅读。
  参考文献:
  [1]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