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还小学语文课堂朗朗读书声

【作者】 冷智卓玛

【机构】 青海省兴海县城关小学



【正文】  【摘 要】 只有高度重视朗读,才能有意识地还小学语文课堂朗朗读书声。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了朗读对语文学习的意义,才可能主动地创新朗读教学策略,让朗读重归语文课堂,发展学生以朗读为径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加强

  朗读,本是语文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但因“应试教育”来袭,很多教师受到“教师中心论”思想毒害,教学行为被羁绊,忽视了语文课堂的学生朗读实践,导致学生一次次与良好的朗读材料檫肩而过,课堂少了读书声,学生就少了提升朗读能力的机会。幸运的是及时赶来的新课改对此“刹住了车”,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朗读教学,在小学的各个学段,都不可忽视朗读。这样的声音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人来,应该警醒,还课堂于朗朗读书声,让语文重拾以读为径的学习之道。
  一、还语文课堂朗朗读书声,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朗读本身是语文教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急功近利的“教以应试”,将朗读去了,课堂只有老师的分析讲解声,没了学生读书声。这种语文“怪现象”还在很大范围内持续了相当长时间。今天,我们重拾朗读教学,让久违了的朗读重归课堂,实际上是极具教学意义的,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让语文教学符合课程改革需求。教育是在改革中发展的,很多问题的认识也在改革中深入和提高的。小学语文教学培养目标由原来的重考,转变到强化语文能力,到如今的核心素养培养,无不是改革中探索到的新需求。在语文核心素养中,阅读能力占了很大的面。而朗读教学正是实现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语文课程中,加强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学,是适应课程改革要求和发展趋势地,可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符合当前教育总体发展形势。
  (二)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还语文课堂朗朗读书声,是让沉默已久的语文课堂重回活跃的有效方法。实践中,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课堂不再沉闷、冷淡,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以读为径,走进文本,激活思维,放飞想象。这是智慧的活跃。表现为师生互动越来越多,效果也越来越好,课堂气氛更加浓烈。
  (三)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在反复阅读文章过程中对文本理解的深入实践训练中提高的。通过多次朗读,文章所包含的内涵将逐渐浮出纸面,慢慢变得直观可感。这不仅是理解能力的增强,也是学生语感增强的表现。因此,多读是阅读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二、还小学语文课堂朗朗读书声的实践策略
  (一)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增加朗读次数。朗读不仅要从无到有,还要从少到多,让学生尽可能有朗读机会。任何蜻蜓点水的朗读,只是装点语文课堂的一点饰物。因此,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我们应加强教学预设,注重流程创新,应尽可能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增加学生读书的次数,增加朗读机会和时间,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朗读学习平台。具体来说,首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个固定的阅读环节,即把以前学生一起或默读改为集体阅读。这样,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为学生创造了固定的朗读机会。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适当增加朗读机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堂阅读需要坚持简洁原则,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以读句子为载体。换言之,当教授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能反映课文要点的句子时,学生可以大声朗读这些句子,体验句子的内涵和意义。
  (二)关注学生差异,强化针对性朗读训练。学生因个体差异的存在,而会导致学生朗读能力的显著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从学生短板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首先,在齐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来回巡查,观察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做一个简单的记录,然后根据问题的类型对学生进行分组,分为发音不清组、发音不准确组,其次,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阅读训练。因为不允许发音,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发音,从拼音开始引导学生。对于情感的缺失,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背后的情感,并在阅读中加以表达。
  (三)采取多元化策略,优化朗读教学方法。鉴于教学方法单一,为了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效果,教师还需要采取多种策略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课堂更有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以不同的角色朗读。为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的拓展和丰富。不言而喻的是,如果学生对文本的创作过程或文本中的故事背景有了更好的理解,他们在把握文本主题时就会更加准确和深入。课堂的拓展和课堂教学的丰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使用,例如,情境朗读、分角色朗读、朗读表演等,都是可用之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四)加强朗读评价,增强朗读动力。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朗读效果、态度、方法的评价。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的朗读能力会发生变化。但是学生基础本来就不一样,所以进步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通过“一刀切”来评价,对一些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分层的朗读评价体系。不仅如此,还需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弱点,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评价。例如,对于发音不正确的学生,他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对发音的评价上。对于节奏感不好的学生,应注重对阅读节奏的评价,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增强学生朗读动力,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总之,还语文课堂朗朗读书声,是我们接下来语文教学改革应有的方向。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我们应淡化学以求分的观点,把朗读纳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读得满脸通红中去走进文本,理解教材,获得语感和感悟,增强情境和受到浸染熏陶。这就是我们还语文课堂朗朗读书声的目的和追求。
  参考文献:
  [1]李秀华,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语文课堂[J].学生之友,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