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数学课堂中应如何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尚正武
【机构】 湖北十堰市房县红塔镇马栏小学
【正文】 【摘 要】 阅读,既是培养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方法,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诱导学生开动脑筋,学会整理、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从而使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得以提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掌握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具有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这正好符合“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现代教育新思想,同时也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初衷和归宿。为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良方。
【关键词】 数学;阅读;能力;激发
阅读,是人们汲取、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这样一种新理念: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和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突破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阅读,既是培养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方法,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诱导学生开动脑筋,学会整理、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从而使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得以提高的过程。可以说,在新课改背景下,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描述科学的语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以下两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表述单调、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讲:“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不易理解。老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原因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莫名其妙地读书。只有老师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不致于常常机械地朗读。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点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创设问题情景时,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有启发性。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体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
(二)掌握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1、数学阅读要注意细节。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跃式阅读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语言具有简练、严密、准确而抽象的特点,所以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如15除以3和15除3仅一字之差,含义却不同,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必须逐句反复推敲辨别,方能加深认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在阅读中进行比较。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例如:“某学校一年级360名新生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4∶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其中,关键句“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4∶5”可以换成“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125%”,“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0.8倍”,“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4”,等等。这样让学生学会把一种数量关系“换句话讲”,能使题目的条件变得更加直接,使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经常做这种“换句话讲”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分析能力。这样利用各种变化,使概念的本质特征更为突出。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方面突出事物的本质特性,做到“形变质不变”,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使学生的思维一次又一次地在变化中被激活,同时数学概念也一次比一次清晰。
3、重视相互转化。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严密交融,学生要想顺利阅读,必须重视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和互译。数学的语言包含有通常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图表,因此,在数学阅读常须对各种语言进行转化,把不容易理解的语言形式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把抽象的条理不清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条理清楚的问题,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来表述,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另外在数学阅读中也常要求在思维形式上频繁变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
4、在阅读中学会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事实也是如此,质疑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消灭负担过重现象不能靠机械化地缩减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而是靠学生智力生活的内容和性质,要靠丰富那个衬托学习活动的智力生活背景。”阅读能力正是提供学生丰富智力生活背景的“钥匙”——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应重视数学学科阅读,培养学生具有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这正好符合“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现代教育新思想,同时也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初衷和归宿。为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良方,让学生得益于课堂阅读的教学环节,自主地步入数学那辉煌的殿堂!
【关键词】 数学;阅读;能力;激发
阅读,是人们汲取、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这样一种新理念: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和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突破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阅读,既是培养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方法,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诱导学生开动脑筋,学会整理、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从而使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得以提高的过程。可以说,在新课改背景下,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描述科学的语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以下两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表述单调、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讲:“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不易理解。老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原因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莫名其妙地读书。只有老师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不致于常常机械地朗读。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点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创设问题情景时,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有启发性。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体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
(二)掌握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1、数学阅读要注意细节。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跃式阅读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语言具有简练、严密、准确而抽象的特点,所以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如15除以3和15除3仅一字之差,含义却不同,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必须逐句反复推敲辨别,方能加深认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在阅读中进行比较。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例如:“某学校一年级360名新生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4∶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其中,关键句“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4∶5”可以换成“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125%”,“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0.8倍”,“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4”,等等。这样让学生学会把一种数量关系“换句话讲”,能使题目的条件变得更加直接,使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经常做这种“换句话讲”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分析能力。这样利用各种变化,使概念的本质特征更为突出。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方面突出事物的本质特性,做到“形变质不变”,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使学生的思维一次又一次地在变化中被激活,同时数学概念也一次比一次清晰。
3、重视相互转化。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严密交融,学生要想顺利阅读,必须重视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和互译。数学的语言包含有通常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图表,因此,在数学阅读常须对各种语言进行转化,把不容易理解的语言形式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把抽象的条理不清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条理清楚的问题,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来表述,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另外在数学阅读中也常要求在思维形式上频繁变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
4、在阅读中学会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事实也是如此,质疑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消灭负担过重现象不能靠机械化地缩减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而是靠学生智力生活的内容和性质,要靠丰富那个衬托学习活动的智力生活背景。”阅读能力正是提供学生丰富智力生活背景的“钥匙”——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应重视数学学科阅读,培养学生具有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这正好符合“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现代教育新思想,同时也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初衷和归宿。为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良方,让学生得益于课堂阅读的教学环节,自主地步入数学那辉煌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