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 张世兰
【机构】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
【正文】 【摘 要】 信息技术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之一。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多在实践中探究适合学生特点的新教学方法。在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使其能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人类社会三大要素:物质、能源、信息。信息在人类生存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美国政府曾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说法,而如今这一项信息化基础工程在我国也逐渐完善。当今的人们不再是为了信息来源而发愁,他们的关注点是如何从信息海洋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予以加工和利用。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可见,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相对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把信息技术教育层次提高到培养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高度。让学生认识计算机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为此,我们在对每一届学生教学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掌握每位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情况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对象,只有了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去设计更好的教学模式,施展优秀的教学方法。
在每学期开学后前两个周,我们都会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一个认真调查记录。大致分为三个层次。高等层次:信息技术功底扎实,对新讲授的内容充满强烈的好奇心,领悟和创新能力强,能灵活变通所学的知识并快速应用到实际问题上;中等层次:学习能力较好,但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教师授予多少学多少,完全把信息技术当作应付考试一回事,认为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普通层次:计算机就是游戏机,在学习中需要老师实时监视才会去学习。
在了解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后。为了方便学生间交流,我们按照机房布局情况,分为了5组。首先选定每个组的组长,在实际中我们叫做“学生助理”,主要负责协调好组员间的关系,收集老师提出问题的讨论结果,反馈本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以便老师更有效地教学。在确定组员时,老师让学生按“很想”、“想”加入的两个组号写下来,然后由老师收集下来后安排。安排原则是每组里面既有高等层次的,也有中等和普通层次学生,最终使每个小组的平均实力相当。
二、课堂顺利进行保障——纪律
信息技术课的主阵地是机房,良好的纪律是上好一堂课的保障。为此,在小组建立完成后,立马为每个小组安排位置,力求集中,这样方便讨论。同时也为组内每位同学指定具体的座次编号。而对于那些易滋生事情的座位,安排组长去坐。这样在进行考勤时能一目了然地确定哪些学生没到,同时学生违纪时,能快速知道对应学生名字。
座次定了后,再为每个小组印发机房守则,将机房内所有不允许的事情罗列其中,再让小组内每位成员进行签字。为了时刻提醒学生,我将机房规则制作成图片作为学生桌面背景。并且用印盖学校公章的守则张贴在机房门口,以提醒学生不要违反守则上的条列。
三、备课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一个明显的不同的是信息技术课是在机房进行的。这给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虽然一个星期在每个班级上的课程大致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不能只备一个次课就上一个星期。我会根据每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抓住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及曾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备课。如果是理论课,会做出幻灯片,其中包含了本课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含有适量的课外延伸。
在上课前15分钟左右,将机房电脑全部开启,并检查是否有问题的电脑,若有则及时处理,同时把练习资料发到学生端,为上课做好充足准备。
四、上课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主动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不管有多难,都喜欢去探究,不懂的地方都喜欢相互讨论或询问。而那些对他们当前没有多大实用性的知识,如果学生产生不了兴趣,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或者做一些别的事情。为了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在课前将教材知识点延伸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去发现兴趣点,在上课的时候再以创设一个环境引发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探究。
(二)精讲多练
在涉及软件操作的时候,教师讲解不应过长。在某个重要的知识点上,不应同一句话重复好几遍让学生记住。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学生电脑一般是被控制了的,一旦老师的讲解冗余沉长,学生不但对前面所讲的知识忘得快,而且学生还会觉得老师啰嗦。在他们自己实际操作中将会问题重重,这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因此,在讲课时我们提倡精讲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方式去获取,这样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更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更加自信,更有兴趣,这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对以后的课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方法。但很多老师的表现方式是:教师讲解完某个操作题后,让学生原模原样的将老师操作内容在自己电脑呈现出来。这样把我们的学生当作机械了,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扼杀了学生创新能力。
在讲解word中电子报制作的时候。我会快速演示并制作出一个电子报,把所有技术都讲到位。当然这个电子报可能是美观上最丑的一个,更好的让学去自行制作完成,体验成就感。然后安排任务给每个小组,由组长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并制作出一个漂亮的电子报。在学生合作过程中,老师巡回检视并提供技术支持。
(四)激励学生
“激励教学”就是每节课给学生设定一个具体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完成后给予一定的鼓励。学生在鼓励这一利益的驱动下,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说,“激励法”是在“任务驱动法”基础上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要时时刻刻寻找出学生在学习点中的闪光点,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来给予赞美。学生更多的亮点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达到高效学习。激励点很多,例如:让学生制作出的作品,我们可以进行点评。学生自己发现的一些好方法,都可以给予高度评价。当然,不足的地方也要进行纠正。
课堂的有效管理应通过激励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积极向上的气氛,调动学生专心投入的热情,要想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积极性,抓住激励机制是关键。
(五)注重个体差异
教师在安排任务给学生完成时,部分基础好的学生都能快速的完成。这些提前完成的学生,如果没有事情做,那么就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事情。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可以安排其指导差生完成任务,也可以安排其他任务或探究性的事情去做。这样不但避免了一系列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五、课后
上得再好的课程,教师和学生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足与问题。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使其不丧失学习的信心,同时将这些问题分类登记在册。对于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更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进行一对一指导。在课后,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身上应用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以便日后提高。
一星期下来,每个班出现的问题各种各样,在下周上课前,我们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总分归类,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尽量避免已经出现过的问题。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计算机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人类社会三大要素:物质、能源、信息。信息在人类生存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美国政府曾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说法,而如今这一项信息化基础工程在我国也逐渐完善。当今的人们不再是为了信息来源而发愁,他们的关注点是如何从信息海洋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予以加工和利用。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可见,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相对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把信息技术教育层次提高到培养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高度。让学生认识计算机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为此,我们在对每一届学生教学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掌握每位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情况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对象,只有了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去设计更好的教学模式,施展优秀的教学方法。
在每学期开学后前两个周,我们都会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一个认真调查记录。大致分为三个层次。高等层次:信息技术功底扎实,对新讲授的内容充满强烈的好奇心,领悟和创新能力强,能灵活变通所学的知识并快速应用到实际问题上;中等层次:学习能力较好,但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教师授予多少学多少,完全把信息技术当作应付考试一回事,认为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普通层次:计算机就是游戏机,在学习中需要老师实时监视才会去学习。
在了解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后。为了方便学生间交流,我们按照机房布局情况,分为了5组。首先选定每个组的组长,在实际中我们叫做“学生助理”,主要负责协调好组员间的关系,收集老师提出问题的讨论结果,反馈本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以便老师更有效地教学。在确定组员时,老师让学生按“很想”、“想”加入的两个组号写下来,然后由老师收集下来后安排。安排原则是每组里面既有高等层次的,也有中等和普通层次学生,最终使每个小组的平均实力相当。
二、课堂顺利进行保障——纪律
信息技术课的主阵地是机房,良好的纪律是上好一堂课的保障。为此,在小组建立完成后,立马为每个小组安排位置,力求集中,这样方便讨论。同时也为组内每位同学指定具体的座次编号。而对于那些易滋生事情的座位,安排组长去坐。这样在进行考勤时能一目了然地确定哪些学生没到,同时学生违纪时,能快速知道对应学生名字。
座次定了后,再为每个小组印发机房守则,将机房内所有不允许的事情罗列其中,再让小组内每位成员进行签字。为了时刻提醒学生,我将机房规则制作成图片作为学生桌面背景。并且用印盖学校公章的守则张贴在机房门口,以提醒学生不要违反守则上的条列。
三、备课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一个明显的不同的是信息技术课是在机房进行的。这给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虽然一个星期在每个班级上的课程大致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不能只备一个次课就上一个星期。我会根据每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抓住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及曾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备课。如果是理论课,会做出幻灯片,其中包含了本课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含有适量的课外延伸。
在上课前15分钟左右,将机房电脑全部开启,并检查是否有问题的电脑,若有则及时处理,同时把练习资料发到学生端,为上课做好充足准备。
四、上课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主动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不管有多难,都喜欢去探究,不懂的地方都喜欢相互讨论或询问。而那些对他们当前没有多大实用性的知识,如果学生产生不了兴趣,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或者做一些别的事情。为了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在课前将教材知识点延伸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去发现兴趣点,在上课的时候再以创设一个环境引发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探究。
(二)精讲多练
在涉及软件操作的时候,教师讲解不应过长。在某个重要的知识点上,不应同一句话重复好几遍让学生记住。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学生电脑一般是被控制了的,一旦老师的讲解冗余沉长,学生不但对前面所讲的知识忘得快,而且学生还会觉得老师啰嗦。在他们自己实际操作中将会问题重重,这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因此,在讲课时我们提倡精讲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方式去获取,这样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更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更加自信,更有兴趣,这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对以后的课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方法。但很多老师的表现方式是:教师讲解完某个操作题后,让学生原模原样的将老师操作内容在自己电脑呈现出来。这样把我们的学生当作机械了,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扼杀了学生创新能力。
在讲解word中电子报制作的时候。我会快速演示并制作出一个电子报,把所有技术都讲到位。当然这个电子报可能是美观上最丑的一个,更好的让学去自行制作完成,体验成就感。然后安排任务给每个小组,由组长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并制作出一个漂亮的电子报。在学生合作过程中,老师巡回检视并提供技术支持。
(四)激励学生
“激励教学”就是每节课给学生设定一个具体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完成后给予一定的鼓励。学生在鼓励这一利益的驱动下,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说,“激励法”是在“任务驱动法”基础上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要时时刻刻寻找出学生在学习点中的闪光点,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来给予赞美。学生更多的亮点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达到高效学习。激励点很多,例如:让学生制作出的作品,我们可以进行点评。学生自己发现的一些好方法,都可以给予高度评价。当然,不足的地方也要进行纠正。
课堂的有效管理应通过激励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积极向上的气氛,调动学生专心投入的热情,要想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积极性,抓住激励机制是关键。
(五)注重个体差异
教师在安排任务给学生完成时,部分基础好的学生都能快速的完成。这些提前完成的学生,如果没有事情做,那么就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事情。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可以安排其指导差生完成任务,也可以安排其他任务或探究性的事情去做。这样不但避免了一系列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五、课后
上得再好的课程,教师和学生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足与问题。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使其不丧失学习的信心,同时将这些问题分类登记在册。对于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更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进行一对一指导。在课后,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身上应用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以便日后提高。
一星期下来,每个班出现的问题各种各样,在下周上课前,我们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总分归类,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尽量避免已经出现过的问题。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计算机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