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作者】 王亚娇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五中学
【正文】 【摘 要】 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我们可从兴趣培养、环境营造、习惯养成等方面去实践。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有效性问题被关注,虽然教育仁人们找到了一些有效方法,但这些方法具有“地域性”,离开了具体的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似乎这些方法又有些不灵了。产生这种“水土不服”的现象,其实不是方法自身的问题,而我们一些教师没有把方法与自班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整合,导致效果不明显。因此,我认为教研探讨的目的,就是化方法于理念,具体实践时,就把理念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让我们教有法,学有效,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切实提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
一、加强学生阅读兴趣培养
心理学家拉扎勒斯曾经说到:“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有效的阅读需要勤奋者,但勤奋源于积极的动力支撑。学生的动力又受兴趣支配。因此,要让学生主动阅读而有效果,那我们就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因为“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之语)。”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强加强学生兴趣培养。主要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情感交流当做课堂教学和谐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打破教师和教材的框框,师生之间积极的双边活动,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还要善于用眼神、微笑等身体语言传达对学生的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也要运用肯定、激励的教学语言,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所做的努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体验到阅读学习的成功感。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还能通过环境影响,让学生在外力驱使下不得不读。我班就有一个学生,其本身是不喜欢读书的,但其周围,我安排了几个非常喜欢读书的,其结果,他找不到“臭味相投”的,也“被迫”来拿本书来读了。所以,我认为良好的阅读环境非常重要。实践中,我们可这样进行。
首先,让学生伸手就可拿到书读。方便拿书,才能实现方便读书。我们可在教室内和走廊里建立图书角,让学生可以随时翻阅,也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随着义教均衡发展的普及落实,学校图书馆藏书量大大增加,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养成到图书馆借书看的习惯,图书馆里有看不完的好书,清代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阐明借书与读书之间的关系,由于书是借来的,借的总是要还的,所以就有了阅读的紧迫感,就形成了读书极快的习惯,由此会大大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教师还要定期开展文学阅读报告会、课前我讲诗活动,用一批阅读爱好者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推动阅读活动,比如成立文学兴趣小组、经典阅读沙龙等,用学生社团引导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入。学校要努力营造读书氛围,让读书成为时尚,让书香飘满校园,让读书成为良好的习惯。
其次,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我们阅读教学应具备的重要理念,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开展,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参与,特别是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更需要家庭的大力配合。家长是学生第一任老师,其言传身教,当好楷模,是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良好的环境氛围,因为父母的言行自然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再者就是社区的图书馆,街道的新风尚,村落的新气象……我们都可把之成为一种资源,一种阅读环境,这样的大视野整合,不仅仅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更在历练生活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实现由“知”到“识”的飞跃。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本走向生活,阅读课文,阅读文学,就是读人,读社会。
三、加强学生阅读习惯培养
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实现阅读可持续发展重要保证。而我们知道,好的阅读习惯指的是读者在较长时期内逐渐养成的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需要持久进行培养。阅读习惯很多,下面我重点谈这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上课听讲的习惯。课堂上,是学生获得良好习惯培养的主阵地,也是让学生明了什么是好习惯,哪些习惯有利于促进我们学好语文的辨别场。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的习惯,同时要求学生上课不能东张西望,或做小动作。这些都是作为上课的一般要求,但要形成习惯,还需要我们在强化纪律的背景下,加强培养,使之渐渐养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的习惯,虽是一种简单要求,应该说,到了初中,学生都能读书了,而且有多样的读书方法了。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并不是我们想象那么乐观,不仅主动性差,读书方法还欠佳。对于读书主动性,我们可通过氛围营造、激励评价、表演式朗读、读书成果展等方法加以进行。而读书方法的培养,我们可通过授讲示范、生生结对优带差、方法交流和反复实践等去落实。
(三)培养学生阅读动笔的习惯。这是阅读习惯培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现行学生都喜欢“视动”而不“手动”,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加强动笔阅读有很多好处:一是能够帮助记忆;二是能够掌握书中的重点、要点;三是有利于采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四是能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动笔阅读习惯的培养。
当然,要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其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之。教学中,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者,我们要更新理念,强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实践者,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果,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立寒,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困境探讨[J].读书文摘,2016年。
[2]张凤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2011年。
[3]廖小琴,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J].教育科学,2016年。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有效性问题被关注,虽然教育仁人们找到了一些有效方法,但这些方法具有“地域性”,离开了具体的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似乎这些方法又有些不灵了。产生这种“水土不服”的现象,其实不是方法自身的问题,而我们一些教师没有把方法与自班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整合,导致效果不明显。因此,我认为教研探讨的目的,就是化方法于理念,具体实践时,就把理念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让我们教有法,学有效,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切实提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
一、加强学生阅读兴趣培养
心理学家拉扎勒斯曾经说到:“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有效的阅读需要勤奋者,但勤奋源于积极的动力支撑。学生的动力又受兴趣支配。因此,要让学生主动阅读而有效果,那我们就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因为“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之语)。”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强加强学生兴趣培养。主要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情感交流当做课堂教学和谐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打破教师和教材的框框,师生之间积极的双边活动,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还要善于用眼神、微笑等身体语言传达对学生的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也要运用肯定、激励的教学语言,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所做的努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体验到阅读学习的成功感。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还能通过环境影响,让学生在外力驱使下不得不读。我班就有一个学生,其本身是不喜欢读书的,但其周围,我安排了几个非常喜欢读书的,其结果,他找不到“臭味相投”的,也“被迫”来拿本书来读了。所以,我认为良好的阅读环境非常重要。实践中,我们可这样进行。
首先,让学生伸手就可拿到书读。方便拿书,才能实现方便读书。我们可在教室内和走廊里建立图书角,让学生可以随时翻阅,也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随着义教均衡发展的普及落实,学校图书馆藏书量大大增加,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养成到图书馆借书看的习惯,图书馆里有看不完的好书,清代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阐明借书与读书之间的关系,由于书是借来的,借的总是要还的,所以就有了阅读的紧迫感,就形成了读书极快的习惯,由此会大大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教师还要定期开展文学阅读报告会、课前我讲诗活动,用一批阅读爱好者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推动阅读活动,比如成立文学兴趣小组、经典阅读沙龙等,用学生社团引导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入。学校要努力营造读书氛围,让读书成为时尚,让书香飘满校园,让读书成为良好的习惯。
其次,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我们阅读教学应具备的重要理念,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开展,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参与,特别是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更需要家庭的大力配合。家长是学生第一任老师,其言传身教,当好楷模,是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良好的环境氛围,因为父母的言行自然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再者就是社区的图书馆,街道的新风尚,村落的新气象……我们都可把之成为一种资源,一种阅读环境,这样的大视野整合,不仅仅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更在历练生活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实现由“知”到“识”的飞跃。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本走向生活,阅读课文,阅读文学,就是读人,读社会。
三、加强学生阅读习惯培养
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实现阅读可持续发展重要保证。而我们知道,好的阅读习惯指的是读者在较长时期内逐渐养成的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需要持久进行培养。阅读习惯很多,下面我重点谈这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上课听讲的习惯。课堂上,是学生获得良好习惯培养的主阵地,也是让学生明了什么是好习惯,哪些习惯有利于促进我们学好语文的辨别场。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的习惯,同时要求学生上课不能东张西望,或做小动作。这些都是作为上课的一般要求,但要形成习惯,还需要我们在强化纪律的背景下,加强培养,使之渐渐养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的习惯,虽是一种简单要求,应该说,到了初中,学生都能读书了,而且有多样的读书方法了。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并不是我们想象那么乐观,不仅主动性差,读书方法还欠佳。对于读书主动性,我们可通过氛围营造、激励评价、表演式朗读、读书成果展等方法加以进行。而读书方法的培养,我们可通过授讲示范、生生结对优带差、方法交流和反复实践等去落实。
(三)培养学生阅读动笔的习惯。这是阅读习惯培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现行学生都喜欢“视动”而不“手动”,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加强动笔阅读有很多好处:一是能够帮助记忆;二是能够掌握书中的重点、要点;三是有利于采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四是能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动笔阅读习惯的培养。
当然,要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其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之。教学中,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者,我们要更新理念,强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实践者,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果,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立寒,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困境探讨[J].读书文摘,2016年。
[2]张凤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2011年。
[3]廖小琴,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J].教育科学,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