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媒体背景下初中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分析

【作者】 陈 辉

【机构】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罗汉中学



【正文】  【摘 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道”就是德的范畴。德育教育自古就位居教育的首要位置。初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期,科学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并让他们受益终生。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初中生的视野被无限“放大”,而互联网对他们的影响更是喜忧参半。本文基于德育视角,就初中网络道德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初中生;网络影响;德育教育

  1、传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在科技信息背景条件下,初中生的认知已经脱离了纸质读物和电视广播。在这种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且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还暴露出诸多不足。
  1.1高高在上,不接地气
  德育教育本身具有“说教”性质,传统德育教育基于教材,实际教学流于形式。“重理论,轻实践”一直是德育教育的短板。虽然德育教育不扎实,但又必须追求道德素质教育,由此造成不接地气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直接讲述国家发展史,重大事件,以及国家的大政方针。却很少基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逐个落实。把能否熟记、背诵相关知识视作考核标准。由于未能接受系统的教育,德育学习也多流于口号。对于“德”的理解也多停留在字面之上,未能理解“德”的精髓,更无法将其“外化于形式”。
  此外,传统德育教育无法和学生自身发展结合起来,由此造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剥离。学生无法基于自己大视角去理解那些令人“生畏”的理论思想,实际行动也很难用行为准则去衡量。由此,德育教育工作仅以一门学科形式存在,尚未发挥其自身价值。
  1.2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
  从德育教育现状来看,其主要缺陷包括:效率低、缺乏魅力、不“吸睛”。传统说教式教学,让学生有形同嚼蜡的感觉。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开始从内心抵触德育课程,并逐渐心生厌倦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逆向而行,最终违背德育教育的初衷。
  1.3家庭德育工作失衡
  教育是一个多维度作用的结果,学校仅仅承担一大部分教育职能,家庭、社会也肩负着教育重任。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家庭未能充分重视德育教育,甚至对于学生的道德问题不闻不问,一味溺爱。有的家庭将所有教育工作全部推给学校,这种教育工作的失衡让学生无法衡量哪种教育更有意义,从而让学生迷失方向,无法判断自己言行、思想的正确与否。
  1.4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直以来,德育教育重视媒体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早期的不良读物光盘,到后来沉溺于电视节目,从早期的游戏厅到现在的手游。这些都被德育教育工作者划定为“禁地”,但在信息时代下很多学生禁不住诱惑,逐年沉溺于网络之中,甚至在虚幻的世界中无法自拔。虽然也有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限制,但在各种APP、微视频的吸引下,学生也逐渐成为低头族中的一员。课间甚至课堂上也会发现低头玩手机的情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爆发式发展,网络环境变得纷繁复杂。同时,网络本身不能对语言进行识别,无法划分出思想的好与坏。在此条件下,学生接触正确思想或错误思想的概率各占百分之五十。即便成年人也偶有被网络言论迷糊的时候,更何况心智尚不成熟的初中生,更是无法准确评判网络语言。在错从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所有言论都会给学生带来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但有关网络的法律和法规,其出台速度远不及网络发展速度。这无疑加大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难度,此外网络上各种灰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如:网贷。一旦学生深陷其中会给学生和他的家庭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新媒体背景下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
  2.1尝试创新德育教育工作
  就传统德育教育工作来看,整个过程都是在封闭环境中开展的,未能和学生的生活、学习衔接起来。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也似是而非,多数记忆停留在只言片语的理论层面上。为打破这种格局,我们还需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公益活动,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对自己的行为有更高层次的认知。在校内,从安全防范入手,每天严格按照既定路线行走,确保整齐划一。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不丢一片纸屑。在课堂讲述的基础上,将实践延伸到生活中、社会上。在课余,还要多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实践,逐渐消化课堂内的理论知识。同时,开展德育教育还要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要懂得“疏”的作用大于“堵”,积极引领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互联网成为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助手,逐渐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
  2.2注重提升德育工作的地位
  想要提升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将德育工作放置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为提升初中生德育水平,还需将德育教育工作提升到一定高度。我们要研究德育和智育的主要区别,并摆正两者的位置。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要将德育放置到首要位置。德是“立人之本”,是一个合格社会人的底线。这也是开展德育教育,并将其放在教育首要位置的原因。我们要从学生的精神、心理层里进行教育引导,协助他们树立优秀观念,然后再开展智力教育。
  2.3多管齐下,有序开展
  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的结果。我们有必要调动家庭力量和社会力量,通过三方协作、同抓共管提升德育教育水平。从家庭层面来看,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开始从各方面影响孩子的成长。为此,家长应首先树立高尚的道德“样板”,日常生活中乐观向上、文明用语、勤俭持家、开朗豁达。通过言传身教,为自己的子女树立榜样。可以说,家长想让子女变成什么样的人,那自己就要先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家长好吃懒做,他的孩子也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少年,更难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教师要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保持教育上的同步性。通过及时鼓励,让学生一直保持优良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高尚的人。
  结语
  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肩负着历史发展的重任。可以说,青少年的道德水准关乎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安危。青少年要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获得进步。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德育教育应放到首要位置。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奋发图强,排除各种困难,为德育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内外沟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每位少年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