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亲子分离之单亲家庭学生的学校教育策略研究
【作者】 高安艳
【机构】 贵州省盘州市第十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作为教师,在面向我们的学生时,无论是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都会遇到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学生。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单方离世,这些孩子有的跟着父母单方生活,有的则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抚养照顾,也有的是亲戚抚养照顾。作为学校和教师,如何通过教育,帮助单亲家庭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因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调整他们的心态,使其尽快达到平衡,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课题。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 单亲家庭;学生;学校教育;策略
作为教师,在面向我们的学生时,无论是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都会遇到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学生。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单方离世,这些孩子有的跟着父母单方生活,有的则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抚养照顾,也有的是亲戚抚养照顾。
目前在校就读的学生中,这个特殊的群体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他们当中有一部分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也有相当多一部分,由于家庭的破裂,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小就饱受家庭动荡所带来的磨难,形成了心理上的残缺。很多单亲家庭学生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随着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子女增多,给未来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作为学校和教师,如何通过教育,帮助单亲家庭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因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调整他们的心态,使其尽快达到平衡,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课题。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
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只有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的情况下,从学校的层面,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制度,出台具体的教育计划、措施和方法,对这些学生给予相应的照顾,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来自教师的温暖,才能真正的帮助这些从家庭学生走出来,融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二、研究分析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
要想做好这些学生的教育工作,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在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的完整与残缺对子女教育有着很大影响。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在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上也有其特殊性。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在一个家庭中,他们是弱小的,除了父母,他们一无所有。所以失去父爱或母爱对他们的打击和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有研究表明,单亲家庭中,许多孩子在家庭变故几年之后,其心理创伤仍难以愈合。
在本课题的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单亲家庭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内向自卑
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了这份优越感,再加上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比如有的孩子觉得父母的吵吵闹闹让同学或邻居看到、听到是很丢人的事,自己脸上很不光彩;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如以前,因而产生自卑感。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甚至于有的孩子会常常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2.抑郁冷漠
有的孩子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亲或母亲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沉,甚至见到别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在学校,他们不敢谈论自己的父母,在这个“小社会”中,长期怕接触,情感、意志、情绪脆弱,于是自我封闭,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最严重的导致与集体不合。
3.充满憎恨
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他们讨厌父母争吵,憎恨父母不顾自己的成长和感情。憎恨不提供抚养费的父亲或母亲,或站在父母其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这种憎恨久而久之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甚至对他人、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我又何必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对同学、对集体的事缺乏热情,对公益事业表现冷淡,还有的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
4.暴躁易怒
有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的缺陷,使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渲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好斗,所以会出现打架、斗殴等行为。
5.嫉妒敌对
因为家庭的不完整,他们嫉妒同学谈自己的父母,谈自己温暖的家。嫉妒使他们产生了一种羞于启齿而又十分强烈的憎恨心态。他们不相信周围的人,排斥周围的人,没有爱的情感,与周围人缺乏情感交流,常常把他人的善意批评或好言相劝,看成是恶意的举动,他们轻则臵若罔闻,重则寻机报复,经常挑起一些带有恶作剧色彩的事端,有的甚至以对他人的戏弄或殴打为乐。
心理学家分析,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三、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使单亲家庭的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人格呢?让学生能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温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从入学起,就应当着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踪,并详加记载。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上的关照,行为上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的教育方法如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在教育工作中,我力求做到细心地观察、仔细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了解这些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注意掌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融洽点、疏忽点,以便架起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之间沟通的桥梁,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目的。
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有个叫芳芳(化名)的单亲家庭女孩,她个性强,脾气怪,经常与同学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隔三差五与同学闹不团结。后经我多次谈心、教育,她对同学的态度大有好转,处事也稳重多了,并被同学们推选为小组长。可在家里与父亲新交的女朋友关系紧张,她认为那个女人会夺去父亲对自己的爱,导致女方提出让其父在孩子与爱人之间做出选择的条件,使其父亲非常痛苦,甚至到了分手的边缘,当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教育孩子从对父亲的爱,家庭生活的负担,经济等方面去着想,告诉她孩子不能陪伴父母一辈子,当父母年老时,他们会很孤独。终于使孩子接纳了父亲的女朋友。
2.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
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其一,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们,尽量淡化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避免他们感到窘迫、难堪和不安。其二,教师自身观念要开放,心态要豁达,尊重单亲家庭孩子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不能有歧视、嘲笑、戏弄单亲孩子的做法。其三,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学们接受他们并乐意亲近他们。其四,要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教师除细心观察外,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3.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深入了解,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蛮做,便会大碍于孩子的发展。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要了解他们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比如,在班级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手拉手,一帮一”、?“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都是一家人”等主题班会,让双亲家庭孩子与单亲家庭孩子团结互助、平等相处,一起欢笑,没有讽刺,没有歧视,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个性和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避免当面谈论敏感话题,关注其动态,防止结交坏朋友,走上邪路。
4.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快乐、关心和鼓励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更需要教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创设一种真诚的氛围,使孩子重新享受失而复得的温暖与快乐。如:我班有个叫璐璐(化名)的女同学,她因脾气古怪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我狠狠批评了她,事后,她哭得很伤心。我通过同学才了解到她父母离婚数年,现跟随母亲生活,家庭境况又不好,她常常心情苦闷,情绪低落。知道这些后,我主动向她道歉,她当时扑到我的怀里放声大哭了。从此,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次,我发现她面色铁青,捧着肚子,显出极其难受的样子。我立刻上去问明原因,原来母亲为了挣钱养家到外地打工去了,她由比她大几岁的小姨照顾,早上没有吃早餐,我马上买来两个热气腾腾的包子让先她填饱肚子。我用慈母一般的爱,尽我所能呵护着她,并鼓励她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她比以前开朗多了,而且乐于助人,学习十分努力,成绩优异。她说惟有学好功课才能回报老师的关爱。除了关心、照顾、安慰,我还适时、适当地给她讲清道理,告诉她今后她的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哪些变化、挫折,应该怎样应对,让她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她树立明确的目标,正视现实,把握自己的命运。
单亲家庭的学生尽管遭遇了很多家庭的不幸,比一般的孩子缺少爱护和幸福感,但是爱是可以弥补的,只要学校这个大家庭,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只要每一位老师本着“爱心、热心、诚心、耐心”和科学的态度,为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就能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相信他们也同样会生活得快乐、幸福。
【关键词】 单亲家庭;学生;学校教育;策略
作为教师,在面向我们的学生时,无论是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都会遇到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学生。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单方离世,这些孩子有的跟着父母单方生活,有的则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抚养照顾,也有的是亲戚抚养照顾。
目前在校就读的学生中,这个特殊的群体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他们当中有一部分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也有相当多一部分,由于家庭的破裂,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小就饱受家庭动荡所带来的磨难,形成了心理上的残缺。很多单亲家庭学生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随着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子女增多,给未来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作为学校和教师,如何通过教育,帮助单亲家庭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因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调整他们的心态,使其尽快达到平衡,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课题。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
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只有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的情况下,从学校的层面,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制度,出台具体的教育计划、措施和方法,对这些学生给予相应的照顾,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来自教师的温暖,才能真正的帮助这些从家庭学生走出来,融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二、研究分析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
要想做好这些学生的教育工作,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在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的完整与残缺对子女教育有着很大影响。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在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上也有其特殊性。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在一个家庭中,他们是弱小的,除了父母,他们一无所有。所以失去父爱或母爱对他们的打击和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有研究表明,单亲家庭中,许多孩子在家庭变故几年之后,其心理创伤仍难以愈合。
在本课题的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单亲家庭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内向自卑
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了这份优越感,再加上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比如有的孩子觉得父母的吵吵闹闹让同学或邻居看到、听到是很丢人的事,自己脸上很不光彩;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如以前,因而产生自卑感。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甚至于有的孩子会常常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2.抑郁冷漠
有的孩子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亲或母亲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沉,甚至见到别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在学校,他们不敢谈论自己的父母,在这个“小社会”中,长期怕接触,情感、意志、情绪脆弱,于是自我封闭,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最严重的导致与集体不合。
3.充满憎恨
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他们讨厌父母争吵,憎恨父母不顾自己的成长和感情。憎恨不提供抚养费的父亲或母亲,或站在父母其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这种憎恨久而久之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甚至对他人、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我又何必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对同学、对集体的事缺乏热情,对公益事业表现冷淡,还有的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
4.暴躁易怒
有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的缺陷,使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渲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好斗,所以会出现打架、斗殴等行为。
5.嫉妒敌对
因为家庭的不完整,他们嫉妒同学谈自己的父母,谈自己温暖的家。嫉妒使他们产生了一种羞于启齿而又十分强烈的憎恨心态。他们不相信周围的人,排斥周围的人,没有爱的情感,与周围人缺乏情感交流,常常把他人的善意批评或好言相劝,看成是恶意的举动,他们轻则臵若罔闻,重则寻机报复,经常挑起一些带有恶作剧色彩的事端,有的甚至以对他人的戏弄或殴打为乐。
心理学家分析,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三、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使单亲家庭的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人格呢?让学生能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温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从入学起,就应当着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踪,并详加记载。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上的关照,行为上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的教育方法如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在教育工作中,我力求做到细心地观察、仔细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了解这些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注意掌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融洽点、疏忽点,以便架起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之间沟通的桥梁,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目的。
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有个叫芳芳(化名)的单亲家庭女孩,她个性强,脾气怪,经常与同学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隔三差五与同学闹不团结。后经我多次谈心、教育,她对同学的态度大有好转,处事也稳重多了,并被同学们推选为小组长。可在家里与父亲新交的女朋友关系紧张,她认为那个女人会夺去父亲对自己的爱,导致女方提出让其父在孩子与爱人之间做出选择的条件,使其父亲非常痛苦,甚至到了分手的边缘,当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教育孩子从对父亲的爱,家庭生活的负担,经济等方面去着想,告诉她孩子不能陪伴父母一辈子,当父母年老时,他们会很孤独。终于使孩子接纳了父亲的女朋友。
2.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
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其一,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们,尽量淡化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避免他们感到窘迫、难堪和不安。其二,教师自身观念要开放,心态要豁达,尊重单亲家庭孩子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不能有歧视、嘲笑、戏弄单亲孩子的做法。其三,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学们接受他们并乐意亲近他们。其四,要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教师除细心观察外,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3.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深入了解,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蛮做,便会大碍于孩子的发展。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要了解他们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比如,在班级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手拉手,一帮一”、?“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都是一家人”等主题班会,让双亲家庭孩子与单亲家庭孩子团结互助、平等相处,一起欢笑,没有讽刺,没有歧视,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个性和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避免当面谈论敏感话题,关注其动态,防止结交坏朋友,走上邪路。
4.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快乐、关心和鼓励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更需要教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创设一种真诚的氛围,使孩子重新享受失而复得的温暖与快乐。如:我班有个叫璐璐(化名)的女同学,她因脾气古怪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我狠狠批评了她,事后,她哭得很伤心。我通过同学才了解到她父母离婚数年,现跟随母亲生活,家庭境况又不好,她常常心情苦闷,情绪低落。知道这些后,我主动向她道歉,她当时扑到我的怀里放声大哭了。从此,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次,我发现她面色铁青,捧着肚子,显出极其难受的样子。我立刻上去问明原因,原来母亲为了挣钱养家到外地打工去了,她由比她大几岁的小姨照顾,早上没有吃早餐,我马上买来两个热气腾腾的包子让先她填饱肚子。我用慈母一般的爱,尽我所能呵护着她,并鼓励她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她比以前开朗多了,而且乐于助人,学习十分努力,成绩优异。她说惟有学好功课才能回报老师的关爱。除了关心、照顾、安慰,我还适时、适当地给她讲清道理,告诉她今后她的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哪些变化、挫折,应该怎样应对,让她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她树立明确的目标,正视现实,把握自己的命运。
单亲家庭的学生尽管遭遇了很多家庭的不幸,比一般的孩子缺少爱护和幸福感,但是爱是可以弥补的,只要学校这个大家庭,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只要每一位老师本着“爱心、热心、诚心、耐心”和科学的态度,为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就能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相信他们也同样会生活得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