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探析
【作者】 杨晓敏
【机构】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示范小学
【正文】 【摘 要】 学生的成长就像小树苗的成长一样,不仅需要雨露阳光,还需要园丁的“修剪”,这样才能长得更加高大和挺拔。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就像是管理小树苗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班集体是学生参与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对学生素养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在新课标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校已经不仅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标准的人才。小学作为人才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要从该阶段开始,充分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引导者,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尽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转变管理理念,实施人本管理
从管理层面分析,班级管理的有效提升,一方面靠平等,另一方面靠科学。所谓的平等管理,即以人为本,提升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识;科学管理,即规则管理,以“法”治班,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要从学生的个性化出发,制订平等、科学的管理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使得班级管理更具制度化和合理化。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分析,部分教师在基本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将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管理者进行传统式管理,导致班级管理的效果差强人意。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班级管理理念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班级管理要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体来对待,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个性并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班级管理意识,而不是硬性化管理学生。作为班主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班主任要全面地发挥出班级管理工作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作用,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和严厉的执法者。还需要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第二,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班主任降低管理的直接参与性,师生之间注重角色的转换,给予学生自主管理的权利,提升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自主性。第三,正所谓没有制度谈不上管理,因此,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从教书育人的核心理念出发,听取学生的管理意见,制订一个对全体学生具有约束力的制度、规则,开展人性化管理。
2、把尊重、赞赏学生作为沟通的基础
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与成人相比还不够成熟,学生也不具备娴熟的沟通交流技巧,甚至不会管理自我情绪,也不懂得遵守班级规则,但学生有着天真无邪的心,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着充沛的情感,小学生各有各的性格特征,也各有各的优点,班主任就是要善于发展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作为沟通的切入点。班主任要学习尊重和赞赏学生,这样沟通时才能在行动和语言上表现出对学生的喜爱,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应当将每个学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关心爱护他们,耐心细心地呵护他们,从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点着手与他们沟通,建立学生与教师交谈的自信,促进师生良好关系的形成。在学生犯了错误时,也不要急着批评他们,要倾听学生的思想,根据细节慢慢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若是习惯性错误,教师还需要花费一段时间去观察学生的行为,经常找学生了解,直到他改掉这个坏习惯。
3、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变化
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爱感化学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使学生自觉融入到班集体中。学生只有转变了内心的想法,才会认可班集体,才会发挥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由此,小学班主任探究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时,要懂得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班主任可以利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心服口服”。但是,部分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喜欢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思考,固执己见,不仅没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反而加大了师生之间的沟通矛盾。由此,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要与学生合理沟通,关心学生的成长心理,做到因人而异。教师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学生最近的苦恼,然后综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来确定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不同的沟通方式。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利用纸条、信箱留言等方式来收集学生的“想法”,增加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对于性格活泼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来沟通;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联系学生的家长,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制订计划,让学生尽快适应班集体活动。
4、通过开展多元化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班级管理教育,都不能忽略在人文教育中责任观的培养,一方面责任感是学生成长的必备品,更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对于责任感来讲,它不仅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点,更是班主任教学的主要内容,它主要体现在行为意识和行为品质上,责任意识不仅仅代表对自己的责任,更包含对学校、对班级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小学生都不能一味地在家长的庇护下成长,做什么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在新时期班级管理措施的优化上,班主任要注重责任感的教育,通过多元化的集体性、合作性以及社会性相关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寻找到自身的位置,引导学生积极关注集体以及他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形成强烈的班级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让学生真正地实现“知行合一”。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想要更好地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技巧与方法。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必须要遵循相应的管理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保障班级管理的实效性,进而为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国魁.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J].赤子,2019(13):124.
[2]陈小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99.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在新课标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校已经不仅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标准的人才。小学作为人才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要从该阶段开始,充分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引导者,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尽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转变管理理念,实施人本管理
从管理层面分析,班级管理的有效提升,一方面靠平等,另一方面靠科学。所谓的平等管理,即以人为本,提升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识;科学管理,即规则管理,以“法”治班,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要从学生的个性化出发,制订平等、科学的管理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使得班级管理更具制度化和合理化。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分析,部分教师在基本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将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管理者进行传统式管理,导致班级管理的效果差强人意。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班级管理理念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班级管理要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体来对待,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个性并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班级管理意识,而不是硬性化管理学生。作为班主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班主任要全面地发挥出班级管理工作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作用,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和严厉的执法者。还需要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第二,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班主任降低管理的直接参与性,师生之间注重角色的转换,给予学生自主管理的权利,提升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自主性。第三,正所谓没有制度谈不上管理,因此,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从教书育人的核心理念出发,听取学生的管理意见,制订一个对全体学生具有约束力的制度、规则,开展人性化管理。
2、把尊重、赞赏学生作为沟通的基础
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与成人相比还不够成熟,学生也不具备娴熟的沟通交流技巧,甚至不会管理自我情绪,也不懂得遵守班级规则,但学生有着天真无邪的心,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着充沛的情感,小学生各有各的性格特征,也各有各的优点,班主任就是要善于发展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作为沟通的切入点。班主任要学习尊重和赞赏学生,这样沟通时才能在行动和语言上表现出对学生的喜爱,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应当将每个学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关心爱护他们,耐心细心地呵护他们,从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点着手与他们沟通,建立学生与教师交谈的自信,促进师生良好关系的形成。在学生犯了错误时,也不要急着批评他们,要倾听学生的思想,根据细节慢慢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若是习惯性错误,教师还需要花费一段时间去观察学生的行为,经常找学生了解,直到他改掉这个坏习惯。
3、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变化
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爱感化学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使学生自觉融入到班集体中。学生只有转变了内心的想法,才会认可班集体,才会发挥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由此,小学班主任探究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时,要懂得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班主任可以利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心服口服”。但是,部分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喜欢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思考,固执己见,不仅没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反而加大了师生之间的沟通矛盾。由此,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要与学生合理沟通,关心学生的成长心理,做到因人而异。教师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学生最近的苦恼,然后综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来确定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不同的沟通方式。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利用纸条、信箱留言等方式来收集学生的“想法”,增加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对于性格活泼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来沟通;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联系学生的家长,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制订计划,让学生尽快适应班集体活动。
4、通过开展多元化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班级管理教育,都不能忽略在人文教育中责任观的培养,一方面责任感是学生成长的必备品,更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对于责任感来讲,它不仅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点,更是班主任教学的主要内容,它主要体现在行为意识和行为品质上,责任意识不仅仅代表对自己的责任,更包含对学校、对班级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小学生都不能一味地在家长的庇护下成长,做什么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在新时期班级管理措施的优化上,班主任要注重责任感的教育,通过多元化的集体性、合作性以及社会性相关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寻找到自身的位置,引导学生积极关注集体以及他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形成强烈的班级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让学生真正地实现“知行合一”。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想要更好地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技巧与方法。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必须要遵循相应的管理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保障班级管理的实效性,进而为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国魁.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J].赤子,2019(13):124.
[2]陈小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