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传承经典品味内涵 ——谈传统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胡洪波

【机构】 广西北流市塘岸镇长塘小学



【正文】  【摘 要】 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学的开展也赋予了新的使命。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更好地展现学科人文性的特点,注重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带动学生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所以,在现阶段,小学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可以适当的加强传统经典诵读的渗透,对教学的开展起到一个辅助性的作用,带动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获取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 传统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渗透

  新课标指出,在人类文化发展和推动的过程当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和交际工具,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在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所以,在现阶段,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适当加强传统经典诵读的渗透。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学科内涵,也能够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让学生可以在经典诵读当中有更多的收获。
  一、当前小学语文经典文化诵读中存在的问题
  1.形式过于单一,内容枯燥使得学生失去兴趣
  当前小学语文经典文化诵读开展的过程中存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诵读展开的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对繁难的经典文本没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得诵读的效果无法体现。在很多学校中,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的经典诵读基本上就是找一篇经典著作,让学生读一遍,对其内容也不做深入地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觉得难度大,产生畏难心理,最后诵读经典流于形式。
  2.在经典诵读的开展中,教师对诵读文本的挖掘不够深入
  许多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时不对文本进行过多的阐释,学生对诵读的内容无法有一个深入的、直观的认识,无法在诵读的过程中将全文联系起来,对文本的理解支离破碎。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另一个方面是教师对经典诵读的认识不到位。例如,在读《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何教师没有进行解读,学生对这种浪漫的想象无法理解,对诗歌的原意掌握得支离破碎。
  3.缺乏实践去检验经典文化诵读中传递的优秀品质
  传统经典中包含了很多关于道德的篇章,例如《孔融让梨》在教师讲解过后学生知道谦让和为别人着想是一种良好的美德,然而如果学生没有去实践这种美德,那么学生对这种美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如果不去实践,对于美德认识仅限于表层的理解,而不知道这种美德会为周围人带来何种益处,没有周围环境的反馈,学生形成这种美德的概率就会变小。
  二、传统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首先,有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语文课程本身具备较强的人文优势,在语文教材当中包含着各个时代下的经典著作,这些内容都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和考验,对于学生价值观念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有限,可塑性较强,通过传统经典诵读的有效渗透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被其中的思想和品质所感染,实现言行规范,让学生可以传承乐于助人、善良诚实等优良品质,真正的实现德育渗透。其次,有助于美育教育渗透。在经典诵读当中有非常多美的因素,如语言美、文字美、品质美、情感美等,可以让学生对美更好地进行领悟和感受,让学生对经典精髓进行体会,获取到审美感知,带动学生审美能力和素养的提高,让学生可以在语文课程教学当中获取到更好的发展与成长。
  三、传统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1.传授诵读方法,实现有效渗透
  在带领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就应该加强诵读方法的传授[1]。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当中摆脱教师的依赖,真正的实现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得到进一步的加深。例如,在经典诵读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高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将《道德经》这一内容引入进来。《道德经》中的内容是我国的文化精髓,需要学生反复诵读才能够对学生本身的慧识进行开发,让学生的心灵之门得以敞开。比如,在诵读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加强周边环境和意境的构建,让学生可以品味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朗朗上口进行诵读。在诵读的过程当中应该处理好语调、停顿、语速等相关要素,更好的实现对诵读内容本身情感基调的感受。借助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在无形当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技巧,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诵读当中的文化精髓,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2.立足课本内容,实现有效渗透
  在经典诵读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将教材内容作为立足点,不断地进行延伸[2]。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加深学生的体会和感受,让最终的经典诵读效果变得更好。例如,在讲解完《父爱之舟》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就可以围绕父爱来为学生引入各种各样古人的经典作品。比如宋凌云的《忆父》,带领学生投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让学生可以对古人父爱情感的表达更好的进行体会,让学生对父爱之舟文章含义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在这样的模式下就能够让学生在局限的课程当中接触到更多的经典诵读内容,有助于学生情感的深化、视野的拓展,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3.加大德育教育,实现有效渗透
  在经典诵读内容当中,有非常多的德育因素值得教师挖掘,对于学生气质的提升、人文精神的强化、道德品质的构建都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3]。所以,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巧妙地加强对传统经典诵读的运用,让学生能够在诵读的过程当中对自己的为人处事产生一定的启示,扭转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三观的正确构建。例如,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早读中选取一些内容进行诵读,在内容选取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当前的实际特点和生活环境,主要可以将选取的内容设定为报效国家、孝顺父母、爱护自己、帮助他人等等。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当中可以相机理解内涵,对学生日常生活当中的做人做事以及三观的构建都有着非常大的辅助作用。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展现出传统经典诵读的价值和内涵,真正的实现在语文课程当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获取到更加全面和综合的发展,为学生后续的思想发展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4.善用现代技术,实现有效渗透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之外,在传统经典诵读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加强现代技术的辅助。通过现代技术的辅助能够更好的对诵读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有助于周边氛围和意境的营造,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当中更好的产生一种如临其境之感。例如,教师可以将诵读的主题设置为“母爱”,让学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对一些母爱有关的名著经典进行诵读,要求学生在诵读的过程当中读出感情,并能够加强对于“母爱”的整体认知。在这一过程当中,当学生诵读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母爱的宣传片,让学生可以以动态的方式对母爱产生认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后续的经典诵读当中可以融入更多的思想情感。此外,在后续中,对于一些经典段落也可以让学生开展模仿写作,实现读写结合,让学生对诵读的内容产生深刻的体会。这样就可以使得诵读课的开展变得更加顺利、有效,让课程内容得到丰富,实现语文课程教学当中经典诵读的有效渗透和引入。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结合学科特点适当加强传统经典诵读的引入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学科的特点,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从传授诵读方法、立足课本内容、加大德育渗透、善用现代技术四个方面,让经典诵读得到良好的渗透,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覃礼欢. 传承经典 培养气质 提升素养——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方法研究[J]. 课外语文,2021,(01):104-105.
  [2]王冬花. 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江西教育,2020,(33):42.
  [3]冯全成.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 科幻画报,2020,(1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