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
【作者】 刘 哲
【机构】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 历史学科是社会科学,也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历史知识有一定的场面性、情节性,无论人物或事件都是多面的、立体的。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质,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历史;教学建议;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是一个不断探讨和研究的理论问题。另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尤其要强调“交互”这一特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是教学中的一个现实的实践问题,进而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历史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历史教学中以讲故事的方式,推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总是采用教师分析讲解,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学过程比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重大历史事件,有着许许多多有趣而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内容情境之中。
历史故事可以有效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并且推进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种方法往往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讲到历史人物李白,可以先让学生们朗诵几首李白的诗词,然后讲解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这首诗是反映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壮丽美好的祖国河山。最后再介绍李白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共写有九百多首诗篇,是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等等。还可以唱一首《烟花三月》的歌曲,来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们在听故事,听音乐的过程中既学习了历史知识,又陶冶了情操,课题效果也非常活跃。
记得小时候特别爱听单田芳老师说评书。说到每一集结束时就是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句话既给听众留下了一些悬念,又每每让人牵肠挂肚,甚至连吃饭都在琢磨着下回故事的情节。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也能够运用这些技巧,使学生在每节课结束时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虽然一节课结束了,但却给学生们留下了研究和思考的空间,学生们没有理由,不喜欢历史。
二、历史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有条件的学校都有投影、电教室。例如讲解鸦片战争,可以先放映一部鸦片战争的影片。《鸦片战争》这部影片全方位展现了那段历史的风云。通过看电影,学生们就可以知道事件发生在清代道光年间。英商带着满船鸦片到达了中国,中国水师总兵与英商勾结,使鸦片得以顺利进关。林则徐到达广州后,立即处死了一批烟贩,并派兵围住了洋商馆。英商们抗议,拒绝交出贩运到中国的鸦片。影片最后是广州虎门海滩,工人们和兵勇将鸦片倒入硕大的化烟池中。最后被化成黑色的浊流,流入大海之中……影片告诉学生们英国商人每年向中国输入近两千吨鸦片,清政府每年流失三千万两白银,鸦片战争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进了一步。
这种教学模式,非常直观,通过看电影把学生们带到那个不堪回首的历史阶段。这种直接的感官刺激,比我们单纯的将课本,更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能加深印象。使学生们即学习了历史知识,又培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读书的爱国热情。
三、历史教学中师互动,让历史事件再现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将一些历史内容,编成话剧,在课堂上表演。通过表演的形式,教师给学生以真诚的鼓励和帮助,学生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师生共同重温历史,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使学生们主动的去思考,在交互中常常会碰撞出绚丽的思想火花――创新思维。例如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教师可以扮演李渊,学生们可以扮演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大臣、士兵等角色,选取贞观王朝的一个小节,来进行表演,揣摩那个时代,那个历史时期,各个人物的心态,让大家积极思考,共同走进历史,亲身去体验贞观王朝的刀光剑影。师生在互动中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非常优秀的民族,回首先辈辉煌的过去,我们无比的骄傲。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有令世界震惊的“四大发明”。今天的中国人更是齐心协力,前赴后继的拼搏、奋斗,以推动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四、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客观的评判历史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客观的评判历史,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发展的、辩证的去评判历史中的事件及历史中的人物。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历史中不同的人物,会对同一件事情做出不同的选择,有的选择有利于人民大众的利益,符合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人们会赞扬他。而那些有损于人民大众的利益的,不符合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的,人们会批判他。“史以鉴人”,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今天的人们看到我们的过去。
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引导学生客观的评判历史,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也是揭示历史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的过程统一,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积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让历史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总之,教海无涯,学无止境,历史教学还有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探讨研究,这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点体会。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研究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历史;教学建议;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是一个不断探讨和研究的理论问题。另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尤其要强调“交互”这一特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是教学中的一个现实的实践问题,进而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历史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历史教学中以讲故事的方式,推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总是采用教师分析讲解,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学过程比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重大历史事件,有着许许多多有趣而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内容情境之中。
历史故事可以有效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并且推进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种方法往往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讲到历史人物李白,可以先让学生们朗诵几首李白的诗词,然后讲解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这首诗是反映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壮丽美好的祖国河山。最后再介绍李白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共写有九百多首诗篇,是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等等。还可以唱一首《烟花三月》的歌曲,来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们在听故事,听音乐的过程中既学习了历史知识,又陶冶了情操,课题效果也非常活跃。
记得小时候特别爱听单田芳老师说评书。说到每一集结束时就是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句话既给听众留下了一些悬念,又每每让人牵肠挂肚,甚至连吃饭都在琢磨着下回故事的情节。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也能够运用这些技巧,使学生在每节课结束时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虽然一节课结束了,但却给学生们留下了研究和思考的空间,学生们没有理由,不喜欢历史。
二、历史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有条件的学校都有投影、电教室。例如讲解鸦片战争,可以先放映一部鸦片战争的影片。《鸦片战争》这部影片全方位展现了那段历史的风云。通过看电影,学生们就可以知道事件发生在清代道光年间。英商带着满船鸦片到达了中国,中国水师总兵与英商勾结,使鸦片得以顺利进关。林则徐到达广州后,立即处死了一批烟贩,并派兵围住了洋商馆。英商们抗议,拒绝交出贩运到中国的鸦片。影片最后是广州虎门海滩,工人们和兵勇将鸦片倒入硕大的化烟池中。最后被化成黑色的浊流,流入大海之中……影片告诉学生们英国商人每年向中国输入近两千吨鸦片,清政府每年流失三千万两白银,鸦片战争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进了一步。
这种教学模式,非常直观,通过看电影把学生们带到那个不堪回首的历史阶段。这种直接的感官刺激,比我们单纯的将课本,更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能加深印象。使学生们即学习了历史知识,又培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读书的爱国热情。
三、历史教学中师互动,让历史事件再现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将一些历史内容,编成话剧,在课堂上表演。通过表演的形式,教师给学生以真诚的鼓励和帮助,学生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师生共同重温历史,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使学生们主动的去思考,在交互中常常会碰撞出绚丽的思想火花――创新思维。例如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教师可以扮演李渊,学生们可以扮演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大臣、士兵等角色,选取贞观王朝的一个小节,来进行表演,揣摩那个时代,那个历史时期,各个人物的心态,让大家积极思考,共同走进历史,亲身去体验贞观王朝的刀光剑影。师生在互动中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非常优秀的民族,回首先辈辉煌的过去,我们无比的骄傲。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有令世界震惊的“四大发明”。今天的中国人更是齐心协力,前赴后继的拼搏、奋斗,以推动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四、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客观的评判历史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客观的评判历史,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发展的、辩证的去评判历史中的事件及历史中的人物。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历史中不同的人物,会对同一件事情做出不同的选择,有的选择有利于人民大众的利益,符合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人们会赞扬他。而那些有损于人民大众的利益的,不符合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的,人们会批判他。“史以鉴人”,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今天的人们看到我们的过去。
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引导学生客观的评判历史,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也是揭示历史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的过程统一,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积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让历史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总之,教海无涯,学无止境,历史教学还有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探讨研究,这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点体会。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研究中做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