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方法分析

【作者】 兰秀蓉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东宝小学校



【正文】  【摘 要】 数学模型思想是学好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数学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数学相关的各种知识,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已知条件将抽象的数学与外部事物联系起来。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模型思想的培养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教学;模型思想;教学创新

  1、数学模型思想
  该思想是基于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并通过研究该模型从而有效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发展与丰富的过程。就小学数学而言,通过数学模型思想不仅能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还能借助模型学习各种数学知识。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可以总结出相应的模型,并在研究数学模型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常见数学模型简介
  2.1方程模型
  就方程而言,其存在形式就是最为常见的模型。结合各种问题建立模型,并通过模型降低处理应用题的整体难度。主要步骤包括:(1)理解问题。梳理清楚未知量和已知量;(2)设置未知量。借助现有条件分析未知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3)梳理未知量关系,并与第二步结合组成方程组;(4)计算方程;(5)进一步验证问题的正确与否。
  2.2公式模型
  公式是另一种常见的模型,主要反映各种事物间数量关系。公式摒弃了事物属性,并试图通过普遍方法去归纳总结事物间的共性规律。以工程量计算为例,其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其表达公式为: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该公式可用于各种工程问题,具有很强的普遍意义。
  2.3集合模型
  在数学领域,集合体现了各种事物之间相互交叉的关系。借助于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构建相应的集合模型,通过推理分析得出准确结果。集合运算涵盖了并集、交集、补集、差集等相关运算内容,以下题为例:同一个班级内有40名学生,统计可知,有一部分学生读过《西游记》和《水浒传》,其中读过《西游记》的学生有24名,读过《水浒传》的学生有12名,只有3名学生同时读过以上两本书。问:两本书都没有看过的人数是多少?此时,用两个交叉的圆圈构建模型,左侧(A)圈内为读过《西游记》的学生(24名),右侧(B)圈内为读过《水浒传》的学生,因读过两本书的学生有3名。因此将A圈内的学生划分为21和3(放于两圈交集部分),同样将B圈内学生(12名)划分为9和3(前面已放入交集部分)。则此时可直观地看出,两本书都未曾看过的人数为:40-21-3-9=7(名)。
  2.4函数模型
  函数模型最常见的“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两种。而正比例、反比例问题是较为典型的一次函数。数学教师应结合教材让小学生对函数模型有初步认知,同时借助函数模型解决简单问题,(1)借助已知条件理解题目;(2)构建函数关系;(3)求解;(4)借助模型回答相应问题。
  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
  3.1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理论源于生活,与各种生活问题息息相关。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情境入手,总结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将生活问题通过模型进行处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如:“长度单位换算”中,可以借助绳子(形状可变)去丈量物体的长度,然后进行计算。此时,可以让学生用绳子(长度可固定)测量骑行车轮胎的长度、花坛的周长、树木的胸径等等,然后针对测量长度进行用不同计量单位进行换算:
  1m=()dm=()cm=()mm;1m2=()dm2=()cm2=()mm?2;1m3=()dm3=()cm3=()mm3。
  借助实物测量和单位换算,学生们不仅能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能熟练掌握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从而构建长度单位函数模型。此外,对比以上三组单位换算可知,长度单位为十进制,面积为百进制,体积则为千进制。上述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分组交流,从而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并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3.2透过现象看本质
  借助模型思想,可帮助小学生探索各种规律性的东西,并能透过现象发现知识的本质。数学教师应巧妙使用这种思想,有针对性地分析各种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创新。
  如题:某家公司中秋福利共发放120份礼物,放假前1天发放,共计发放出总量的3/4(计算得出:90份)。因部分员工外出,或请假未能领取(计算得出:30份)。节后上班当天,剩余部分又发放出2/3,问当日剩余多少份礼物?
  该问题看似复杂,但其包含的数字信息并不是特别繁琐,只要紧紧抓住主要数字关系,并进行深入分析,即可抽丝剥茧的理解该题目。针对本题的数量关系,教师需按照分层的关系进行讲解,第一次礼物发放的数量为总量的3/4,第二次礼品发放的数量为剩余部分的2/3,则可以列出以下公式:
  120×■×(1-■)=20(份)
  借助前后数字变化信息和模型关系,学生可以很快的算出最终结果。
  总结
  总之,小学数学并不是简单的讲解教材知识,更不是简单地刷题。小学数学知识中涵盖了很多深奥的数学原理。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地借助模型思维,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这样能帮助小学生从逻辑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借助模型解决各种生活常见问题,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