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的研究
【作者】 段自郡
【机构】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甸阳镇中心学校
【正文】 【摘 要】 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同时也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情境教学也存在着很多曲解,这样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便以小学数学学科为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正是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这一特点,便使得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具体内容。而发展是个体在环境中不断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了使学生初步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则需要教师从现实情境出发,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正确感知数学概念,最终完成数学新知识的自主构建,以此从整体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1、情境教学的意义
首先,情境教学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提供了相互作用的保障。由于教学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直接注意并引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生动活泼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够直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而使非智力因素积极转化为智力因素。其次,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起到启发与暗示的作用。积极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并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内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情境教学还增加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展开学习活动,从而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运用到小学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但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有待解决。首先,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彰显。部分教师将情境迁移到课中,并未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导致所创设的情境流于形式,这样便未能使情境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其次,情境创设的选择形式不合理。教学情境的构建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课件演示,还包括趣味化的生活案例、故事等,这样丰富多彩且富含趣性的情境成为了学生接受与理解数学知识的主要形式。但在实际课堂中,情境的构建方式较为单一,这样难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并最终造成教学的低效性。因此,教师作为课程的构建者,应主动分析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创新教学策略,进而使情境真正为教学活动所服务。
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
3.1利用故事构建情境
故事情境的构建主要以现实素材为基础,体现数学教材内容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儿童时期,学生的心智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展开教学工作。故事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如果教师将一些简短的小故事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并引导学生从特定的情境下思考抽象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赋予数学知识一定的趣味化特征,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a中,为了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笔者首先以“王爷分饼”这一故事为内容构建教学情境,同时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模拟视频,为了解决故事情节所存在的疑问,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并发现、总结、归纳出“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这一观点,将其延伸到分数学习中,进而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可见,通过故事情境的构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到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进而推动教学的积极展开。
3.2设置悬念构建情境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并且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小学生需要发展数学思维,并应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探索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作为教师而言,应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迫切等特点,以设置悬念的方式构建情境,这样能够使学生带着疑问与困惑展开进一步的数学探究活动,以此使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例如:在“年、月、日”教学中,笔者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构建了情境,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与生日。此时,笔者提出:“教师认识一个小朋友,12岁了,到目前为止就过了3个生日,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每个学生都陷入思考中,并产生较为强烈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笔者因势利导,并提出:“今天我们的学习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这一悬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以此推动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由此可见,具有悬念性的问题情境就是一个磁场,能够吸引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思考的数学世界里,并伴随着未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不满足感,以此达到启发学生智慧的效果。
3.3联系生活构建情境
数学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也需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以此构建教学情境。这时,作为教师而言一方面需要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将教材中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处理,进而帮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抓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唤醒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构建超市这一生活情境,并展示学生所熟悉的商品以及价格图片,如:牛奶2.8元、方便面3.2元、雪糕0.5元,通过这一情境的构建让学生置于虚拟超市的场景中。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算出总价钱。于是使学生产生了对小数加法计算的求知欲。这时,笔者再揭示教学主题,就会使学生的思维由生活化转化为数学化。由此可见,联系实际生活构建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以此提高其应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与条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使学生与外界的情境实现有效联结,以此促进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此外,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相适应的情境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忠言.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4):262—263.
[2]姚夏琳.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181.
[3]甘小芳.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J].教育,2016(11):81.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情境式教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正是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这一特点,便使得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具体内容。而发展是个体在环境中不断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了使学生初步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则需要教师从现实情境出发,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正确感知数学概念,最终完成数学新知识的自主构建,以此从整体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1、情境教学的意义
首先,情境教学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提供了相互作用的保障。由于教学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直接注意并引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生动活泼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够直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而使非智力因素积极转化为智力因素。其次,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起到启发与暗示的作用。积极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并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内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情境教学还增加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展开学习活动,从而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运用到小学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但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有待解决。首先,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彰显。部分教师将情境迁移到课中,并未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导致所创设的情境流于形式,这样便未能使情境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其次,情境创设的选择形式不合理。教学情境的构建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课件演示,还包括趣味化的生活案例、故事等,这样丰富多彩且富含趣性的情境成为了学生接受与理解数学知识的主要形式。但在实际课堂中,情境的构建方式较为单一,这样难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并最终造成教学的低效性。因此,教师作为课程的构建者,应主动分析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创新教学策略,进而使情境真正为教学活动所服务。
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
3.1利用故事构建情境
故事情境的构建主要以现实素材为基础,体现数学教材内容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儿童时期,学生的心智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展开教学工作。故事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如果教师将一些简短的小故事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并引导学生从特定的情境下思考抽象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赋予数学知识一定的趣味化特征,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a中,为了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笔者首先以“王爷分饼”这一故事为内容构建教学情境,同时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模拟视频,为了解决故事情节所存在的疑问,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并发现、总结、归纳出“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这一观点,将其延伸到分数学习中,进而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可见,通过故事情境的构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到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进而推动教学的积极展开。
3.2设置悬念构建情境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并且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小学生需要发展数学思维,并应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探索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作为教师而言,应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迫切等特点,以设置悬念的方式构建情境,这样能够使学生带着疑问与困惑展开进一步的数学探究活动,以此使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例如:在“年、月、日”教学中,笔者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构建了情境,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与生日。此时,笔者提出:“教师认识一个小朋友,12岁了,到目前为止就过了3个生日,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每个学生都陷入思考中,并产生较为强烈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笔者因势利导,并提出:“今天我们的学习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这一悬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以此推动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由此可见,具有悬念性的问题情境就是一个磁场,能够吸引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思考的数学世界里,并伴随着未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不满足感,以此达到启发学生智慧的效果。
3.3联系生活构建情境
数学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也需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以此构建教学情境。这时,作为教师而言一方面需要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将教材中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处理,进而帮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抓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唤醒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构建超市这一生活情境,并展示学生所熟悉的商品以及价格图片,如:牛奶2.8元、方便面3.2元、雪糕0.5元,通过这一情境的构建让学生置于虚拟超市的场景中。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算出总价钱。于是使学生产生了对小数加法计算的求知欲。这时,笔者再揭示教学主题,就会使学生的思维由生活化转化为数学化。由此可见,联系实际生活构建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以此提高其应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与条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使学生与外界的情境实现有效联结,以此促进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此外,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相适应的情境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忠言.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4):262—263.
[2]姚夏琳.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181.
[3]甘小芳.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J].教育,2016(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