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讨信息技术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作者】 马进霞
【机构】 山东省栖霞市庄园中学
【正文】 【摘 要】 时代科技发展迅速,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越来越重要,新课改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核心素养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实践力和信息社会责任。教师要使核心素养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去,将信息技术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信息技术重要的核心素养就是科学思维,然而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还不容乐观。现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并不注重过程,同时,学生对信息技术也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大都是打开电脑就开始玩。一节课下来,学生可掌握到的知识寥寥无几,更不用说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了。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促进学科联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从学科专业角度分析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与专业性,导致信息科学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很难打好基础。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积极将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在学生已有学科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建构。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新课改;培养
1、充分运用新媒体,加强情景化、生活化教学
近年来新媒体领域不断发展,其产品在教学领域投入使用不在少数,初中一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设备,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觉察及精准的辨析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环境自然就是最贴近生活的环境。在微博、短视频、B站等网络信息平台发展的时代,青少年信息意识一定与其息息相关,教师应把握机会,通过合理引导渲染信息化教学环境。比如在导入时,教师可运用微博热点话题做引,将生活信息融入课堂,刺激学生主动融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介质。比如在“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上述这些既贴近生活事实,充分展现信息传递的形式。在有现实例证情况下,教师的提问才能给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思考,有利于加强学生处理信息、思辨问题的综合素质。另外,教师完全可安排一个“P图”环节,把生活中常见的美图软件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经典样本,这种生活因素的插入能激发学生判断信息、内化信息的功能。
2、改变学习途径,以合作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教材中每堂课都有一个目标任务,但是不难发现,教材上更多体现的是对于“技术”的要求,所以在表达方面会变的枯燥并难以理解。教师上课前应思考学生是否对教材上提出的目标有兴趣,如何建立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学会将学习任务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在《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一课中,如果单纯看题目文字,学生自然感觉枯燥,提不起兴趣,而教师将“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改为“从因特网上下载自己喜欢的图片或小视频”如此,学生不会把这堂课的目标当成单纯的学习任务,而变成搜索自己喜欢的图片,教师可将每个学生下载的图片整合起来,做成一个幻灯片,使每个学生的图片都出现在屏幕上。
学生的学习背景不同,学习上也有很大差别,有些学生教师不用教就会,而有些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是处于完全陌生阶段,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这就需要教师思考如何缩小学生间的差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小组合作,这种方法也是新课改后较为提倡的方法。让学生间有效配合学习,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都要了如指掌,尤其是学生对电脑掌握程度,这样才能针对每个小组进行合理分配成员,如让一些对电脑较为熟悉的学生和基础较为差的学生组成一组,这样可对基础较差学生做出指导。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寻找老师帮助。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和智商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却是和学生熟练操作有莫大联系,好学生带动差的学生,不好的可变好,好的可更好,这样良性发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形成。
3、创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不一样,想要熟练掌握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来进行练习,单单只是上课期间跟着老师练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大量的实操练习和思考才能实现。所以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师应定时开放多媒体教室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式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提升学习的途径。学生可将自己练习时遇到的困难和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利用互联网平台对老师进行询问,或等老师上课时再问,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程度,合理的进行实际操作来加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渴望的,在课堂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同样的题目和操作,有的学生可成功,有些学生就会失败,对于失败的学生来说会很快丧失信心,认为自己无法完成,这样的心态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应多让学生体会学习带来的成功,最大程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对于基础较差学生教师应多以鼓励为主,令学生不管掌握知识的程度在哪都能有充足的动力继续学习,这部分学生取得进步,不管多少,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构建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4、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在教育中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性,教师要寻找最合理的教学方式,实现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学习,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做好铺垫。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还有无数困难, 我们应以发展眼光审视学生的未来和现在存在的问题,用客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困难。通过课堂教师为学生做出专业、科学的判断,为学生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反思,信息技术课程也应发挥自身的包容性,加强与学生学习经历有机融合,在保证学生知识获得的前提下,最终为实现信息技术核心价值观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 华.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1(01):110+112.
[2]何双海.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J].求学,2020(32):57-58.
[3]李 杰.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与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20(15):5-6.
[4]刁韵.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3):112-114.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新课改;培养
1、充分运用新媒体,加强情景化、生活化教学
近年来新媒体领域不断发展,其产品在教学领域投入使用不在少数,初中一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设备,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觉察及精准的辨析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环境自然就是最贴近生活的环境。在微博、短视频、B站等网络信息平台发展的时代,青少年信息意识一定与其息息相关,教师应把握机会,通过合理引导渲染信息化教学环境。比如在导入时,教师可运用微博热点话题做引,将生活信息融入课堂,刺激学生主动融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介质。比如在“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上述这些既贴近生活事实,充分展现信息传递的形式。在有现实例证情况下,教师的提问才能给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思考,有利于加强学生处理信息、思辨问题的综合素质。另外,教师完全可安排一个“P图”环节,把生活中常见的美图软件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经典样本,这种生活因素的插入能激发学生判断信息、内化信息的功能。
2、改变学习途径,以合作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教材中每堂课都有一个目标任务,但是不难发现,教材上更多体现的是对于“技术”的要求,所以在表达方面会变的枯燥并难以理解。教师上课前应思考学生是否对教材上提出的目标有兴趣,如何建立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学会将学习任务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在《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一课中,如果单纯看题目文字,学生自然感觉枯燥,提不起兴趣,而教师将“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改为“从因特网上下载自己喜欢的图片或小视频”如此,学生不会把这堂课的目标当成单纯的学习任务,而变成搜索自己喜欢的图片,教师可将每个学生下载的图片整合起来,做成一个幻灯片,使每个学生的图片都出现在屏幕上。
学生的学习背景不同,学习上也有很大差别,有些学生教师不用教就会,而有些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是处于完全陌生阶段,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这就需要教师思考如何缩小学生间的差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小组合作,这种方法也是新课改后较为提倡的方法。让学生间有效配合学习,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都要了如指掌,尤其是学生对电脑掌握程度,这样才能针对每个小组进行合理分配成员,如让一些对电脑较为熟悉的学生和基础较为差的学生组成一组,这样可对基础较差学生做出指导。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寻找老师帮助。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和智商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却是和学生熟练操作有莫大联系,好学生带动差的学生,不好的可变好,好的可更好,这样良性发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形成。
3、创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不一样,想要熟练掌握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来进行练习,单单只是上课期间跟着老师练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大量的实操练习和思考才能实现。所以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师应定时开放多媒体教室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式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提升学习的途径。学生可将自己练习时遇到的困难和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利用互联网平台对老师进行询问,或等老师上课时再问,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程度,合理的进行实际操作来加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渴望的,在课堂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同样的题目和操作,有的学生可成功,有些学生就会失败,对于失败的学生来说会很快丧失信心,认为自己无法完成,这样的心态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应多让学生体会学习带来的成功,最大程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对于基础较差学生教师应多以鼓励为主,令学生不管掌握知识的程度在哪都能有充足的动力继续学习,这部分学生取得进步,不管多少,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构建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4、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在教育中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性,教师要寻找最合理的教学方式,实现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学习,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做好铺垫。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还有无数困难, 我们应以发展眼光审视学生的未来和现在存在的问题,用客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困难。通过课堂教师为学生做出专业、科学的判断,为学生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反思,信息技术课程也应发挥自身的包容性,加强与学生学习经历有机融合,在保证学生知识获得的前提下,最终为实现信息技术核心价值观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 华.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1(01):110+112.
[2]何双海.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J].求学,2020(32):57-58.
[3]李 杰.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与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20(15):5-6.
[4]刁韵.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3):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