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优化数学阅读指导 提升数学阅读能力
【作者】 叶玉梅
【机构】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正文】 【摘 要】 纵观现阶段数学教学现状,对于计算题,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准确率比较高。然而遇到选择题和解决问题的题型,学生的错误五花八门,做题随意随性,没有经过数学思考。究其原因,学生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欠缺,数学文本阅读素养有待提高。
【关键词】 数学阅读;阅读能力;情境;方法;载体
留心日常教学过程,发现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水平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阅读理解能力水平有所局限,因此,在面对题目中所给出的已知信息时,难以构建出正确的数量关系,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容易被选择题设置的“陷阱”扰乱,在理解题意上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解题效率大打折扣。然而,《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那么,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知识经验,充分备课,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创设有趣的、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境或故事情节,激发学生认真阅读与分析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探究《一亿有多大》时,研究性的学习需要有步骤、有过程记录、有探究结论,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不能静下来来阅读课题研究要求,就不能有序地写出研究方案,更不用说较为正确地去实施研究方案。于是在上课的开始,我先出示了以下故事:
有故事有数据,学生便瞬间投入阅读与思考:一亿究竟有多大?这个奖赏到底多还是少?于是,我以此引入该课题的研究——一亿有多大?该如何研究呢?有生活经验的孩子立刻提到:可以先数100粒米,称一下有多重,剩下的利用数学计算来解决就可以。这一想法的提出,很多孩子便立马有了思绪,纷纷交流起来,甚至还萌生出了多种研究形式,如一亿粒米可以让一个人吃多久?以一个小朋友走一亿步有多长等等,将课内数学学习内容迁移到了课外探究学习当中,别样的数学课堂趣味别样浓。
二、指导阅读方法,改进阅读技巧
(一)重视数学课本,提升阅读素养
数学课本的文本内容都是以符号、图形、文字、数字为主,相关文本展现出了数学题目的数量关系或者定义,为了使学生明确解题方向,就需要先将数学文本材料进行梳理,再结合文字信息,准确定位所需要运用到的数量关系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很容易忽视数学课本的阅读,做题上遇到知识混淆、不懂之处,也不懂得回归数学课文。因此,每节新课之前,我通过布置“预习”这项作业,让孩子通过阅读例题知识点,圈画重要知识点,初步领悟新知要点。 在新授课上,一般会设置几个问题大概了解孩子的预习情况:(1)通过预习,你已经了解到了什么?(2)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联系到哪些旧知识?(3)关于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接着,带着学生在预习中的所得所思,聚焦于“阅、读、思、练”,促进学生对数学文本的深入阅读与理解。
(二)加强阅读训练,提升归纳能力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解题需要,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指导训练频率,让学生能够多实践、多训练,有效积累阅读经验,不断提升阅读效果。
例如在“乘法的分配律”的教学中出示例题:
问: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在学生独立阅读文本信息后,依次呈现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解决“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需要哪些条件?然后引导学生圈画出关键信息,如“25个小组”、“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再放手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展示学生的方法:(4+2)×25和4×25+2×25后,让学生观察、对比两个式子,发现了什么?问题的呈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悟。最后回归数学课本,解读“乘法分配律”的定义。这样,通过阅读数学文本、尝试解决问题、对比观察发现规律、再次阅读数学文本完善乘法分配律的定义,让学生在二次数学文本阅读中,提升学生数学文本归纳能力。
(三)指导解题技巧,提升理解能力
观察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做选择题、解决问题时,对于题目提供的数学阅读文本抱着“走马观花”或“囫囵吞枣”的态度,没有正确阅读、没有理解题目意思,就不加思考填写答案,数学信手拈来凭空列式。如一道选择题:
这道题正确答案是B。做错的原因无外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信息不敏感,没有认真阅读文本、抓关键词进行分析,也就谈不上正确解题了。又如:一款彩电在周年庆活动中降价230,样品再降价180元。已经李阿姨买了一条样品彩电花了2356元。请问这台彩电原价多少钱?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抓住“降价再降价”等关键字词,理解不来样品彩店现价与原价的正确关系,给出错误的解答。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圈画关键字词,适当做解析、认真分析理解文本中的数量关系的习惯,使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持续性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解题正确率。
三、丰富阅读载体,扩展阅读视野
数学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世界的认知,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表达能力。课外数学阅读材料有两类,一类是数学课本例题练习后面的“你知道吗?””数学游戏”、“生活中的数学”等,主要是与例题教学相对应的知识背景介绍、知识拓展或生活中的应用等。另一类是数学课外读本,如《奇妙的数学王国》、《数学侦探故事》等。把课本上的知识用小说、故事、等有趣、具有探索性的形式融入其中,激发了学生认真阅读故事情节、想方设法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的信心,让学生品尝到数学阅读的乐趣。教师要善于留心学生的行为改变,能够对孩子自觉的阅读行为进行及时的、恰当的、具体的表扬与激励。同时,偶尔变换作业风格,如以“数学故事”、“数学小报”、“数学日记”、“说理大王”、“小课题探究”等形式穿插其中,一改往日纯粹的写写算算,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融入数学学习当中。同时,及时对每次的活动评比予以表彰,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积极的评价,对学生阅读兴趣的产生无疑是一道有效的催化剂。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要耐心予以正确引导,优化阅读指导。学生要多阅读多思考,在“阅”中品味快乐,在“思”中感悟提升。脚踏实地,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 华德高.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06)
[2]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力培养[J]. 陈旭. 人民教育. 2020(19)
【关键词】 数学阅读;阅读能力;情境;方法;载体
留心日常教学过程,发现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水平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阅读理解能力水平有所局限,因此,在面对题目中所给出的已知信息时,难以构建出正确的数量关系,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容易被选择题设置的“陷阱”扰乱,在理解题意上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解题效率大打折扣。然而,《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那么,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知识经验,充分备课,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创设有趣的、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境或故事情节,激发学生认真阅读与分析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探究《一亿有多大》时,研究性的学习需要有步骤、有过程记录、有探究结论,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不能静下来来阅读课题研究要求,就不能有序地写出研究方案,更不用说较为正确地去实施研究方案。于是在上课的开始,我先出示了以下故事:
有故事有数据,学生便瞬间投入阅读与思考:一亿究竟有多大?这个奖赏到底多还是少?于是,我以此引入该课题的研究——一亿有多大?该如何研究呢?有生活经验的孩子立刻提到:可以先数100粒米,称一下有多重,剩下的利用数学计算来解决就可以。这一想法的提出,很多孩子便立马有了思绪,纷纷交流起来,甚至还萌生出了多种研究形式,如一亿粒米可以让一个人吃多久?以一个小朋友走一亿步有多长等等,将课内数学学习内容迁移到了课外探究学习当中,别样的数学课堂趣味别样浓。
二、指导阅读方法,改进阅读技巧
(一)重视数学课本,提升阅读素养
数学课本的文本内容都是以符号、图形、文字、数字为主,相关文本展现出了数学题目的数量关系或者定义,为了使学生明确解题方向,就需要先将数学文本材料进行梳理,再结合文字信息,准确定位所需要运用到的数量关系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很容易忽视数学课本的阅读,做题上遇到知识混淆、不懂之处,也不懂得回归数学课文。因此,每节新课之前,我通过布置“预习”这项作业,让孩子通过阅读例题知识点,圈画重要知识点,初步领悟新知要点。 在新授课上,一般会设置几个问题大概了解孩子的预习情况:(1)通过预习,你已经了解到了什么?(2)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联系到哪些旧知识?(3)关于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接着,带着学生在预习中的所得所思,聚焦于“阅、读、思、练”,促进学生对数学文本的深入阅读与理解。
(二)加强阅读训练,提升归纳能力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解题需要,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指导训练频率,让学生能够多实践、多训练,有效积累阅读经验,不断提升阅读效果。
例如在“乘法的分配律”的教学中出示例题:
问: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在学生独立阅读文本信息后,依次呈现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解决“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需要哪些条件?然后引导学生圈画出关键信息,如“25个小组”、“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再放手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展示学生的方法:(4+2)×25和4×25+2×25后,让学生观察、对比两个式子,发现了什么?问题的呈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悟。最后回归数学课本,解读“乘法分配律”的定义。这样,通过阅读数学文本、尝试解决问题、对比观察发现规律、再次阅读数学文本完善乘法分配律的定义,让学生在二次数学文本阅读中,提升学生数学文本归纳能力。
(三)指导解题技巧,提升理解能力
观察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做选择题、解决问题时,对于题目提供的数学阅读文本抱着“走马观花”或“囫囵吞枣”的态度,没有正确阅读、没有理解题目意思,就不加思考填写答案,数学信手拈来凭空列式。如一道选择题:
这道题正确答案是B。做错的原因无外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信息不敏感,没有认真阅读文本、抓关键词进行分析,也就谈不上正确解题了。又如:一款彩电在周年庆活动中降价230,样品再降价180元。已经李阿姨买了一条样品彩电花了2356元。请问这台彩电原价多少钱?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抓住“降价再降价”等关键字词,理解不来样品彩店现价与原价的正确关系,给出错误的解答。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圈画关键字词,适当做解析、认真分析理解文本中的数量关系的习惯,使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持续性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解题正确率。
三、丰富阅读载体,扩展阅读视野
数学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世界的认知,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表达能力。课外数学阅读材料有两类,一类是数学课本例题练习后面的“你知道吗?””数学游戏”、“生活中的数学”等,主要是与例题教学相对应的知识背景介绍、知识拓展或生活中的应用等。另一类是数学课外读本,如《奇妙的数学王国》、《数学侦探故事》等。把课本上的知识用小说、故事、等有趣、具有探索性的形式融入其中,激发了学生认真阅读故事情节、想方设法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的信心,让学生品尝到数学阅读的乐趣。教师要善于留心学生的行为改变,能够对孩子自觉的阅读行为进行及时的、恰当的、具体的表扬与激励。同时,偶尔变换作业风格,如以“数学故事”、“数学小报”、“数学日记”、“说理大王”、“小课题探究”等形式穿插其中,一改往日纯粹的写写算算,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融入数学学习当中。同时,及时对每次的活动评比予以表彰,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积极的评价,对学生阅读兴趣的产生无疑是一道有效的催化剂。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要耐心予以正确引导,优化阅读指导。学生要多阅读多思考,在“阅”中品味快乐,在“思”中感悟提升。脚踏实地,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 华德高.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06)
[2]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力培养[J]. 陈旭. 人民教育. 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