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核心素养视域下物理教学趣味性 体现肢体语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例

【作者】 邓小静

【机构】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光祖中学



【正文】  【摘 要】 运用肢体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原理的探究的好奇心,内化学生对物理原理的认知,经过联想和迁移,输出学生对物理原理的新认识。本文以实际案例来说明用肢体语言体现物理教学趣味性,让学生慢慢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用科学思维去看待问题,找到问题和现象之间的异同点,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进而培养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 物理核心素养;肢体语言;物理教学

  物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 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物理学科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学科,从生活和实验中提炼出来的物理知识是浓缩的精华,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而初中生因为生理和心理因素,再加上生活经验的匮乏,常常很难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更别提运用这些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死背硬记下来后,时间久一点,记忆就消退了大部分。怎么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将新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呢?
  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斯对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这样说道:“肢体语言对教师帮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 以便完成任务而言, 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肢体语言可以具体形象地展示物理知识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它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促使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养成。














  根据学习金字塔,视听结合可留存20%的记忆,而对所学内容立即运用知识留存率可达90%。所以输入新的知识后,内化,再“变相”输出,才是我们要交给学生的方法。如何使这个过程有趣有效呢?下面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说明。
  案例一:
  人教版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学生对于这个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和口诀 “深恶痛绝”,画光路图需要很久,而且容易忘记。某一天,学生画了很多次光路图之后,突然跟我说:“老师,这个很像雨刷额。你看,我的左手就是物和右手就是像,头就是凸透镜,再根据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同时向右,物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像比物小。”说着就两手侧平举,向上弯曲小臂,同时向右摆动。这位学生的肢体语言完全符合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动态成像特点。这就是学生通过自创的肢体语言,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后的输出。她在全班学生面前演示和解说了肢体语言后,全班再看到此类题型,齐刷刷变成雨刷。














  案例二: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热机》中的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一直是考察重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初二有一定基础,所以只设置了一节比热容的课程。而热机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一个重要实例,因此本节内容是内能知识的深化和应用。
  由于热机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陌生,虽有模型、图片和动画辅助教学,但学生经常看的还是静态的图片,容易混淆。特别是四冲程热机工作原理中的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傻傻分不清”。学生就想办法区别。
  当连杆和曲轴的形状如“<”时,活塞向上运动。拿出左手,四指并拢,弯曲成 “<”的形状,代表曲轴和连杆的状态,四指上顶着活塞。然后,向上伸直四指,四指顶着的活塞也向上运动。活塞向上,压缩气缸的气体做功,故为压缩冲程。









  案例三:
  人教版第十六章 电压电阻的第二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中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训练学生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在考试考察中,电压表的测量对象一直是重难点,也是电学进阶的重要过程。
  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上接2根导线,相当于电压表的 “两只手”,两只手向各个方向环抱构成一个闭合的“环”,“抱”住哪个元件,就测量哪个元件两端的电压。注意:只能抱用电器或者只能抱电源,不可以同时抱电源和用电器,不然就“(电)源(用电)器大伤”。刚好和班级某个学生同名,学生们每次都大声喊那个学生的名字。










  案例四:
  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一节《磁现象 磁场》中,地磁场的方向是很多学生的混淆点。教材中提到“地磁场的形状跟条形此题的磁场相似”,并且有一下配图。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方位的判断方法本就根基不牢,现在又涉及到地磁南北,对于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学生来说,很难区别,一不留神就错了。后来学生受到影视明星的影响想到了办法,用双臂向上弯曲举过头顶比大心心,头代表地球,弯曲的手臂代表磁感线的形状,手指方向为磁场方向。










  教材中呈现条形磁铁的磁感线是以图片的形式,从直观上学生会认为磁感线的分布是平面的,但是实际上磁感线是立体的,如何体现呢?学生又动脑筋,说有点像八爪鱼。360度都是磁感线,很立体。八爪鱼的8条腕足都向上,而学生只能用2只手臂模拟,左右方向手掌带动手臂从下往上,前后方向手掌带动手臂从下往上运动,学生很感兴趣。








  根据以上实践,使用自创的肢体语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使物理课堂不再单调无趣,脑和手的同步使用,保持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专注力,加强了对大脑中记忆区域的刺激,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和使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学生学习了浓缩后的精华再还原给生活,才能真正的锻炼他们的能力。在学生眼中,物理不再单纯的是一些字母,一些公式,一些规律,而是有温度的语言、手势的肢体语言等直观的有趣的东西,兼并了好奇心和专注力的物理教学才是学生们喜欢的想要的,老师们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运用肢体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原理的探究的好奇心,内化学生对物理原理的认知,经过联想和迁移,输出学生对物理原理的新认识。在此过程过,学习了慢慢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用科学思维去看待问题,找到问题和现象之间的异同点,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进而培养物理核心素养。
  物理核心素养旨在使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眼耳口鼻等感官参与的教学无疑是有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我们的目的,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一句贴近生活的调侃都能唤起学生记忆中的相关知识点,就像触发了某种开关,相关的情景和知识点就会涌现出来。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习得用 “联想-类比”的方法去思考问题,用肢体语言表达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人生中也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景曦.教师恰当的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之研究[J].宁夏教育,2008,1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