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自读课教学探索

【作者】 1.江前红 2.佘一清

【机构】 1.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钟仓中学 ;2.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教体局教研室



【正文】  【摘 要】 语文核心素养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是学生语文学习积累后形成的结晶。本文分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对自读课的目标加以研究,提出了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下,进行语文自读课教学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自读课教学;教学探索

  现如今,语文教学中相当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教材的设计上也有所体现。教材中原有的略读课文比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相当一部分需要学生进行自读的文章。自读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验,但同时学生的素养又能在自读中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顺应时代发展,在进行学生自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时有意识地添加能够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积极探索科学的自读教学方法。
  一、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当今的教育除了关注具体的知识技能教育之外,还应当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校园中学到的有些知识可能不会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然而学习中沉淀的核心素养却能够让学生终生受益。现如今,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掌握更多具体技能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够进行综合应用的人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获得分析和综合处理事务的能力。语文学习也是如此。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沉淀等。为学生设置语文课程的目的也是让学生能够成为可以理解文字含义、顺畅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人。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相一致的。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一门考试科目,还是贯穿我们生活的工具和媒介,也是所有中国文化的载体。学好语文的目的,不仅仅是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获得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都与语文紧密相关。教学工作者应当重视起这一点,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还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
  二、语文自读课优化目标
  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自读的重点在于“自”,自读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应当扮演引导和辅助学生自读学习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自读学习的主体。在阅读课堂上应当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自主性,通过教学策略激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自读课上,学生应当拥有自主进行独立学习的能力,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促使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比如对学生进行提问,帮助学生逐步找到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重视,不能否认学生提问的价值,抹杀学生的积极性。
  3.形成科学的教学及评价方法
  教师应当能够使学生通过自读课文逐步掌握一系列的阅读方法和语文文化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切记不能操之过急,要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更深刻,能够更顺畅地进行运用。
  在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估时,要注重学生能力方面的评估。比如学到的什么表达手法等,而不是对只聚焦于具体答案。应当设计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养评估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评价方法的激励下找到自己自读的的学习目标。
  三、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自读课教学探索
  1.吸收文化知识,增强运用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学生的语文知识教学为基础的,是语文教学中的升华部分。只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才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那么,语文基础知识从哪里来呢?除了语文课本教学之外,自读是一个有效的积累语文知识的途径。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只注重故事情节,应当对文中自己没有掌握的语文知识进行积累学习。但是,学生自己是缺少这个意识的,教师在自读课上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读学习。比如,教师可以提倡学生将所读内容中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记录下来,并利用工具书进行查询。自己查不到的可以向老师请教。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很多课本外的语文知识。教师也可以倡导学生将文中运用的写作方法记录下来进行学习。长期下来,学生的文学素养将会有很大的提升,经过大量的阅读,语感也能够增强,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打下基础。同时,积累语文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
  2.带着问题阅读,提高探究能力
  对知识产生了疑问,学生在学习时就增加了目的性,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更加专注,希望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自读课上,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要设定一些问题,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可以是由教师提出来的,也可是学生提出的对文章某方面的疑问。教师可以设定一个中心主旨类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探讨,并进行总结。学生也要记下阅读时自己对文章的疑问点,并进行再次阅读,试着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学生不能独立得到答案时,教师也不能直接将问题的答案提供给学生,而是应当用引导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问题的答案靠近。这样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进行阅读延伸,体会作品内涵
  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时,会在作品中倾注一定的情感。这些情感或是思乡之情,或是喜悦之情。每种情感都会有许多的文学作品对其进行表达。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情感和主旨加以总结描述,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在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总结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延伸活动。比如对表现同类情感时不同作品的表现手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使学生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进行多角度的学习。作者在进行思想感情的表达中,经常会使用具体的事物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文学积累,是很难对作品进行理解的。如《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句诗中,学生就难理解为什么“闻折柳”之后就会产生“故园情”呢?原来是因为在古诗词中“折柳”通常用以表现诗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所以就可以理解在听到“折柳”之后会产生思乡之情了。在通过延伸学习认识了文章中常见的用来的表达情感的意象之后,学生在进行其他阅读时就更容易理解作品中抒发的情感了。
  学生还可以对文章思想感情进行体会,描述自己在什么样的环境和事件中有了相似的情感,并用自己的手法将其表达出来。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在回想自身的经历时,可以将情感投入到阅读的作品中,与作品产生共情,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要表达的内涵,同时提高自己阅读与写作能力。
  4.开展阅读活动,交流阅读体会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就各有不同。学生虽然人生经历还比较有限,但因其个体的差异,对文章的理解也是各有不同的。对于同样的文章,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教师不能强行要求学生的想法一致,这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中组织讨论活动,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倾听其他同学的体会,进行交流和讨论,求同存异,接触更多的想法和见解。在进行交流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进行资料采集,收集背景资料、人物介绍等作为自己观点的证据,再与同学进行合理的探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要先要进行自读,然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对文章进行理解。接着还要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由于资料要对自己的观点有佐证作用,所以活动中还要运用到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同时能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的素养得到综合发展。
  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学生的自读课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在自读课中,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从阅读中获得对文化内涵的体会。教师在进行自读教学设计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从阅读中学习到语文基础知识,并学会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流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在自读课上得到多个方面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孙青.关注事件关系,凸显自读特色——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0(04):49-54. 
  [2]张敏.自读课型,教师该做些什么[J].语文教学通讯,2019(Z2):136.
  [3]罗一芳.初中语文自读课的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19(15):65.
  [4]王行升.听说读写能力渗透式自读课教学的研究——以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教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06):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