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龙玉琼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云南路小学
【正文】 【摘 要】 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拓展教与学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这都是信息技术提质增效的作用所在。
【关键词】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可以说,其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是我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推手。新课标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因此,在信息化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我们应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使之更好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服务。下面,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信息技术与其整合的应用体会。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而心理学家拉扎勒斯也说到:“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我们知道,运用信息技术激趣是非常容易的,原因在于其具有强大集成性,能把知识负载到优美的图片上、或悦耳的声音中、或动感的视频间,这些视听盛宴都将给学生多重刺激,从而达到激趣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我们就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先播放《蓝光闪过之后》中唐山大地震中的片断,当学生看到顷刻之间,道路被毁,房屋坍塌,人们被压在废墟下痛苦地呻吟,而侥幸跑出来的人则不顾一切用最简陋的工具找寻自己的亲人的感人画面时,学生个个眼泪溢出。此时,我们发问学生:“你们知道有这样一对地震中的父子吗?他们同样值得我们感动!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这样的情境创设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又如,在教学说明文时《鲸》时,我们可让学生到网上去收集有关鲸种类的资料,学生便可以通过百度去查阅自己感兴趣的鲸的种类及详细资料,然后大家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内容。每个同学都有选择的权利,是为自己而学习,是内心的需求,学习起来就特别带劲,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
二、应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再是“你讲我听”的师授生受的教学关系了,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教与学空间被如斗大,方式更多样化。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们教师就可以通过放映一段电影录像,一团烈火将邱少云整个包围住的画面,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来教学,教师用一段精彩、感人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完录象后,老师让学生根据画面中邱少云的目光、神情和动作展开想象,邱少云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又帮助学生体会到了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顽强的意志。我认为,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存在的,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的,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形象,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和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才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三、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为计算机为支撑,教学时,我们可充分发挥计算机学习工具的优势,人机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计算机教育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看客”,我们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环境。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学生在“人机互动”中,通过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事物的声、色、光的发展变化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认识过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设置汉字输入的窗口,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名人名句输入到计算机中。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这过程中,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社会在进步,教学观念、方式、手段也在发展中进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有机的结合,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接触信息技术平台,去探索学科知识。这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的必然走向。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课中的应用,我们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实施过程中的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在语文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尚无充分的经验,但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优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应及时汲取新知识,日益丰富自己的头脑,提升自我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语文课教学手段改革的要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张翠焕,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年。
[2]张红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宁夏教育,2012年。
[3]程冬珍,运用多媒体奏好语文课堂教学三步曲[J].宁夏教育,2011年。
【关键词】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可以说,其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是我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推手。新课标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因此,在信息化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我们应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使之更好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服务。下面,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信息技术与其整合的应用体会。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而心理学家拉扎勒斯也说到:“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我们知道,运用信息技术激趣是非常容易的,原因在于其具有强大集成性,能把知识负载到优美的图片上、或悦耳的声音中、或动感的视频间,这些视听盛宴都将给学生多重刺激,从而达到激趣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我们就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先播放《蓝光闪过之后》中唐山大地震中的片断,当学生看到顷刻之间,道路被毁,房屋坍塌,人们被压在废墟下痛苦地呻吟,而侥幸跑出来的人则不顾一切用最简陋的工具找寻自己的亲人的感人画面时,学生个个眼泪溢出。此时,我们发问学生:“你们知道有这样一对地震中的父子吗?他们同样值得我们感动!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这样的情境创设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又如,在教学说明文时《鲸》时,我们可让学生到网上去收集有关鲸种类的资料,学生便可以通过百度去查阅自己感兴趣的鲸的种类及详细资料,然后大家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内容。每个同学都有选择的权利,是为自己而学习,是内心的需求,学习起来就特别带劲,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
二、应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再是“你讲我听”的师授生受的教学关系了,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教与学空间被如斗大,方式更多样化。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们教师就可以通过放映一段电影录像,一团烈火将邱少云整个包围住的画面,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来教学,教师用一段精彩、感人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完录象后,老师让学生根据画面中邱少云的目光、神情和动作展开想象,邱少云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又帮助学生体会到了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顽强的意志。我认为,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存在的,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的,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形象,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和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结合教材内容,凭借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才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三、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为计算机为支撑,教学时,我们可充分发挥计算机学习工具的优势,人机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计算机教育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看客”,我们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环境。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学生在“人机互动”中,通过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事物的声、色、光的发展变化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认识过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设置汉字输入的窗口,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名人名句输入到计算机中。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这过程中,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社会在进步,教学观念、方式、手段也在发展中进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有机的结合,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接触信息技术平台,去探索学科知识。这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的必然走向。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课中的应用,我们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实施过程中的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在语文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尚无充分的经验,但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优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应及时汲取新知识,日益丰富自己的头脑,提升自我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语文课教学手段改革的要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张翠焕,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年。
[2]张红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宁夏教育,2012年。
[3]程冬珍,运用多媒体奏好语文课堂教学三步曲[J].宁夏教育,2011年。